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老残游记》之续作,阿英、刘大绅仅提到一种“百新书局”伪作本。1986年10月,笔者利用参加全国近代文学讨论会之便,查到了一本新的续作。名为《绘图老残新游记》,为四册,石印本。连史纸印刷。署谯北杨尘因著。世界书局印刷并发行,1924年5月出版。现藏于广州中山图书馆。此书系《老残游记》初编之续作。所记者,皆为清鼎即革、民国兴起之初的史实。第一回《烽火漫天懒云出岫,烟霞横野孤客迷途》,演老残自撮合黄人瑞与翠花的一段缘后,束装南渡,不意在南京的乌衣巷口巧遇申子平。两人言起申东造辅助城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人学者刘绍铭先生对比较文学研究有素,近年来从事曹禺剧作的研究,用英文写成《曹禺论》、《曹禺所受的西方文学的影响》等专门论著。在海外影响颇为广泛。还写有《小说与戏剧》一书,共分两辑。按《曹禺论》(中文版)系一九七○年香港文艺书屋出版,和《小说与戏剧》第二辑论述曹禺剧作的中文稿单行本内容及出版单位全同,实为一书。此次汇编时,即将《曹禺论》连同所论台湾小说诸文合辑一书,另题新名,于一九七六  相似文献   

3.
近代诗文作家王新桢,有《两一子遗稿》传世。该书系一九三一年铅印本,存书有限,流传不广。而接触其诗文者,皆认为有不少传世之作。河南省“中州文献丛书”,已将之列为整理研究项目之一。今特先为撰文介绍,以引起文史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而不致让这一久处文艺园地冷僻角落的艳色小花继为历史云雾所掩遮。一王新桢(1850—1931),字楷亭,号两一子,河南太康人。光绪丙戌(1886)进士,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是古代中国以至古代世界卷帙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收录了我国上至先秦、下迄清乾隆年间的历代主要典籍。全书缮录七份,度藏七阁。据文津阁本统计,共收书3503种、79337卷,订成36304册,分装6144函。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历朝官修书,如宋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之《永乐大典》,清初之《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唐诗》及《古今图书集成》。上列诸书,皆号称巨帙,但除《大典》与《图书集成》外,余均被《四库》所容,可见其收书之夥,工程之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5.
《程千帆友朋诗札辑存》(以下简称《辑存》),系程先生自编,以友朋姓氏音序排列,同一人之诗礼则以时间先后为序。大抵起于一九七七年,迄于一九九五年,共计九百四十七页.装订为十本十二册(第四和第十本各分卜下两册)。今藏南京大学档案馆。千帆先生收集有朋诗札,这已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收集者毁于抗日战争之中,此后收集者又毁于文革之乱,所以这次收集的诗札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其中一封周贻白谈戏的信,写于一九五四年三月。另会朱东润一信,写于一九五六年八月,都是当时忘记收集,随手夹在一本书中,反而在无意中保存下来,成为…  相似文献   

6.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集》而成,收诗1340首,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两种:内蒙古图书馆藏六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藏八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道光二年增修。民国四年,王廷治以道光二年增修本为底本,增修出版铅印本,《云南丛书》收录此书时汇合诸家,成为后世通行本。《沙雪湖先生诗稿》为沙琛手稿本,收诗121首,现藏云南省图书馆,其中多首诗不见于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1999年4月18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阿拉腾松布尔前往内蒙古图书馆蒙文书库特藏部查阅资料,在偶然的情况下,他发现了贺西格巴图还原《蒙古秘史》铅印本。贺西格巴图是内蒙古近代文化名人,著有《古今宝史纲》等书。从这次发现的蒙文还原《蒙古秘史》来看,贺西格巴图还对《蒙古秘史》作了深入研究。所发现的蒙文还原《蒙古秘史》共为二册。前一册书页上用蒙古文粗黑体铅印着“贺西格巴图译蒙古秘史”,旁边用小黑体印着“蒙古秘史”,全书179页。后一册用蒙古文粗黑体铅印着“蒙古文意译元朝秘史”第一至五卷,…  相似文献   

8.
后印本是对前印本的最好阐释,《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说部"形态以及"诗话"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从"单行本"、《四部稿》"说部"本、《谈艺珠丛》"诗话"本到现代铅字标点本;从四卷本、六卷本、八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到《卮言倪》《全唐诗说》《国朝诗评》《文评》《词评》《曲藻》《文章九命》等"摘选本",《艺苑卮言》的文本形态不断变化,题名、字体、纸张、序跋、卷次、钤印、牌记、刻工、堂号、墨钉、另行等可视性符号为理解实物印本产生的历史时空提供了重要元素。《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参与了文本意义的生产,在脱离作者掌控后实物印本"物的叙事"与"作者意图"渐行渐远,由作者最初"策名艺苑""以书为礼"的"谈艺"转为"以资闲谈"的"诗话"或"诗论"。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本《苏轼文集·史评》所收《历代世变》和《韩愈优于扬雄》两文均非苏轼所作,且都从二程之语改编而来;《史评》所收《李靖、李勣为唐腹心之病》一文,与清人所辑苏轼季子苏过《斜川集·书二李传后》一文大体相似,应也不是苏轼所作。诸文误系为苏轼作品,似始自《三苏先生文粹》。世传吕祖谦《东莱标注三苏文集》中也存留有这三篇文字,吕祖谦刊刻过二程《遗书》和文集,应不会误将这种源自二程的伪作系在苏轼选集中,所以该书应非吕祖谦专意选编标注的三苏文集。不过,《东莱标注三苏文集》的集结成书,或是以流传出来的吕祖谦编选《宋文鉴》的手抄、批注稿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建安时期,七子与三曹并称,其所创作诗文,慷慨而多气,为形成“彬彬之盛”的文学繁荣局面作有杰出贡献。建安七子诸家诗文集,《隋书一·经籍志》皆有著录,原本历唐迄宋,先后散佚不存。今所见者,系明清时人撮钞唐宋类书、总集而成的辑本,其中以清末丁福保编《汉魏六朝名家集》本最为晚出,其所收七子诗文亦多于其他辑本。但丁氏为当时  相似文献   

11.
清人朱溶及其所著《忠义录》一书,八卷。本文拟以较有特色之卷七《表忠录》为重点,兼及其他各卷,对其书、其人试作初步探讨。一、《忠义录》一书的版本、目录谢国桢说《忠义录》“记明季死节之士”,记“江南各地忠义之士,尤为详允”。朱溶其书“凡例”曰“是书悉记明末殉难诸公,一、二卷寇乱殉难者”,“三卷至八卷清兵殉难”;或其人“虽非殉难,而鞠躬尽瘁死于军中者,不可谓非忠义也,并采而著之。”这部书,见到三种清抄本: 1.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本”三册,以下简称“南本”;还有“天尺楼本”,仅抄“南本”两卷,并毛奇令序,以下简称毛序。2.浙江图书馆藏抄本,六册,简称“浙本”。  相似文献   

12.
赵岐《三辅决录》是中国最早的杂传作品,是书主要收录从汉光武帝以来至赵岐之前已卒之人物,凡三辅地区人物,不分贤愚,一并录之。同时还收录三辅地区的名物。晋挚虞为之作注,有对地名的解释,更多的是对人物事迹的补充。其后正文、注文并行,古籍中引用往往混淆。是书亡于宋元之际,陶宗仪《说郛》有辑,清辑佚者有王绍兰、姚东升、茆泮林、黄奭、张澍五家,以张澍辑本最流行,然其中亦有未辑、妄辑、误辑、正注文不分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库提要》,传本很多。大言之,有库书提要、《总目》提要两种类型。《四库》辑入之三千五百余部图书,卷前皆冠提要一篇,是为库书提要;将库书提要别录、修订、重编、增写四部总叙、各类小序、案语等,即成《总目》提要(增附《存目》提要,共万余篇)。库书提要有七阁之分,《总目》提要也有浙本、殿本之别。浙本率先刊布,复经影印,遂成常见书,《补正》即以此为目标。本节选录经部易类十一条。  相似文献   

14.
《四库提要》,传本很多.大言之,有库书提要、《总目》提要两种类型.《四库》辑入之三千五百余部图书,卷前皆冠提要一篇,是为库书提要;将库书提要别录、修订、重编、增写四部总叙、各类小序、案语等,即成《总目》提要(增附《存目》提要,共万余篇).库书提要有七阁之分,《总目》提要也有浙本、殿本之别.浙本率先刊布,复经影印,遂成常见书,《补正》即以此为目标.本节选录经部易类十一条.  相似文献   

15.
晚明吴弘基所编的《史拾》一书,原共分《载补》、《遗闻》、《广览》、《众断》四门,流传极罕。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广徵天下书籍,但馆臣仅见此书《载补》部分,于是沿用书口所题,名之为《史拾载补》,不悟其系残本。由此可见,当时《史拾》完书已很难得。西北大学图书馆所藏《史拾》,卷帙无缺,确是孤本秘籍。现在吴敏霞同志将此书标贴注释,公布出来,是对学术研究的一项很有价值的贡献。《四库提要》列《史拾载补》于史评类,就全书来说,并不恰当。《史拾》四门,只有《载补》是钞辑《史记》,采录各家品评。其他三门则均为经予杂陈,甚至旁及占候,在体例上近乎杂书,与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列目的《古今全史》与李渔的《古今史略》系互有联系的两部通俗史书。《古今全史》本为明人舒弘谔纂辑,记事至万历四十七年,李渔续辑熹、怀二庙史事并附《殉难录》。此后李渔又独力撰辑《古今史略》一书,并将《古今全史》中并非出自于他手的部分批语移之于《古今史略》,故不能完全认定《古今史略》中的批语为李渔的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一书,最早著录它的《隋书·经籍志》署为“梁兼东宫通事舍人刘勰撰”,清内府藏本所署相同;汉魏丛书本和清黄叔琳的《文心雕龙辑注》则署为“梁刘勰撰”。清代以前对该书所署的年代似未曾引起注意和异议,到了清代开始对成书的年代进行探讨并对所署“梁”代提出了异议,如纪昀、顾千里等清代学者  相似文献   

18.
<正> 《稽愆集》原为明代嘉靖间兵部尚书翁万达自编的书信选集,原书早已散佚,只存序文一篇,现在我们看到的《稽愆集》四卷,是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翁子光先生重辑本。这个辑本,旁搜博采,精心校雠,其材料来源于几种翁万达文集的原始刻本,如邹刻《翁东涯文集》、翁刻《东涯文集》、《潮州耆旧集翁襄敏集》等,还有子光先生家藏手抄《东涯集外遗文》。其中邹刻本十七卷为翁万达的同年至交又是儿女亲家邹一山在翁万达卒后不久  相似文献   

19.
朱墨印本《李诗选》五卷,明天启乌程闵映壁刻.是书前仅见于前人著录,未睹其实.今夏有幸得见,果如清人方功惠于咸丰乙未(1858)题记所云:“纸版均佳,明本中之最善者”.而后又得展读一过,前存之疑问亦即释然.《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存目中著录内府所藏此书云:  相似文献   

20.
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的政局和军情,历来为治太平天国史学者所注目。近来我们发现两本记叙天京情状的书——《金陵贼略》、《金陵被陷记》,特别整理,略作介绍,以飨同好。 《金陵贼略》,作者未署名,约1700字;《金陵被陷记》,署名野渡子,约1600字。该两书为线装本,合订一册,长24.7公分,宽16公分,直书无格,每页十行,每行21字,无标点。原是民间藏本,“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作为“四旧”抄出,后辗转至武汉图书馆,最近在清理该馆旧籍时被偶而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