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西欧原始文化巫术图腾及其所表现的人的哲学赵天成,李娟芬酉方原始文化包括巫术、宗教、艺术、道德等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中宗教却是整个原始文化的核心,具有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原始宗教发端于巫术,中间经过图腾崇拜而过渡到多神教。其中巫术和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  相似文献   

2.
一、蒙古文学的源流——神话传说 神话是人类文学样式之源,蒙古族文学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学概莫能外。无论哪个民族虽然存在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体系,但它的起源都是原始文化,绝不是以最早的文字写定的典籍为其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方面的著作中对神话多有论述,马克思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期。”恩格斯把初民意识归结为宗教意识,把初民神话归结为宗教观念,并特别在“观念”后的括弧内注明“神话”二字,可见神话与原始宗教几乎密不可分。鲁迅称《山海经》为“古之巫书”。“巫书”无非是以文字写成的神话;“巫话”就是口头神话;“巫风”就是神祭。巫风炽而巫话起,巫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西方传统宗教具有外在超越性不同,普世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宗教则具有内在超越性。但这种超越的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的内在,而是之于身体的内在。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的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的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为中国古代“感生崇拜”的宗教将“神人交感”还原为彻底身体性的“男女交感”,实现了远古原始神话向古代文明宗教的转变;而且还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基于对作为感生过程的“时”的神圣性的发现,为每一个人指示出了步入人生的内在超越的现实可行的途径。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的发现,可以为诸多的人类及中国的文化现象提供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巫术与太阳崇拜——一种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几乎全世界各民族都存在过日神信仰,太阳崇拜所体现的文化内容实际上属于原始文化系列的,如太阳崇拜中的巫术内容.日神信仰所蕴含的巫术意识和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巫术控制太阳、巫术祈日、巫术与方位、太阳梯子的巫术意义以及“太阳父亲”的所为等等.巫术性意识突出表现在祭日与拜日的仪式中,另外也反映在日神神话中,这在各个民族中所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一部人类认识自身的历史.原始人创造的原始文化,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揭开人类认识自身之谜的始端和契机.而在原始文化,巫术、图腾、艺术、神话等诸现象中,唯独神话无论就内容还是就形式都最为复杂,它不仅与人类以后的文化及发展有着最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且对人的反映也最为集中和突出.特别是在文字还没有进入人类文化圈之前,原始人是依靠神话这种工具和手段,记叙和表现着自己和自己的历史.本文试通过探析原始神话现象,揭示其所表现的人的哲学,以期能从另外一个新视角,对原始文化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 群山环抱的荒野。一群由人扮演的凶悍“野牛”手执弓箭或长矛,口中念念有词,狂乱地手舞足蹈。突然,一头“野牛”搭弓射箭,对面一头“野牛”中箭倒地。倾刻其他“野牛”蜂拥而上,空舞着利刃,似剥皮、剔肠、割肉…… 读者可不要以为这是舞台景观的速写,也不要以为是顽童的嬉闹。这是我们根据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简称《巫术》)、《文化论》两部书的材料描绘的原始民族狩猎前进行巫术仪式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 ,它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 ,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原始楚文化以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的总体特征 ,对文学加以渗透 ,形成了南楚文学的独特风格 ,为后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三路向:原始审美意识何以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原始审美意识何以发生问题的研究,有“神话”说、“图腾”说与“巫术”说三大人类学研究路向。由于原始巫术是中国原古文化的主导文化形态,因此运用文化人类学关于巫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美学之文化根性与原始审美意识何以发生,是一条最为可行而有效的学术之途。  相似文献   

9.
中国游仙文学范型渊源于原始神话—巫术体系,《庄子》与《离搔》体现了游仙文学的两种不同模式。从庄子、屈原开始,游仙逐渐符号化而为人们追求自由和美的象征形式,并常以三种隐喻形态表现出来,体现了从原始宗教巫术向艺术演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太一生水》篇的宇宙图式及其文化哲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栓 《齐鲁学刊》2001,26(4):72-79
“太一生水”的宇宙化生图式是一个既有类分又有互渗交合性的图式。图式分为“反辅”和“相辅”两个化生层次,在寻找到宇宙的绝对起点后,则主要运用了类比互渗的思维建立起结构与化生机制,是在扬弃宗教巫术文化的世界观和吸纳阴阳五行的宇宙观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更具理性化、哲学化的宇宙化生图式,对道家哲学和宇宙论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哲学精神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神话与巫术密切相关,巫术的本质是意志与灵的交易,这种交易构成巫术仪式的核心内容,把巫术仪式从行为方式转化为言说方式,就生成了神话,神话就是言说的方式。由此,神话的根源在巫术仪式,巫术的意志与灵成为神话的诗性与神性的直接来源。意志所显示的是原始人依凭自身“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能动地创造生活的诗性力量;而神性便是他们面对的那个蛮荒、原始的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那个蛮荒、原始的世界强大、无限、永恒,原始人对它既恐惧又离不开,必须从它那里获取生活资料。巫术仪式为诗性力量与神性力量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己、实现自己的舞台,它推动诗性力量向神性力量合一的运动,正是早期人类一种积极的生命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吾敬东 《文史哲》2008,(3):51-58
在马克斯·韦伯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述里,宗教或信仰与巫术的关系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中国宗教信仰中有着大量原始巫术的孑遗,或者说,原始巫术在以后的宗教信仰中被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2)道教与巫术的关系至为密切,道教是完全彻底"传统主义"的,本质上说,道教就是一个"巫术组织";(3)一般认为,儒家或儒教是非常理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或儒教同样有自己的巫术传统;(4)佛教的出身是理性的,但大乘佛教已经初步或部分改变了佛教的理性传统,入中国以后,受中国宗教和信仰的影响,佛教同样也变成了一个巫术类型的宗教。实际上,原始信仰和巫术崇拜的遗存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宗教,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尽管韦伯有关中国宗教与巫术关系的看法难免一隅之见,但其对中国宗教问题以及背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洞察力还是令人叹服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传统文化特殊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上文把雅斯贝斯所谓的三大轴心文化分别与宗教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时 ,事实上已涉及三大轴心文化自身 ,特别是中国文化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问题。由于这事关本文主题 ,笔者不得不再申己意 ,以补未尽。陈来教授的《中国古代宗教与伦理》 ,曾对中国从原始时代至夏商周三代的宗教与文化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 ,把人类宗教的发展说成是“从非理性的巫术和迷信向理性的宗教演进的过程”。①根据弗雷泽的说法 ,巫术盛行的后期 ,个体巫术渐渐减少 ,公共巫术日渐增多 ,“宗教”…  相似文献   

14.
梁丽萍 《中州学刊》2002,(6):104-108
中国传统社会系指中国从秦汉到清末大约两千年的社会历史阶段。“王权社会”、“儒教中国”的特点造成中国传统社会汉民族淡泊的宗教价值观 ;“宗法社会”、“巫术残余”的状况导致汉民族痴狂的宗教情绪 ;而中国哲学的政治化与人伦化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小传统”直接影响了汉民族的宗教信仰素质。  相似文献   

15.
神话作为人类生活的原初基础观念和范式,与原始宗教以及信仰关系密切。神话以其丰富的含义表达着原始宗教甚至文明社会早期民族、国家宗教晦涩难懂的宗教义理。把握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需要反诉诸于神话。中国的儒道思想传统以及希腊和印度的思想文化精神之特点都是神话与原始宗教密切关系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拉祜族巫术文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巫术文化现象探析晓根巫术是广泛存在于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巫术文化盛行于拉枯社会,它不仅渗透到该民族的生产、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伴随于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而且构成拉枯族原始宗教文化的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拉枯族原始宗...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集中表现在群与社会的文化差异之上。前者强调血缘性,后者强调公共性。人类社会共同起源于氏族血缘制度,但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这种制度便出现了分化,一部分遭受私有制的重创而形成以公共权力为前提的社会形态,即国家组织;一部分则经过巫术革命,在进一步强化它的血缘等级与血缘情爱之外,凸显巫术与血缘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以图腾、神话、巫术为一体的原始信仰对于氏族部落的统制及巫术意志对于氏族部落权力的主宰,由此形成以私有权力为特征的群形态。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是一个已经讨论了百余年的老问题,而巫术化的氏族血缘制度的提出,则是在百年讨论基础上将问题更深化了一层。  相似文献   

18.
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1884—1942)是本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文化人类学家之一,是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他留下了大量论著。本文即以他对原始宗教与巫术的研究成果为分析重点,来评述这位著名学者的原始文化理论及其作为一般方法论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王政 《天府新论》2002,(1):86-91
本文试从原始宗教象征学的视角 ,考察三星堆青铜立人赤足、花冠、大耳三种现象所潜含的巫术语义与原始象征内涵 ,并且联系文化人类学同类事象的广阔背象取证分析 ,揭示古蜀先民原始宗教思维与其他民族的一致性与趋同性 ,以及这三种现象作为一种“微观文化单元”在原始宗教象征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如此激动人心:反思每深入一层,我们的世界也就扩大一圈。毋庸讳言,不论以怎样的视角看问题,进入讨论建构新时期文化的圈子后,每个人都在寻找它的根基。 一部分学者注重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儒道佛原始关系的探讨。在这批学者中分成二种倾向,一是在新时期的条件下,重新组合儒学思想,以台湾的“新儒学”为代表(后称之为倾向A);其二是以注重中国原始文化同道佛的关系为特征的倾向,试图找到原始文化的功能结构,以便从原始文化(如神话、宗教、巫术、图腾等)中返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