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论"是大庆特色创新的根基,其体现为:一、遵循矛盾转化的观点,创造条件,让会战成果持续涌现;二、遵循认识无止境的观点,超越平凡,让工作业绩不断攀升;三、遵循矛盾特殊性的观点,突破难关,让石油科技领先于世;四、遵循精细研究的观点,开发微观,让巨大财富滚滚而来;五、遵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走自己的路,让创新更具大庆特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指导上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的哲学武器,老会战们靠"两论"起家,用"两论"统一思想,激发斗志,指引方向,取得了大会战的决定性胜利。可以说",两论"是大庆艰苦创业的根基,也是大庆持续发展的根基,更是大庆创建"百年油田"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李泽厚有关伦理学的思想,是以"两种道德德论"的区分为中心、为主体的。李泽厚"两种道德论"的主题是受到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一书的牵动而发展出的一个结果。这就从一开始决定了,"两德论"要解决的不是伦理学和个人道德问题,而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价值的问题。他的"两德论"在概念上区别了"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他所关注的是,现代的社会性道德如何确立,其基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把两种道德合二为一,现代社会必须把两者拆分,使现代社会性道德独立发展。由于他讲的现代社会性道德主要包含的是政治社会价值,所以两德论的趋向最后指向的是政治哲学的讨论,而不是真正的道德论。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从开发建设起,会战工委坚持以"两论"为武器,指导油田开发建设实践,高水平、高速度地拿下了大油田。继承"两论起家"基本功,必须坚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革命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爱国情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两论”起家是大庆石油大会战中形成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曾经对会战取得全面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石油会战的实践总结出:首先,“两论”是大庆会战艰难困苦中的精神动力;其次,“两论”是大庆石油会战生产经营中的科学指南;再次,“两论”是大庆石油会战艰苦创业中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的第一次飞跃,其标志就是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提出;第二次思想的飞跃则是从扩大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入手全面改造西方发展经济学,创建我国新型发展经济学。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始终是发展经济学不变的主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则是新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张培刚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六论",即"猴子变人论"、"历史幽灵论"、"多元经济中国——历史教科书论"、"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论"、"武汉小康论"和"牛肚子理论"等意蕴深远,对拓展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两论”是大庆实现科学发展的根基。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科技、生产等要素的协调配合,实现油田的全面发展;体现在企业文化的优势发挥,进而实现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两论”是大庆持续成功的根基。在“两论”哺育下,大庆形成一支思想、技术、作风过硬的队伍,这是成功的主体;形成“三老四严”的光荣传统,这是成功的保证;形成“加强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训练”的“三基”工作,这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世贞的核心诗变观一是"诗之变由古而近,则风气使之"。这里的"风气"不单指时代政治风气,还包含社会心理、民俗、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首先反映在他的审美意识史和他对文学历史本质的认识上;其次反映在他对"习"和政治对诗歌影响的认识。虽然他不放弃"盛唐范式",但已经从整体风貌和审美特征视角关注四唐诗歌的变易。二是王世贞的诗变论体现在他细致的"辨体"功夫,以"辨体"发现"诗变",并将"诗变"归于"体"之变化。其格调论的特点,是以"意"渗透文本话语的整体,这一整体由材、辞、运笔、精神、意等五个要素组成;可见其从诗之"法"论诗歌变易,离不开主体与客体、内质与外形等方面;这使他能够在格调论的范围内引入变量,改正格调论的理论缺陷,使"格调"本身具有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做法,后来在胡应麟、许学夷等人那里得到承续并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0.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两论”是大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在“两论”指引下,大庆的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开展,并呈现立体性、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其中包括:“支部建在连上”;坚持专兼职结合;坚持“两抓”方针。针对倾向性问题;针对日常性问题;针对即时性问题。立足于经营主业,自主明确工作重点;立足于工作特点,自主选择活动载体;立足于自我教育,自主选定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存在论内在地包含着本体论和生成论两个方面,传统哲学关注的是本体论的方面,"奠基论"意义的存在论则把两个方面更好地结合了起来.根据表现形态及内在特征可以把存在论划分为"超越论存在论"、"实践生存论存在论"和"此在存在论" 三种可能的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坚持“两论”起家,坚持科学的知行观和方法论,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胜利。只有继续坚持“两论”起家的基本功,才能在高科技新会战中取得稳产4000万吨的新业绩。  相似文献   

13.
刘军  杨辉 《北方论丛》2012,(6):129-134
近百年来,学术思潮正在由实体论走向关系论.实体论有两种观念即自一动观和互一动观,其基础是要素一集合观,该观念未能“真实地”描述现实世界;关系论来源于“交一互观”.关系论坚持交一互作用、过程优先、关系视角、去物化以及涌现性五个原则,其意义在于接弃实体论的思维方式,揭示“世界就是动态的关系网”.关系层次的划分以及深层“潜蕴性关系”的把握,是关系研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10):106-115
黑格尔的行为概念与拉德布鲁赫的"A与非A"公式曾是主导德日刑法学关于行为论研究的基本思路。但是,前者关于行为有意性的表述阻碍了关于行为本质属性的探讨,而后者造成了作为与不作为的难以统合。近年来兴起的否定行为论以"回避可能性"取代前者,以"非A与非A"公式取代后者,从而推动了行为论研究的深化,实现了从存在论的行为论研究向规范论的行为论研究的转变。否定行为论将"回避可能性"分为"结果的回避可能性"与"行为的回避可能性"两种类型,在做判断时,则进行具体的、个人式的认定。否定行为论在如下两个方面存在积极意义:1.使行为更好地发挥界限机能;2.分析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力。  相似文献   

15.
“典型论”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型论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指导性理论,是从恩格斯的两句话引申发挥出来的。这一理论存在内在矛盾,在实践中作家难以具体把握,不可能对创造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与传统审美观和方法论相悖。。实际上典型论是文革中“三突出”理论的理论支柱,影响是负面的,应当推倒。我们应全面理解恩格斯的文艺思想,联系实际,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论,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不仅即时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两论"从革命实践到理论总结的创新模式,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空间。然而,国内外有关"两论"的创新争论告诉我们,要建立与我国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需要实现理论研究与创新模式上的转向,既要立足中国国情,又要具备世界视野,从实践先行、理论滞后到实践与理论并行,并加强对理论制高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两论”是大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大庆思想政治工作除立体性、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外,还呈现为:从认识的实践性到工作的深入性;从矛盾的复杂性到工作的导向性。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进班子,出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到现场,出干劲;思想政治工作到关口,出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到市场,出形象。同时,“两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体现在:会战初期,面对艰难,导向艰苦创业;“文革”时期,面对冲击,导向油田生产;开放时期,面对改革,导向安定团结;发展时期,面对腐败,导向廉政勤政。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内迁及其首领在北方筹建政权,对两晋王朝造成巨大政治压力,夷夏之辨得以强化,"夷狄不足为君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宣扬少数民族首领为君自古未有,为臣则有先例,"夷狄"根本不具备称帝的资格。"夷狄不足为君论"从君臣关系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与两晋朝廷进行关系定位,既受到传统夷夏君臣观的影响,又具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鲜明时代特征,并对两晋政权和少数民族首领建国称帝、争夺天命及宣示正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姚纯嘏一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归宿,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成长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史观具有特殊地位;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根本的是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  相似文献   

20.
自晚周以至于宋明,"尊君论"与"民本论"可谓并蒂而生,彼此颉颃又互为补充,构成宗法皇权文化的左右两翼,民本论既对尊君论有所制约,然又未能脱出对尊君论的依附;时至近古—近代边际,新民本论逐渐扬弃尊君论,成为迈向民主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