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积极促进中德经贸关系,为德国谋取经济利益.他们积极引进德国资本与技术,帮助中国发展国防工业,从而为德国工业品开拓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而对中国而言,这种同德国的密切的经贸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实力的加强、从而对中国的抗战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在军事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德国军事专家以“私人身份”受聘于国民政府,帮助国民政府整训军队、联系军购、建立现代化军事教育乃至直接参与指挥对日作战。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军事贸易使中国在抗战初期困难的国际环境中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国民政府据此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德式部队,在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随着大量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引进,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近代战争意识、懂得近代科技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晚清著名改革家的薛福成,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多次谈到这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军事技术哲学是以军事技术为研究对象,揭示军事技术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军事技术哲学体系。本文主要就军事技术哲学体系建立所涉及的军事技术的概念与定位、军事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推动军事技术哲学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纳粹上台初期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外交决策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外交部、国防军与纳粹党成为德国远东政策决策的争夺者。随着纳粹党的最终胜出,亲华政策终止,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被迫撤出。  相似文献   

6.
在内忧外患的接连冲击下,为挽救自身命运,清政府开启了以"师法"西方为中心的近代军事变革。德国以其先进的军事科技赢得清政府的青睐,在武器装备更新、编制体制调整、军事训练和教育上对中国近代军事变革施加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晚清对外军事借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晚清军事借款肇端于1853年,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根据对外借款的用途不同,其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由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殊,这类借款也呈现出多重性质。军事借款的出现,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研究晚清对外军事借款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沽口炮台的海防建设和四次大沽口战役,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一个缩影。从清政府对炮台战略重心的调整、战争决策的变化以及军队武备建制的重组等三个方面,折射出晚清中央政府在推进军事近代化进程中的思想观念、态度的变化及文化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创办凸现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时代要求。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产物。翻译馆注重军事书籍的译介出版,其军事书籍的翻译在甲午战争前后在翻译类别、原本选择、内容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军事书籍的译介出版对于推动晚清武器的制造与研究。增强海军与海防建设的能力,加快中国军事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促进国人自编军事书籍的兴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军事技术近代化肇始于洋务运动,作为与洋务运动早期的主要支持者和领导者,曾国藩以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科技价值观,在理性认知军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开创中国近代军事科技事业、罗致和培养近代化军事科技人才等方面,为促进中国军事技术的近代化发挥了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代马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队于清代兵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清朝经制军队八旗、绿营的主要组成部分。清代马政则为马队营制之基础。本文从清代战马数量考释入手,探讨了清朝经制军队的马队建制、牧场建设及清代马政在嘉道以降的废弛情况。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出现了两本全面介绍西方的军事技术的专著:《西法神机》、《火攻挈要》,也出现了部分介绍西方火器知识的兵书《兵录》。通过比较不同背景、成书时间相近的三本兵书,从“西方传入火器知识”、“中国传统知识的痕迹”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对比,从而对当时火器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三者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一些结论,提出三者相关版本流传的可能情况,并同西方相关资料进行对照,以期对西方火器知识在明末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传播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丰图义仓是清末地方官绅建造的仓廪建筑,其仓城选址巧妙,建筑形式特殊,反映了我国近代建筑史上仓廪建筑的宏伟面貌。本文结合关中东部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朝邑古城的历史,论述了其选址中储粮备荒和军事防御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分析了其特殊的建筑形式与储粮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绿营兵营制总册是清代有关绿营兵基本情况的档册记录,目前学术界既无此类文献的研究论著,也较少将其应用到清史研究中.营制总册作为最为原始也颇具权威性的绿营兵资料,是清代政书、史志"军制"、"武备志"等篇目的重要资料来源,对于补充、考辨史志有关绿营兵的记载以及加强研究清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朝的建立者满族作为世居关外的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取代大明王朝,除了八旗劲旅的强大和无坚不摧外,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归降对明清易代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汉族知识分子的参与,加速了明清更替的完成,缩短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时间,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撰一部重要的传奇集,思想上儒释道并存,并与晚唐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其作品不仅揭露了晚唐的藩镇割据,也是宗唐思想的凸现;同时,交织着出世、入世的矛盾思想;僧道侠的传奇更体现出了人生无常;对盛唐的眷恋在现实的空幻面前更为张显。  相似文献   

17.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尤其直接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科举制度是士绅阶层存在的支柱,而科举制度的停废,意味着其原有阶层流动的渠道不再畅通,于是绅士便分流到新式教育、经济、军事等各个部门,绅士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发生了空前的变动。但是,作为统治中国社会特权等级阶层的绅士地位和身份的变化对清末民初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晚清国际法研究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主要就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认识与态度、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影响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鸦片战争开始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被迫打开国门但仍处于传统社会的中国从蒙昧中醒来,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中国的早期近代化,首先开始于国防近代化。军事近代化走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前列,新式军队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民族国家的主要象征,军队的强弱关系着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而军队的强大与觉醒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中国革命的发展。因此,研究晚清的军事近代化进程及影响,能使我们了解军队在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更有效地发挥军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