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如千钧霹雳,震撼了中国大地;如万里狂飙,扫荡着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它以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页。“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翼,新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诗,则是新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所以具有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这个运动的指导思想,有一大批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知识分子成为这个运动的领导力量。因此,当我们纪念五四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新文化的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的精神,主要包括爱国、民主、科学、革新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五四精神不仅在近代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一)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五四运动的本质体现、核心所在,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支柱。从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看,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在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体现…  相似文献   

4.
试论郭沫若小说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不幸逝世,给革命事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因此,研究郭老的文化遗产,继承他未竟之事业,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老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当然要推诗歌和戏剧。但是,对于他别开生面的小说也不可忽略。本文试图作些初步探讨,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一郭老开始小说创作是在五四运动前夕。毛主席曾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巨大贡献,不仅表现在以《狂人日记》等一系列内容与形式崭新的白话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以毫不调和的战斗姿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风暴;而且以高度的政治警惕与彻底的革命精神,在“五四”时期严密注视一切封建复古势力的反扑,坚守与扩大文学阵地,捍卫与发展文学革命成果,并清醒看待新文学阵营统一战线队伍中不坚定分子的分化,坚持将“五四”文学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年了! 他生前总“想撕掉别人给我贴起来的名不符实的‘百科全书’的假招牌”,要求别人在评介他的言行功过时,“要写,就坏处也得写”,即“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很遗憾,这种“贴假招牌”的现象,迄今并未绝迹。在一本鲁迅研究专著中,作者这样写道:鲁迅曾“明确地向广大青年指出:‘到延安的路,是中国青年的生路!’”这是一条凭空臆造的材料。证明它的不真实性的最简截的办法,就是翻一翻历史年表:一九三六年十月鲁迅逝世时,中共中央所在地还在保安;一九三七年一月,中共中央才迁驻延安;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有沦陷区广大青年奔赴延安和内地的活动。鲁迅怎能未卜先知,具体而“明确地”预见到在他逝世一年以后,中国青年会走上“到延安的路”呢? 在上述那本鲁迅专著中,作者描述了鲁迅“弥留之际”的战斗精神:“在他逝世前的弥留之际,仍然卧床‘倚枕’,扶病作战,对‘以前畏祸隐去之小丑,竟乘风潮,相率出现’的狄克(张春桥)之流……‘稍稍报以数鞭’”;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贵刊1981年总1号上,发表了滕云同志的《<呐喊>、<彷徨>与鲁迅的前期思想》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受益不少。但对其中某些观点,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向滕云同志请教。 滕云同志说:“如果连‘五四’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都不能属于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之列,那就有些难以索解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难以索解”的。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鲁迅是文化新军的伟大旗手,我体会是指鲁迅反封建的彻底性说的。当时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鲁迅是彻底地亳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战士,说他是旗手,自然当之无愧。但是如果说鲁迅这时已经是一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解体时代知识分子命运时汤因比说,“这一个联络官阶级具有杂交品种的天生不幸,因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属于他们父母的任何一方面”。“他们不但是‘在’而不‘属于’一个社会,而且还‘在’而‘不属于’两个社会”。而更其不幸的是,鲁迅虽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文明或社会,无论是传统中国还是现代西方,但他恰恰又无法摆脱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它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它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时期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分界线。湖北、武汉人民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25—1926年,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高峰。因为这两年鲁迅写的杂文,大部分收入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①;又因为这两年正是鲁迅在北京,以杂文为武器攻击旧社会,但又不断遭受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文人诬陷打击、“交着‘华盖运”’之时(《华盖集·题记》),所以,这两年便被人们称作为鲁迅杂文的华盖集时期。鲁迅这一时期的杂文不仅数量丰富②,而且在杂文创作思想与艺术实践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不仅旗帜鲜明地确立起以社会批评和文学批评为宗旨的杂文创作纲领,而且确立起他杂文最基本的艺术特质──强烈的情感性和丰富的形…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代中国人民真正“看出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8页)李大钊就是这时期中国人民最先达到从本质上认清帝国主义的伟大代表之一。他在五四运动前后发表的许多文章中,特别是在《布尔什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问世到现在,已经有六十一年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了今年,也足足有六十年了。在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发表的第二年,我们这个沉睡了几千年的东方古国,终于爆发了一次划时代的五四运动。在这“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第一次要求得到做人的权利,从而喊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这是一件历史的划时代的大事!这六十年的历史,是伟大时代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是从封建社会跃进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阶段的历史。但是,这伟大历史的开端,是和鲁迅先生这篇伟大作品——《狂人日记》的发表,紧紧地连结起来的。所以,我们今天要纪念这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也会自然地想  相似文献   

13.
十年沉默的鲁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在1908年发表《破恶声论》至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之间沉默的十年的鲁迅的内心世界,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鲁迅在酷烈的沉默与荒原感中,通过“反省”,打破了将自我神圣化与英雄化的神话,生发了有罪感,找到了作为“中间物”存在于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历史定位:正是这样的彻底的批判、怀疑精神使鲁迅必然地走向五四;另一方面,鲁迅在文网密织下的自我麻醉,使他“沉入古代”,“沉入民间”,在魏晋、浙东文化中,寻到了自己的根,并获得了对生命本体的黑暗体验,这又是五四时期大多数人所没有的,这正是鲁迅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冯沅君先生(笔名淦女士)创作的《卷葹》,这是鲁迅先生主编的《乌合丛书》之六。这本小小的集子,当时只出了三千册,于一九二七年一月由北新书局印成,可以说是《乌合丛书》中最薄的一本。但鲁迅先生从编辑到出版却为它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如《卷葹》的封面,他就亲自写信给画家陶元庆,要陶元庆精心地加以设计,并且根据王品青的要求提出:“将书名‘卷葹’两字,作者名用一‘淦’字,都即由你组织在图画之内,不另用铅字排印。”还特地介绍这本书:“内容是四篇讲爱的小说。卷葹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死。”鲁迅先生对封面设计提出的要求是那样细致、具体。后来因为司徒乔已为《卷葹》画好了封面,鲁迅先生又致函陶元庆说:“兄如未动手,可以作罢,如已画,则可寄与,因为其一可以用在里面的第一张上,使那书更其美观。”他考虑得如此周到,为美化书面的装帧费尽心血。  相似文献   

15.
一、“‘都带’,而非‘只有’”警句的遭遇以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审察人。把握人和表现人,这是鲁迅所坚持的一条十分明确的原则。然而,我们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鲁迅对什么是文学中的“人”的意见和看法,除了应牢牢盯住他所认定的“人”具有阶级属性的许多话语之外,万万不能忽视,他还有这样的见解和主张:“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有”’。①(着重点为引者所加)‘都带’而非‘只有”’,说得多么好啊!这寥寥六个字,不仅充分体…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契诃夫的作品和作风有若干相似。1944年郭沫若在《契诃夫在东方》一文中发表过这种见解。 1936年苏联《真理报》刊载的一篇文章写过:“外国的批评家以鲁迅先生的作风比之契诃夫的作风。”契诃夫的祖国的作家法捷耶夫同样说:“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的弱点的这一点,鲁迅与契诃夫是近似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五四”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六首新诗。关于这些诗,作者自己后来有过说明:“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集外集·序言》)这与《呐喊》的创作动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鲁迅写这几首新诗。为的是“呐喊”几声,  相似文献   

18.
鲁迅通过文学文本创造了一个“鲁迅式‘艺术世界’”,呈现出一种理论构造 ,形成了特殊质地的“鲁迅诗学”。鲁迅学对鲁迅艺术世界——鲁迅诗学的研究包括 :“‘鲁迅艺术世界’的外在——外显世界”研究 ;“鲁迅‘艺术世界’的接受世界”研究 ;鲁迅艺术世界的语言——文化研究 ;鲁迅艺术世界的生产方式研究 ;鲁迅艺术世界的内在世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予鲁迅的崇高评价。什么是方向?敬爱的周总理说过:“鲁迅先生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里就说出了鲁迅先生的方向,也即是鲁迅先生的立场。鲁迅先生最痛恨的是反动派,对于反动派所谓之‘千夫所指’,我们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是对于人民,我们就要如对孺子一样的为他们做牛,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的为人民服务。”由此可知,所谓方向,包括着反对谁,为谁服务和由谁领导这样三个根本的原则问题。毛主席称誉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自然是指他  相似文献   

20.
鲁迅曾经感叹于某些人研究问题的片面性,说他们往往喜欢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鲁迅认为,倘用这种方法去研究某个作家,是很容易把他的脸孔画歪的。就拿陶渊明来说罢,他的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苍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 在鲁迅精神中,除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以外,还有“俯首甘为孺子牛”。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