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惕冰 《中华魂》2014,(20):24-25
2012年5月16日《北京晚报》以“万里长城第一人”为题报道了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辞世的消息,全国文物界的同行无不感到震惊,我与罗先生共事多年,在深感悲痛的同时,不禁回忆起一段与他合编《北京志·长城志》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我应该写一部《论眼泪》。我常常感到一种极为强烈的哭泣的需要(我因此而感到同契诃夫的人物如此相近)。我对一切都感到懊悔,我会一连几个小时凝视着天空……瞧,当人人期待着我的作品并鼓励我工作的时候,我是如何度过时光的。  相似文献   

3.
京根儿 《北京纪事》2013,(12):101-103
“外甥打灯——照旧(劳)”“狗挑门帘儿一嘴巧”……歇后语在北京由来已久,并深受北京人的喜爱,挺至曾出现过以北京歇后语为题的相声段子。一前一后,音调押韵,意思照应,义夹杂着北京人生活中特有的幽默,言语中不时露出一两句歇后语,既形象又体现了说话人的机智,短短的歇后语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4.
黄峥 《社区》2013,(5):55
在城市打拼的人们,你是否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与老同学同在一城却少有见面;面对老友邀约,总有一堆借口推辞;电话簿里有几百个人,关键时刻却不知打给谁……身处繁华都市的我们,总是感到疲惫、孤独,人与人的心似乎  相似文献   

5.
“找对象,上有缘网!”,今年农历春节期间一条“周星驰”配音的广告在北京移动电视广告中反复出现,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大部分人还是首次听到这个婚恋交友网站的名字,更是对“星爷“所说的“一亿三千六百三十一万五千四百七十八人“感到吃惊……  相似文献   

6.
单车落幕     
突然感到,整个人好像被抽干了灵魂一般……依稀中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激动,那是在望江楼公园旁边一座18层高楼的楼顶。初次相见,我便已知,她就是我要寻找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来过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他对北京印象最深的不光是故宫、天坛、长城、香山、颐和园,不光是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不光是北京人的包容厚德,还有一点就是北京人独有的京腔京韵和极有特质的儿话音。他说,尤其儿话音听着亲切,听多了,还会油然滋生出一种亲情。他的话,我非常赞同。因为我在北京城已经生活了30多年,要说感到亲切,我已亲切得一塌糊涂。譬如帽儿、雨儿、菊儿、鸦儿这几条胡同的名字,就已经在心里滋润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引起了市民热烈的反响,我也由衷地赞赏。我小时候总听老辈子的人讲:"人活在世上,对人要厚道"。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北京涌进大批外地的人才,有保卫北京的解放军及其家属;有来北京做买卖的商人;有求学的学生;有大批参与首都建设的建筑工人……北京人对这些"外地人"特别热情:他们打听道、  相似文献   

9.
火车为媒     
西夏 《可乐》2010,(3):73-73
那年,我去西安出差,工作完成后乘火车回北京。那时的火车很慢,人又多,车厢里挤满了人。我没有买到座位票,只好挤在过道中,倚着旁边的椅背。还算幸运,这个座位上的乘客在洛阳下车,我终于有了座位。  相似文献   

10.
所谓艺术     
孙少山 《社区》2012,(23):50-50
读一个美国人写的砥平里大战纪实,一口气读完,激情澎湃。澎湃之后。又感到自己非常可耻,书中的“敌人”明明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且,我的亲舅舅就在那场战役中被美国鬼子的子弹打穿了胳膊.耳朵被炮弹震坏.现在打雷都听不见。我敌友不分,是非混淆,甚至亲情都没了。这就是艺术的无耻了,它就能这么把人弄得昏头昏脑。连最低的情感都被消解,整个人被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11.
问题1,苏珊博士,我是一个来自秦皇岛的企业家,你可以叫我老张,我经常是脑子里一片空白,感到发自内心的空洞和苍白,感到无力和无助。有时候我一个人走在人多的地方,会敏锐在感觉恐怖,觉得周围的人很陌生,总感觉别人的眼睛在注视我,感到忐忑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种心理变化越来越明显,压抑,紧张,随时都会占据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也试图使自己振作,但我的家族企业带给我的烦恼和压力一次次地让我倒下去,摔得遍体鳞伤,我甚至连最亲的人都无法相信,最后我连“相信自己”都做不到了。我很恐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再次站起来。可以给我指点吗? 问题2:苏珊博士,我是程力,一个来自北京的企业家,我因为公司工作量大导致情绪紧张最后心脏病发作  相似文献   

12.
宗禾 《社区》2011,(24):27-28
讲述人:王瑶 所在地:北京 普通老百姓可以不买房,但是有病却不能扛。身在北京,我对就医难有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3.
住海淀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随物园。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一件事,它反夏地、…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直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  相似文献   

14.
孙德纯 《社区》2011,(11):55-55
退休后的一天,我有幸看到了这本《五十年50人》,并能够长期借读,作为北京朝阳人,我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15.
正只要看到她的微笑,我就会感到心情愉悦;只要看到她眉头深锁,我就会感到不安。她,是我和班上同学的"良师益友",会陪我们一起疯闹、会为我们加油鼓劲、会为我们着想……她叫徐恬恬,是我们的美女班主任,教语文课。下面记录几个与徐老师相处的小片段,来表达我对徐老师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16.
胡同情     
我是北京老城胡同里长大的,20多年前去了海外,人在海外,时常关注我的成长之地,尤其关注北京老城胡同,我是在胡同里野大的,在这些胡同里,有我的同学、老师和邻居,有已变或老梆子的幼时小伙伴,有我偷摘过的果树,有曾被我用绷弓子扭碎的路灯……  相似文献   

17.
冯道常 《社区》2002,(14):60-60
我到美国探亲,在莱星顿市住了一年零五个,亲身经历,加之耳闻目睹,感到西方人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邻里关系,比起东方人是简单、清淡了些,但也绝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草坪聚餐 美国人的住房,不管是高级别墅还是普通民房,都是独立门内,自成一体;房前有花木、绿草和车道,房的左右两  相似文献   

18.
请你诊断:如果文题是《难忘的……》,而我在作文里写的人和事让人感到还是"家常便饭",绝无"难忘"可言;如果义题是《我要悄悄地告诉你》,而我在作文里所说的一切尽可以拿着高音喇叭对所有人说,根本用不着"悄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首先你会想到,那是由于我  相似文献   

19.
骆爽 《社区》2002,(2):29-29
开场白: 我认识孟谦君已经有5、6年的时间了,孟谦君在《社区》杂志当编辑,一日,顶着寒风到我办公室拜访,叮嘱我帮他弄一个《城市人批判》的系列,在《社区》上开开专栏。我骆爽前几年是操作了一些批判书籍,许久不练,技艺已经有些荒疏;但朋友盛情难却,只好再次上阵。 不是我好批判也,实乃有这么一个编辑市场在此。况且,这城市人哪是那么好批判的?从什么角度批判?农民的角度?原始人的角度?外星人的角度?批判得不到点上,读者不过瘾,批判得太到点上,小心有人板砖伺候着我。所以,开场白中我得说明白了:任何一个群体都有他光荣的个体,也有他的劣根性和不良的个体。我自己现而今也在北京城里住着,也算一个城市人,城市人批判当然少不得自我批判?也就是说,别把批判者骆爽当什么圣人。他今天在这里开练,如果有几句说出了您心里话,那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0.
李晓 《人生与伴侣》2008,(12):68-68
其实,美丑、好坏、输赢、愚智与成败……都是一个个标签,是我们为人所下的注解。这恐怕是现代快节奏生活步调下的产物了。它畅行,是因这样与人交往,省力。一旦把人按着标签归档,我们便可借用一些“归档”的感觉来相待。我们好似不再付得起时间与工夫来从头认识一个人了。于是一个个标签出笼:“输家”、“找麻烦的”、“扶不起的阿斗”、“野心家”、“没出息”、“放荡”、“骗子”、“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