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思想、人物及语言三方面论述了王朔小说的现代派文学色彩,认为:王朔小说独树一帜的风格并非一种偶然、孤立的现象,而是不断要求创新的中国当代文学借鉴西方现代文学思想与技巧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王朔日前的一篇《我看金庸》又触犯了众怒。他把金庸说得一钱不值,把全中国入惹得直跳,恨不得把王朔拉到火刑架上烧掉。 王朔的话当然说得很不客气,他先说金庸和琼瑶电视连续剧、四大天王、成龙电影是“四大俗”,再说金庸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总之极尽诽谤之词。这下好了,一大帮中国人像气球一样炸了!他们立即口诛笔伐,其路线不外三条—— 一是替金庸辩护,说他的小说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怎么怎么远超琼瑶四大天王成龙之流; 二是拿王朔的作品开涮,说你的那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反映在《原道》至《辨骚》五篇中,《序志篇》称这些篇目为"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和《宗经》三篇,关系密切,阐述执正之理,核心是阐明圣人根据道和上天意志制作的经书是文章的典范和渊源。因此为文必须宗法经书,故《宗经》是三篇的结穴所在。在这三篇中,刘勰阐明了对文学的起源和作用、文学的艺术思想标准这些文学问题的根本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评介于雪棠从民族融合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是本世纪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煌煌巨制与杂篇散论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众说纷纭中,李炳海教授的《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一书独辟蹊径、卓然特出...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经历了剧烈的政治和思想变革。在此背景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不单单是一部经典著作思想的传播,而是思想的传播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变迁密切联系在一起。从三十年代到政治化时代,经历了思想传播到政治注释;思想解放运动以来,开始突破对《自然辩证法》的僵化、教条认识,这无疑也是对思想解放的推动;进入八十年代,展开了对《自然辩证法》的真正学术研究,这种学术研究也是思想解放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得出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突破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的结论,同时也展示出《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传播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6.
明代文坛上,自始至终贯穿了拟古与反拟古的斗争。明代中后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市民阶层的成长,出现了新的进步思想:即是文学观点上的尚真主情和哲学上的反理学禁锢求个性解放的新思潮,于是反拟古的提倡通俗文学的市民文艺应运而生。这是文学的革新和思想解放的运动。 这个思潮的先导,当上溯到与程朱理学对立的陆王心学,晚明的文学革新是这个思潮的直接的产物,公元十六世纪中叶,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风靡一时。《明史·儒林传》说:阳明学说“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这种思潮,动摇了程朱理学在中国的长期统治,成为当时文学革新的思想基础。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徐渭、李贽、袁宗道三弟兄、钟惺、谭元春、汤显祖、冯梦龙、凌濛初以及明末的爱国作家陈子龙、张岱等。  相似文献   

7.
用现代观点诠释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不同意认为《物色》篇位置排列“有误”的观点,认为目前的《物色》篇的位置暗含了社会与自然并列的思想。《物色》篇提出的“阴阳惨舒”说揭示了人的心理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同构对应”和“物我交感”,也说明了自然景物是文学本原之一。本文认为“阴阳惨舒”说、“联类不穷”说和“情往似赠”说等三说,可以看成中国古代“绿色”文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就是要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传统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革命“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 72页。)解放思想是为了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总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在西欧历史上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启蒙运动 ,用理性之光照亮了中世纪的黑暗。使西欧摆脱了宗教的禁锢 ,迎来了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新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 ,中国共产党重新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论体系中,《指瑕》五篇论文采的文化本质,即文学文明思想,《物色》五篇论文采的生成途径,即文学文饰思想,两者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组合。刘勰的文学文明思想具有兼重科学、人文与审美的总体特色,它依托中国时间文化生成,涉及文本、主体、体制、文体、时变诸问题,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随想录》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座高峰,它所蕴含的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类思想解放等人道主义的主题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随想录》在历史反思与自我省思中重新确认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高扬思想解放的启蒙大旗,以"讲真话"这一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为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史美珩教授 男 ,汉族 ,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县 ,196 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爱好文学与历史 ,长期来从事哲学教学与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研究 ,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全国与省级以上报刊 ,发表论文 40余篇。理论上勇于突破与创新 ,其中《如何评价孙子兵法的历史观》一文 ,冲破苏联学界认为马克思以前历史观上没有唯物主义的思想禁锢 ,突破了我国几十年来认为《孙子兵法》是反动唯心史观的权威观点 ,1988《中国军事年鉴》以特大篇幅介绍 ;《评“农村无产阶级”概念》一文 ,首次对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12.
初“识”王朔是那样偶然,或多或少一些看不明白便成了我急待了解其人其作的原因,于是与其有关的评述、轶闻统统包揽,笔下之作一概渴望读过。然而释读《等待》《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之后,心便开始有所悸动,王朔真让我《过把瘾》,痛之后便真得开始认同众多的评介:影视大腕、码字明星(崇拜他的人语)、“皇城根下贩卖文化垃圾的丑陋的北京人”(萧元《王朔再批判》)、痞子学者、毒蜘蛛(不喜欢他的人语)。王朔其人便真在我眼中迷幻朦胧了,但客观却不容置疑,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作家谁能认同他的完美,褒贬便相应而生,…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作为文学上的民族书写者的形象和定位早已深入人心,但实际上,特殊的命运和经历使得她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禁锢和束缚,成为一个有着"四海之内皆兄弟"情怀的世界公民。在自传《我的几个世界》中,赛珍珠回顾作为一名"第三文化小孩"的特殊成长经历和背景,追溯了自身世界公民思想的来源,同时,也通过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沙文主义以及种族主义的批判,阐述了自己的世界公民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14.
“疯女人”一直是众多女性作家所钟爱和关注的形象。英美女性文学的疯女人形象从《简·爱》的伯莎·梅森到《黄色墙纸》的“我”再到《秀拉》的秀拉,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中,经历了被禁锢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奋力解除禁锢“从黄墙纸后爬出来的疯女人”和不屈不挠将“疯狂”进行到底的疯女人三个阶段。疯女人所走过的从被禁锢到完全独立,从“他者”到“自我”的“疯狂”之路,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由混沌到觉醒、由蒙昧到成熟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王水照教授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书由绪论、文体篇、体派篇、思想篇、题材体裁篇、学术史篇及结束语组成,对于宋代文学中的一些研究热点、难点和焦点,作了颇为全面、深人的论述。以下一组文章,即就《通论》及宋代文学研究中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评述,以期对宋代文学的研究能有新的促进。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诗、词等传统文学样式已臻极至,并不断融化出新,话本、杂剧与南戏已初露端倪。就文学内部衍化规律而言,雅与俗交融,尊体与破体互动,抒情向叙事转…  相似文献   

16.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是一场改变中国发展进程的思想交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破冰之旅。在这一思想和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自然辩证法以科学的理性和批判精神投入到实践标准讨论中去,同时清理了“文革”期间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一系列错误的和被歪曲的理论,成为打破禁锢、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自然辩证法在这场论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庄子》文学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角度看,《庄子》文章有两大特征:运用“三言”来表现庄子弘大而辟、深阔而肆的思想,使文章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汪洋辟阖、跌宕跳跃,此为第一大特征;既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眷恋,又有对黑暗社会的怨愤,饱蘸爱憎之情,此为第二大特征。《庄子》文学特征的形成与三个方面有密切关系:首先是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由此产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空前活跃与思想解放;其次是有着丰富楚神话及追求个性自由的楚文化;第三是文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统照是“五四”时期一位多产的作家和诗人。在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我认为短篇小说《沉船》是富有特色的一篇。因此,探讨这篇作品,不仅对进一步认识作家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特色是必要的,而且对更好地继承发扬“五四”以来优秀的文学传统,也是会有裨益的。王统照的《沉船》不是作家随便涂抹的一篇文字,而是代表衷作家创作思想上的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19.
廖四平  张倩 《东方论坛》2014,(5):126-128
正李建军的《文学还能更好些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以下简称《文学》)是一部论文集,除"自序"外,共三辑:第一辑由几篇论述文学批评的理论问题以及当代文学批评现状的论文组成,第二辑是几篇对有影响的小说进行"质疑性批评"的论文,第三辑包括几篇"反驳性的‘批评的批评’"和侧重肯定性论述的论文。总的来看,《文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敢于质疑《文学》所论述的对象虽然或为名家,如莫言、  相似文献   

20.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兼叙事的历史文选,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总集,其中的叙事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金縢》。《金縢》全文调动了周公、成王和史官三种叙事视角,通过对三种叙事视角的限制和调整,造成全篇情节上的矛盾与悬念,具有强烈的小说审美效果,因而其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应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人物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对《金縢》的叙事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金縢》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