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采用调查(走访)、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中小学生上网现象、"恋网"的原因以及调适"恋网"心理障碍的方法.结果显示,上网的中小学生95%以上的是在网上打游戏,另有5%左右是在网上聊天和看电影、网络小说.分析了导致中小学生形成"恋网"心理的七个方面原因,探讨了中小学生"恋网"心理的"五大"特征,提出了调适"恋网"心理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良心理状况可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SCL-90症状自评量表心理普查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存在轻中度不良心理状况的大学生组与心理状况基本正常的大学生组学习成绩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存在较严重不良心理状况的大学生组与心理状况基本正常的大学生组及与存在轻中度不良心理状况的大学生组学习成绩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大学生不良心理状况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较弱的负向关联,但不良心理状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不具有趋势上的一致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家庭式关怀与心理疏导是一种"假想式"的心理教育指导模式,在思想教育活动中,其站在家庭成员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进行引导.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家庭式关怀与心理疏导跳出了"高高在上"的教学窠臼,有关教学活动更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返迁体验文学"是日本昭和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由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而引发的国家崩溃、故乡丧失、无国界漂流感成为日本"返迁体验文学"的主题.而大连的日本"返迁体验文学"则体现出了更多的特殊性,松下满连子的<再见·大连>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透过大连的日本"返迁体验文学",不仅能清晰地看到多民族共同生存的都市空间中,战败后日本人的心理变化和内心纠葛,也能更深入地揭示日本人对战争的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5.
"物感"作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基本命题,强调心物的交融互生,"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二者相摩相荡",然而,关键是二者"宛转"徘徊"、"相摩相荡"的内在机制何在?是简单的相加、结合,还是具有更深层的交融机制,需要深进一步分析透视.本文认为包括潜意识在内的心理内存,作为"中间变量"主导着心物交融的运动与结果,这是心物交融的深层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国文学社群文化生态与心态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社群(社团和流派),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整合的文化生态,而并非是单一的纯文学或社会政治的组织行为.同时,文学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作家聚散更有来自心理的因素和其精神的联系,并且这一聚散心理和精神联系直接影响着文学社群生态的平衡.现代中国文学社群作家聚散分合的心态与地域、教育、政治、经济四大现代文化生态形成了整体性互动关系.这是一种社团流派"文化场域"的透视,从而立体地考察作家人与事活动的聚散成因以及作家创作心理的背后表现出的群体文学倾向和文学风格等深层的主客体复杂因素,清理现代文学社群的"生态"与其作家的"心态"关系网络的线索.探寻其内在的生命纽带.  相似文献   

7.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家"一直是她恋恋于描摹与表现的对象,是她观察世态人生,再现人物内心动态的窗口.张爱玲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家"的具象和"家"之于平民的无奈、"家"的心灵缺失、"家"与爱情毁灭,以及战乱之下失"家"之痛.她的分析不仅指向了个人的情感,更描写出国家战乱下的一代人心理样态.以心理机制分析为辅,是对一系列"家"意象的更深层次的解读,亦是对张爱玲写作风格的纵深挖掘.  相似文献   

8.
萧梁帝王诗歌题材琐屑的多重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梁帝王诗歌体裁琐屑,其原因颇多.除了萧梁帝王喜好平俗外,乐府民歌的启迪,赋对诗歌题材的开拓,文学观念的演进,学术研究对诗歌题材的拓展,巩固政权的政治考虑等都是导致萧梁帝王诗歌题材琐屑的原因.萧梁帝王的诗歌,主题和风格均受到了乐府民歌的影响;而"赋"这种文学形式,更能表现萧梁帝王逞博示能的文化心理,所以,在诗歌中,他们也借鉴了"赋"的艺术技巧;进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萧梁帝王的文学观念,亦使题材趋于琐碎,他们的学术研究,更使其诗歌题材广泛化.  相似文献   

9.
高扬  李佳妮 《理论界》2012,(8):94-96
"气韵"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气韵之"气",指的是生气、灵气、神气;气韵之"韵",指的是韵味、风韵、神韵。气韵生动说,要求艺术作品生气贯注、气脉流转、生机盎然、活泼灵动、神清气奇、风韵飘逸、韵味隽永。气韵生动说在中国古典舞审美追求和美学的理解中,是以"气"为贯穿于艺术的一种动的心理体验,而"韵"是这种心理体验以外的感悟,事实上是审美理解的核心。气韵生动说的形成,导致中国古典舞传统审美特征"神"重于"形",而"韵"又在"神"外的生命审美理念,是一种超越"形神"之论的更精微、更深入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安妮 《快乐青春》2005,(3):81-85
山东济南王小灿:我是高三学生,虽然在市重点高中,可学习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父母着急,我心里更烦.尤其是母亲的关注.母亲每天晚上会几次走进我的房间,送上一杯奶茶、一个水果,过一会又会问我饿不饿,需不需要夜宵……我心里真是烦透了,觉得母亲是借机在监视我、不信任我.可有时看到父母亲切鼓励的目光,我又恨自己猥琐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乃至差距增大的现象日趋突出,而如何对待部份优秀学生的课题正凸现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为此就重庆邮电学院在实施"面向大多数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原则"中对优秀学生实行特殊培养办法(以下简称"优生特培")的理论依据、国内外主要情况比较、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司马史观"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日本自明治时代开始,为了修改日本和西洋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就以西洋为目标对自己的历史做了修改.其目的,是使日本拥有一个和亚洲不同的历史外套,并使其具有"欧洲血统",以便使日本拥有一个更符合当时国际、国内现实需要的历史."司马史观"的出现,也是日本在取得战后的经济腾飞之后,为了满足自己经济胜利的心理需要而出现的产物.但是这种无视历史的客观性而按照自己主观意愿编纂出来的"历史",虽然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但对于要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日本政府来说是毫无用处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网络功能的不断完善,当代大学生几乎"全员网民化"。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调查的相关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习成绩之间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关联性。因此,我们需要从思想引领、技能指导、机制完善、心理疏导、环境营造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高学习效果,促使其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学业延迟满足是一种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是学生为了追求更有价值的长远学习目标而推迟即时性满足冲动的心理倾向。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学业延迟都有影响。学业延迟满足能力不仅能影响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使用,还能影响学业投入的时间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国内有关学业延迟满足的研究相对较晚,还停留在学业延迟满足的问卷修订上,缺乏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作为班主任,我眼里的"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个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的班风、甚至校风.如何正确对待后进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久、持续、系统性的过程.现我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后进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难后的幸存者经常会出现"创伤后综合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心理救灾".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政府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积极地帮助灾区民众度过心灵的难关,为了更有效减轻灾难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冲击,也应该改进某些措施和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鲁瑞菁 《云梦学刊》2008,29(2):38-47
楚先王梦遇高唐神女的传说故事,其深层内蕴除具有远古圣婚仪式的原型积淀外,也反映出战国以降的冥婚习俗,而这类未婚死亡少女寻觅夫婿的冥婚习俗更常见于六朝"邂逅神女"型传说故事之中.不过,这层社会学意义上的现实风俗习惯却始终隐蔽未彰,反倒是神女传说故事背后的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无意识原型持续在历史上发挥着影响,那即是男性内在心理不断冲突的无意识情结.因而不论是<高唐赋>中神话英雄冒险求女历程的神话原型,或是六朝"邂逅神女"的故事类型,其主要功能都是在化解男性内在心理永恒性的对立矛盾情结,超越由此而造成的精神困惑和焦虑,恢复心理的平衡与和谐.可是这个平衡和谐终将又产生出新的矛盾对立,也正由于这个"对立--平衡--对立"的循环辩证怪圈,使得女神原型意象在历史上一再反复出现于梦境、神话、文学和艺术作品当中,也形成一个在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令人玩味不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民族艺术通过现代媒介使其在传播上实现了超越区域性时空制约的开放态势,以使受众在审美接受上获得了更大空间与更多时间上的自由.由现代媒介建构起来的"人一机"相对的关系,将传播者与接受者隔离开了,使审美接受主要体现为间接参与的媒介体验.现代传媒所具有的直接诉诸视听的"大众化"特性,使得更多受众的艺术审美接受凸现为娱乐消费与消遣性.面对现代媒介,接受主体便失缺了与"在场"受众群体之间应和与确证的可能,而更主要的是在个体愉悦中获得心理上的自我确证.  相似文献   

19.
翁银陶 《江淮论坛》2004,(1):136-140
本文认为,促使汉大赋产生的驱动力,既不是为讽谏而作、献纳而作,也不是因帝王之命而作,而是缘于汉大赋作家的自我展示心理.这一观点,不仅可以从古代学者"见异于世"的赋论、赋家"猥欲逮及"的言谈中得到印证,而且汉大赋的冷僻诡异之字、广博的内容、宏大的篇幅以及劝百讽一的规谏,也无不与"自我展示"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汉大赋作家的这种自我展示心理,是因当时"高自称誉"的社会心理、汉王朝的强盛国力以及扬名于时、流芳后世的时代思潮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自杀研究的两条原则是同批人的原则和生命全程发展的原则.把个人置于同批人与"同批人格"的背景中有助于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其自杀行为.此外,通过研究生理遗传、心理发展、认知能力与习惯,以及来自环境的压力、挑战和机遇,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