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1960年以来整个音乐工业最差的一年,却是古典音乐最好的一年——古典音乐的线上销售数字一路持续飙升,古典音乐迎来了数字时代的新纪元过去一年,全球音乐市场(包括线上及线下)的总销量下跌了5%,而其中古典音乐竟然上升了22%。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人们对古典音乐市场的固有印象一直是"它活得太艰难了",古典音乐会的观众在不断流失,古典新人不得不拼命踮起脚尖儿才能像小提琴美女陈美  相似文献   

2.
王艺凝 《新少年》2024,(3):48-49
<正>说起欧洲古典音乐名家,大概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贝多芬。哪怕是对古典音乐并不感兴趣的人,也一定听说过贝多芬的大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出生于德国波恩。那时,著名的“音乐神童”莫扎特已经名扬整个欧洲。贝多芬的父亲也想在儿子身上复制莫扎特的成功,便在贝多芬刚满4岁时就逼迫他学习钢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音乐与中国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古代经典认为美好而合度的音乐对于开创和治理文明之邦有着至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认为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天道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哲理的另一种表达。此外,中国古典音乐同文学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精神既是现实的、伦理的、也是超越的、诗性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之花中最灿烂的一朵,它蕴含着丰富的崇高美、悲剧美、意境美与和谐美.中国古典音乐正是因为具有了上述四种美质,才具有神奇的魅力和感人的力量,才流传千年而永不衰败.中国的现代音乐,只有充分吸收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借鉴中国古典音乐的美质,才有可能发扬光大,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开始了漫长的政治制度重建期和文化适应期。其间,大众音乐人基于对古典音乐的全新理解,重塑了德国大众音乐风格。德国大众音乐的演变,受到军事占领德国的美国和英国音乐的影响,这促使德国大众音乐人改变了他们的音乐创作内容和风格。然而,德国在冷战时期不可避免地在音乐中融入有关民族意识、战争形态等政治属性。当冷战“铁幕”将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西德的资本主义文化模式,为西方和本国的大众音乐人创造了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而东德对苏联政府文化模式的模仿,使其开始对来自西方的大众音乐和本国大众音乐进行严格审查。为了应对“铁幕”后的文化斗争,西德和东德的大众音乐人在冲破文化封锁、挑战社会制度差异、通过创作政治音乐争取自由等方面作出了努力,为了应对冷战的紧张局势,许多东德和西德民众通过音乐来传递政治、社会和文化信息以对抗“铁幕”。  相似文献   

6.
德育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各门课程之中。音乐作为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发挥着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良好性情方面的功能;而且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同样表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文章在简要论述音乐课程德育方式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德育功能与教学方法,由此为当前的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1.德国德累斯顿管弦乐创办于1584年,是世界上历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也兼任德斯顿歌剧院乐团。该团以演奏国格调高雅的古典音乐为主,时,演奏德国一些最有名的歌剧2.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成立于1812年,是全美最秀的乐团之一。该团特别注意术性,演技具有浓厚的欧洲格,以音乐华丽明快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勃拉姆斯生平及音乐作品的初步介绍,了解勃拉姆斯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分析勃拉姆斯音乐作品的魅力、风格,引导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更好地、完整地欣赏勃拉姆斯的音乐.  相似文献   

9.
德国艺术歌曲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瑰宝,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文章探讨了德国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作曲家及其创作风格以及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以期声乐演唱者正确理解与掌握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巴罗克时期、古典音乐和浪漫乐派的音乐风格,阐述了要正确运用演奏技巧,充分发挥音乐的表现力,必须在演奏家意志的绝对控制之下自如地按乐曲本身的风格去演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对流行歌曲优劣的鉴别力是摆在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特别是艺术教育工作 者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流行钦曲日益向世界各地蔓延 辐射。如何培养大学生对流行歌曲优劣的鉴别力,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 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大力宣传古典音乐和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让大学生们领 略古典音乐和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美,从而培养大学生对流行歌曲优劣的鉴别力,抵制 流行歌曲中消极因素的不良侵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数量庞大,丰富多彩,具有十分重要的审美价值。欣赏和发掘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分析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审美类型,可以让人们在音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平等、轻松和愉悦,并进入到音乐的至善至美的境界,从而达到增强爱国情感、升华道德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康体魄,培养和谐意识的崇高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方电子音乐的兴起,在传统音乐领域中占据不可动摇地位的德国迎来了电子音乐的热潮.到70年代,受斯托克豪森电子音乐的影响,以科隆为中心的德国涌现出一批频谱音乐作曲家,他们成立了“反馈”小组,通过大量的创作与实践为德国频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相对于已经名声在外的法国频谱音乐,20世纪的德国频谱音乐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古典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却受到冷落,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让古典音乐走出困境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继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之后 ,德彪西开创了印象派音乐 ,并将其推向辉煌。钢琴曲《月光》和管弦乐合奏曲《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的两部代表作品 ,也印载着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及其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沙细乐"是产生于元明之际并至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古典音乐.纵观这部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发现,这部音乐的社会功能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初"白沙细乐"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出现;后被丽江木氏土司府吸收为礼仪音乐;木氏土司衰败后又流入民间成为民间歌舞音乐;清初"改土归流"后又逐渐成为纳西族的丧礼音乐;改革开放后,这部音乐又被打造成为丽江的文化产品."白沙细乐"社会功能的每一次变化或者说变迁,都与近现代纳西族整体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开发和利用学校内的音乐课程资源,也要开发和利用学校外的音乐课程资源,同时还要注意开发和利用信息性音乐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一、隐性课程的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新课标>)指出:“为保障学校课程的实施,学校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不仅是指教材,也绝不仅限于内部,它涉及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即我们通常说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的概念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早在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普.w.杰克逊在著作《班级生活》中就首次提到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并很快得到教育界的认可,我国权威学者将课程分为教学、课外活动和隐性课程三大类。前两者一般称为显性课程,指在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进行考试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而隐性课程则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氛围、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坐标、思维模式、礼仪习惯、信仰态度、偏见和禁忌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年级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常会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这正是隐性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作用。二、音乐隐性课程的主要因素分析具体说来,音乐隐性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校园音乐环境学校的音乐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景观,其独特之处在于:此种环境包括丰富...  相似文献   

19.
一日重生     
一位美国早期的作家柯柏(James Fenimore Cooper)曾说:“美国人对音乐艺术几乎可以说是相当的无知。”如果这话曾经是事实,今日你绝不会这么认为了。大部份的美国人,甚至包括那些没有音乐细胞的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型态。许多人喜欢世界各国的古典音乐和民俗音乐,然而美国其它的流行音乐则是“美国制造”的。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音乐最能彰显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蕴,从古代乐论中可以看出:音乐是古代乐家吸纳天地创化之元气,高扬主体之生命情趣的结晶;圆和、清寒、古雅等音乐审美境界,体现出一种大化流衍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