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借鉴国内创新团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家和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契机,建立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小组,创新小组从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加强创新小组内部管理、保障小组硬件基本条件和软件训练内容以及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6):206-211
科技创新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非智力因素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各级教育缺乏衔接联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非智力因素,应当建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的有机衔接。建议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把非智力因素教育纳入各级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各级学校要大力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人才培养;各教育阶段衔接联动,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各级教育人才考试评价招生制度;加强各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科技创新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陈爱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8-10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科学伦理思想中,蕴涵了其对于科学发展风险的伦理反思,彰显了作为科学家对于人(类)—社会—自然的伦理关系和谐的使命感与道德责任感。爱因斯坦科学发展风险的伦理观及其生成,以及他预警科学发展的风险和规避风险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对于当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彭振坤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4):1-3
要实践和落实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高校就要成为积极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对面临西部大开发这样一个历史机遇的湖北民族学院来说,落实"三个代表",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创新为灵魂 ,走科技强院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黄佳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35-37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态势良好,科技创新活动效果逐步提升,成果显著。但同时存在学生实际参与度低,不同学科参与度差异大、学生自信心不足,难以持之以恒、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僵硬,科技创新长效机制欠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宣传不足,覆盖面窄等不足。因此,应强化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讲,搭建创新宣传交流平台;扩大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面,激发大学生创新积极性;以学生为本,提高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和方法,完善科技创新长效机制,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形成的因素,探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以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传统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专业。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立足于地理学优势,明确资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模块化的教学计划,确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构建基于“一校三体”的“三足鼎立”立体网格状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例,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提出研究型大学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朱婧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
县域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创新体系最基础的环节,也是推动县城可持续发展、形成县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研究县域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建立“大科技”的科技管理体制、建设统筹城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实施城乡统筹“科技行”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育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116-118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提出从启蒙阶段、认知阶段、实践阶段和提升阶段四个阶段构建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就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创新与创新教育的概念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从课外学术报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课外科技竞赛活动、课外科技活动与科研相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的物质保障和学生创新素质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利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徐钰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9)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中药类大学生,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中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分析,给中药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方法与途径,为完善中药类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寓教于研 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为了探讨如何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坚持科研的育人性与教学的学术性有机统一,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阐述了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剖析了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教中有研、研中有教、协同育人;探讨了搭建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实践;提出了完善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3个方面:建立寓教于研的管理体制、完善寓教于研的激励机制、构建寓教于研的监督机制;总结了寓教于研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15.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13-117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发展是由内因、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外因是指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其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才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我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进一步优化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爱才用才砺才留才和激才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围绕建设广州"创新发展先行区"和"IAB计划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创新资源集聚、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加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岳顺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8
科技创新助推循环经济跨越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初步建立起了循环经济推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目前科技创新支撑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结构性短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需要在构建和完善技术研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研发经费保障体系和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夏登武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96-100
海洋科技创新是涉及多专业、多系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在特定区域内海洋科技创新具有一定地理位置上的分工特色与共同的技术基础,区域内海洋科技各创新主体间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协同创新。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区域海洋科技协同的组织机制、动力机制与运行机制,认为建造良好海洋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与政策体系,发挥区域内海洋科技隐形知识的邻近性优势是协同组织序化的基础;外部动力的诱导驱动与内部动力激励约束是激活协同组织的活力的主要方法;有效的沟通,科学的支配与协调是确保区域海洋科技协同组织正常运行,产生整体功能效应,达到协同的目的与效果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