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国风》中有大量的爱情诗,它们都与周礼有着某种联系。周代社会,“礼不下庶人”,所以民间自由恋爱较为普遍,出现了很多写恋爱、相思、欢会的诗;周礼强调“婚姻以时”,所以有一些写婚姻“即时”和“失时”的诗;风诗中的爱情悲剧,大都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阻挠;弃妇诗,则是当时男尊女卑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
《诗经》开中国文学之滥觞,是具有历时性与共时性两种特质的完美统一,它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还拥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而其中的《国风》尤其如此。《国风》中的爱情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古拙质朴,犹如天籁,最能体现《诗经》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其中的爱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甜蜜型、相思型、波折型、弃妇型。研究它,很容易从中透视出古代先民的某些社会习俗、婚姻制度及爱情观。  相似文献   

3.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其所处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诗经》时代")的风俗文化作了大量的描述,而其中的十五国风更是一部风俗文化的活化石。《诗经》时代的风俗文化是绚烂多姿的,有的虽然穿越历史长河被传承了下来,但更多的则被历史所尘封。笔者意在通过《国风》挖掘《诗经》时代有关风俗文化方面的断片残简,并尽量对其进行修复,力图从更深的层次去探寻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4.
复沓,是典型的《国风》表现手法,160首诗绝大多数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国风》的复沓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一、只变化字词的复沓;二、变词杂以变句的复沓;三、变句为主的复沓;四、复沓的进一步发展。《国风》复沓手法的变化展示了它由简而繁的大致发展线索:从规整的一字一词的重复,到句子的变化,直至出现了双复沓和非复沓的扩充部分。至此,复沓走完了其自身发展从低到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诗经>国风中有许多优秀诗篇采用描绘风俗画、风景画,选取典型细节和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的手法,创造出了优美鲜活的意境;在意境开拓上具有真、深、新的显著特点.这些写作技巧和经验对于当今的文艺创作仍有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值得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之一,包括"风"、"雅"、"颂"三类音乐形式,其中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曲,是<诗经>中艺术性最高的部分.<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是周代社会的常用乐器群,"国风"中提及了琴、瑟、、簧、鼓、缶、钟、鸾等8种.本文从乐器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体现在"国风"中的周代社会的音乐面貌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7.
列举《周礼》中所见的军事法规与相关刑罚,计有军旅、田猎迟到罪,不从将命罪,干犯军阵罪,不关罪和采邑征兵不及罪五条军法条文,以及一些没有明确罪名的军事法规。提出《周礼》中的军法、军刑与当时军队"寓兵于农"的建军模式相适应,还处在习惯法的发展阶段,有着简略性、临时性的特点,但也具备了某些成文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9.
《周礼》是一部记载描述先秦政治制度的经典。其中,较详细地记述了法律诉讼的过程。在法律诉讼活动中离不开文书、档案,无论判决、执行,都要以文书、档案作为依据,现代诉讼活动如此,古代亦然。《周礼》在记述法律活动的程序和制度时,也介绍了一些法律诉讼活动中的文书和档案。了解先秦法律活动和文书、档案工作的一些特点,有益于法律史、文书与档案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诗经·国风》爱情描写的文化内蕴,认为风诗所昭示的文化意蕴包括:揭示了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肯定和颂扬了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婚姻的专一,张扬了在爱情婚姻上自由意识的萌发和个性的觉醒,展示了具有传统色彩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庸之爱  相似文献   

11.
周代天子大禘礼是国家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先秦礼书对它并无系统记载和论述,只言片语的文字信息且前后抵牾,致使学术界自汉儒以来对大禘礼的概念和内涵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形成定论。系统整理和研究先秦典籍及金文相关材料可知:大禘礼是周天子大规模祭祀祖先之礼,为天下第一大祭,内容主要包括兴乐舞、大献享、序昭穆、行赏赐四项。周天子举行大禘之礼,其一是效法天地,利用定期祭祀大行赏赐,回报忠君报国之臣,以此凝聚民心;其二是定期规范和整饬封建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政权之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 ,它表现的是周人对拆除隔绝人群的氏族关系的古老壁垒的重视。总之 ,《诗经》婚恋诗写出了周代婚烟的多元性 ,表现了周礼张弛有序、刚柔相济、丰富而灵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郭小川50年代叙事诗中的革命与恋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小川50年代叙事诗在处理“革命”与“爱情”的关系时总体上服从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规范。但由于对个体价值和情感的依恋和尊重,其文本在叙事逻辑、“独语”言说方式、女性视角及深邃的思想力方面有意无意地瓦解了“革命”对“爱情”的压制。  相似文献   

14.
过去学术界谈到西周军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但其证据都是根据春秋以来晚出的《周礼》、《左传》甚至《汉书》来论证的,这些文献能否证明是西周的军赋是有问题的。本文据西周金文考察,西周时期的军队武器设备和军用服装都是有专门的官职及机构来管理的,而六师军用马匹和牧场也是有专门的地点,并且也是由专门的官职来管理的。这也和《周礼》所反映的有关官职情况是相互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仁峰集》所载丰富史料显示出明中叶徽州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激烈变化。政治方面体现在赋役的改革和基层管理体系的调整。经济方面体现在职业的选择,业贾和习儒并举,在儒贾互动的过程中,儒贾观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社会方面体现在宗族世婚制依然盛行,又有所松动。《仁峰集》所载史料反映了当时徽州社会的一般特点,对阐释整个明中叶社会的不少问题亦具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媵”的意义界定不清的问题,采用归纳和图示结合的方法,描述了媵者是嫡夫人同姓诸侯国之女、媵者是嫡夫人的“侄娣”、媵者与嫡夫人非骨肉之亲等三种形式。结果表明:媵婚制度具有广继子孙、防嫉妒、扩大联盟范围等作用。实践证明,媵婚制在中国周代较为普遍,并且对探讨周代婚姻家庭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虢秦关系论     
西周时期,西虢坐镇于雍,讨伐戎狄,为周王室守京畿西门。秦人奔走于陕甘之间,牧马伐戎,为周王室保西陲。虢与秦无论是肩负使命,还是活动区域和内容,均有交集,其关系隐而不显。西虢终结时,秦国始立国;虢国灭国时,穆公始争霸。虢与秦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在春秋争霸的战略大格局中息息相关。虢国是秦晋争霸的牺牲品。晋献公灭掉虞、虢,抢占茅津、殽函,称霸中原。秦国东进受阻,转而称霸西戎。东周顿失臂膀和屏障,更加衰微。虢唯周王马首是瞻,恪守周礼,参与周政,尚武尚勇,征伐不休,日趋保守,终被晋亡。同样尚武尚勇的秦东源西成,大起大落,进取功利,勇于变革,最终一统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东周王城遗址发掘出的"六马之驾"是东周历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它所体现出的周代礼制从一方面说明了"东周王室衰而不亡"的历史现象,并进一步促使我们对东周王室的历史地位给以重新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胡风与周扬就典型问题展开了一场极有文学价值的论争。虽然双方观点各有正误,但由于这场论争发生在我国典型理论的初建阶段,所以,对于我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典型论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然而,由于他们又都是从认识论的一般性原则出发阐释典型的本质的,因而,未能划清图解生活与艺术概括、审美创造的本质界限。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在诸如郑州西山、襄汾陶寺等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逐步祛除了相关历史文献中的一些存疑之处。作为周代重要的思想文化观念,中国先民对“天”的系统化认识和实践应用大致形成于尧、舜、禹时期。优越而又特殊的地理生存环境、华夏先祖稳定的氏族定居生活,以及早熟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促成天观念形成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