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情感因素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涂智君情感,是一种极富活力的生命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上和观点而产生的心理反应,也即平时所说的“喜”、“怒”、“哀”、“乐”、“惧”、“爱”、“恶”等等。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其...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因此,那些能够满足需要和要求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而那些不能满足需要和要求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凡是能够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增强人的体力、精力和毅力,使人去积极进行活动的情绪叫做增力情绪。例如愉快、英勇的情绪体验。凡是能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削弱人的体力、精力和毅力的情绪,叫做减力情绪。例如灰心、颓废  相似文献   

3.
刘纯武 《新天地》2011,(5):52-53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17,(5)
1.帮助病人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等,一种是积极情绪,如兴奋、快乐.从医学角度来讲,冠心病患者对这二种情绪均应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们观看一出喜剧,或欣赏一段精彩的相声,或听到一则富有奇趣的幽默笑话,你会开心一笑,甚至欢欣捧腹。这嬉笑之间,会使你情绪兴奋,精神激越,消除你大脑的疲劳,烦闷顿减,心情为之舒展欢畅。 欢笑有益于健康,这是人们的生活体验。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惧、恐、忧。我国著名的《黄帝内经》说:“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唯有  相似文献   

6.
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良好积极的情绪能够成为事业、学习和生活的内驱力,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对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产生破坏作用。因而.不断把自身情绪提升到有益于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挫折作为心理学术语,是指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阻,因无法扫除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它包括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动机性行为也难免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标不能达到,自身的需要不能满足,产生急躁、失望、忧虑等情绪。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尽量减少受挫折的情境,培养学生适应大学环境,提高应付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愤怒是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事物相悖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美国心理学家斯达等认为,发怒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一种消耗精力的情绪。发怒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情绪发展的规律,可分为9个阶梯:  相似文献   

9.
(一) 爱与“憎”(恨)相对立,合成一对基本情感,属于“意向活动”,是人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时的根本态度。客观事物中能满足人的需要者,遇之则爱则喜,得之则欢则乐;客观事物中令人厌恶者,遇之则憎则恨,得之则怒则哀。“爱憎(恨)”与“喜怒”“哀乐”,两两成对,其中以“爱憎”一对为根本。“爱憎分明”对人生至关重要,人们常视之为“立身处世”的重大原则,它是心理学领域中急待探索的课题,本文拟对“爱感”中的几个问题作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今文章浩如烟海,其中有一些是以抒发作者对人、事、景、物的特定情感态度和心境情绪来反映客观现实并且以抒情为其个性将征的.以特征做为依据,这些文章可归为一类文体并命名为抒情文.抒情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手法是抒情.“抒”即倾吐、宣泄和表达,“情”就是喜、怒、哀、乐、惧、憎、恶等各种情感.现实中,有些事物使人高兴欢乐或者令人忧愁悲伤;有些事物使人赞叹喜爱或者令人惊恐厌恶.这些由人们以特殊方式表现的主观感觉和体验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11.
挫折教育是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很重视的一种教育形式。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对挫折教育的重视,是对受教育者心理深入研究的结果。它表明我们再也不能只从教育主观愿望出发,设计好一套方案并按此方案去机械地教育学生。而是要看到受教育者也是人,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会对教育者的愿望产生反弹,需要教育者不断调整方案,甚至采取新的教育形式,来解决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新的教育过程。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挫折,则挫…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还会出现一些波澜起伏、曲折障碍。正处在逐渐走向人生成熟时期的大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出现一些坎坷,碰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挫折,尤其难以避免。然而,有些大学生一旦受到挫折,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焦虑不安,抑郁消沉,苦闷自卑,甚至发生精神失常、行凶和自杀事件。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不可等闲视之。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遇到障碍,又无法克服所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其行为表现,掌握帮助他们矫正“挫折心理”的科学方法,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是颇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中关于隐指“愤怒”词语的概念隐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大量的英、汉语中隐指“愤怒”词语常见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并简要分析比较他们的并同,从而得出结论:英、汉隐指“喷怒”词语的共同的概念隐喻是由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感情体验决定的,不同之处是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共性,了解差异。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内容,能给人以各种体验,激发起人的各种情感。在体育活动中,人们的态度各异,体验不同,产生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如学习运动动作获得成功会产生满意、愉快的情感;学生的动作得到老师的认可,会产生高兴、惬意的情感;在激烈的竞赛中易产生紧张情感,一旦获胜,便产生欢乐的情感,相反,如果失利会产生忧郁的情感,等等。  相似文献   

15.
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进入人们的文化视野,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而成为一种独立意象存在于英汉语文学作品中。人生充满喜、怒、哀、乐,“水”亦蕴涵同样的人情韵味,“乐”是其主要特征。“喜中品乐”反映出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功能宇宙观,“怒中取乐”显示了西方“天人分离”的宇宙观。“哀中求乐”则是中西古人面对神奇的大自然发出的无尽感叹,是中西文化的自由追求——逍遥游与荒诞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6.
一、探讨大学生行为受挫心理的意义人在各种需要的驱动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便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时时称心。有时会成功,有时也会失败。挫折就是人在追求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干扰。当人的需要不能满足,目标无法实现时,就会在情绪和行为上有形形色色的表现,情绪上产生不快、苦恼、懊丧、压抑、紧张等。如果不及时采取心理咨询和指导,就会导致心理异常和疾病。在行为上,有  相似文献   

17.
王之岩 《社区》2004,(21):63-63
在生活中,尽管每个人的经历和境况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但人的情绪总是表现为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大量事实证明: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能经常保持乐观态度,情绪愉快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相反,心情不佳时产生的悲伤、抑郁、焦虑、恐惧、愤怒、暴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成为疾病或灾  相似文献   

18.
谈谈社交礼仪课堂中的情感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定的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人便会产生相应的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喜悦、快乐、热爱等;特定的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相应的否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悲伤、憎恨等.情感化礼仪教学也就是在礼仪教学过程中,设法为学生创造现实的情感体验,或利用真实和虚拟两种对立情感的可转换性.努力变否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为肯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有喜、怒、哀、乐,个人的喜、怒、哀、乐又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情本质上是个性化的。《礼记·礼运》说人之情“弗学而能”,是天生的,所以情本质上又是本能的。吟诗作诗是一种个体行为,出于人释放感情的本能需要。抒情诗更是如此。中国古代文学以诗为主要样式,抒情又是古典诗歌主要功能特征,很自然,情范畴便成了传统诗学主要范畴之一。 一 饶有意味的是,传统诗学一开始就完成了个体性灵之情向社会伦理之情的一度转换,或者说一开始就重视社会伦理之情而贬抑个体性灵之情。原因有二。首先因为中国古代诗人原由广义的史官分化出来。《国语·周语》载召公语曰: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而人在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时,是会产生各种体验,表现出不同情感的。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既要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然要研究人的情感表现。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的阵地,高校各部门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如果能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分析掌握大学生的情感特点,这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培养“四有”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