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题理论结合实际 ,从调整利益关系减轻通胀压力、通货膨胀成因与传导的利益关系分析、行业之间利益关系中的通货膨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与对策、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利益驱动与通货膨胀、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与通货膨胀、政府利益与我国通货膨胀、我国通货膨胀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制衡等多方面探讨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利益关系调整。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理论结合实际,从调整利益关系减轻通胀压力、通货膨胀成因与传导的利益关系分析、行业之间利益关系中的通货膨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与对策、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利益驱动与通货膨胀、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与通货膨胀、政府利益与我国通货膨胀、我国通货膨胀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制衡等多方面探讨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利益关系调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专题研究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问题的论文。论文通过对银行信贷规模、储蓄增长速度、利率水平、通货膨胀惯性与加速倾向、服务项目费用支出及比重、农业生产、产品结构、价格调整、企业成本、消费基金、预期、固定资产投资、汇率变动、经济增长速度等与通货膨胀有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对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是否存在、程度强弱、发展状况等尚存在争议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经济学界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商榷,指出我国不仅已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状态,而且通货膨胀在发展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温和的通货膨胀将演变成为飞奔的通货膨胀。论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是货币经济、特别是管理本位(纸币本位)制经济中一种非常危险的社会瘟疫。在通货膨胀演化进程中,由温和的通货膨胀,明显的通货膨胀、进而酿成恶性的通货膨胀,最终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40年代国民党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对国计民生的危害性之严重,任凭如何夸张也不过份。当时国民经济那种极端混乱的恐慌情况,至今回顾起来,仍然谈虎色变。历史事实确凿、丝毫不容否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指责其为祸国殃民、慢性自杀的罪恶行径;我们也可以恰如其  相似文献   

5.
笔者将2001年以来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因素分解为输入型通胀冲击、超额货币供给冲击、产出缺口冲击和汇率冲击4个方面,并利用BQ长短期约束条件的S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短期来看,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通货膨胀惯性,其他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紧缩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短期治理不明显,且具有滞后效应,滞后为3期左右;长期来看,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为超额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惯性,超额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解释高达48%,紧缩货币政策效果对通货膨胀的长期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首先梳理了CPI、PPI、GDP平减指数和核心通货膨胀指数的构成特点及其在表现通货膨胀水平时的优缺点,通过计算GDP平减指数和核心通货膨胀指数,以GDP平减指数作为对通货膨胀率的度量,考察CPI、PPI以及核心通货膨胀指数与GDP平减指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各指标在指示和预测通货膨胀时的作用,以期能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好的依据。笔者认为相对PPI、核心通货膨胀指数而言,CPI才真正具有通货膨胀的“指示器”的作用.一是从目前来看,考虑政策作用的时滞,应以CPI为政策制定依据;二是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则应采用以核心通货膨胀指数为决策依据的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风险是名义债券的发行者和投资者不可避免的风险,推风通货膨胀指数债券将能解决名义债券所面临的这一实际问题。对比对通货膨胀指数债券进行了介绍,分别从投资者、发行者和决策者的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指数债券在规避通货膨胀风险、节省财政费用、提供经济决策信息方面的潜在优点。  相似文献   

8.
海外美元泛滥及资本主义世界性通货膨胀严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货膨胀成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继续不断的、从缓慢转入急速进行着的一种经济现象。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而在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通货膨胀又相互影响,所以形成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这是与战前年代各国通货膨胀有所差別的。进入七十年代,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陷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的公开化和恶性化,治理通货膨胀的呼声与日高涨,执行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更是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政策期望。本文认为反通货膨胀的政策着眼点必须着力在引发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机制之上。只有将导火索熄灭,才能免受爆炸的破坏。引发我国通货膨胀蔓延的是持续多年的总需求膨胀,同时总需求膨胀也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症状。抑制总需求膨胀是治理通货膨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抑制通货膨胀,是治理、整顿所要实现的一项重要目标。所谓通货膨胀,顾名思义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太多。通货膨胀的总体表现是国民收入超分配,积累和消费同时增大,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使货币投放量猛增。当前剖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现象,而今通货膨胀已经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些什么特点?怎样治理通货膨胀?这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一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时期出现的。新旧两种体制磨擦和矛盾下出现的通货膨胀,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隐蔽性通货膨胀与公开性通货膨胀同时并存。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总需求严重超过社会总供给,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根据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既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又与个人的财富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已进入通货膨胀周期。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原因、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任何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由于通货膨胀直接影响物价总水平和存、贷款利率 ,势必对项目财务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如何影响项目财务分析、在项目财务分析时怎样处理通货膨胀则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治理对策周永一、从分析我国近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说起通货膨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多次出现的老问题,只是在通货膨胀的程度上有所差别罢了。就以近期来说,199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9%,堪称低通货膨胀;1992年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现状、产生原因、社会后果的分析,指出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尤其中国的通货膨胀除社会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原因外,同中国投资建设大、资源缺乏、人口众多、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一特殊社会问题有关。作者认为,遏制通货膨胀的关键点在于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遏制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保持高经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VAR模型,通过ADF单位根检验、脉冲效应分析、方差分析的计量方法可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刺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房价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通货膨胀推动股价上涨,股价上涨会推动通货膨胀;房价上涨会抑制股价,股价对房价的影响则较为复杂,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显著。基于目前通货膨胀的影响,政府对股市、房市的调控方向应为:引导投资房地产行为趋理性化;强效抑制房地产市场趋白热化;稳健控制股票市场更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对通货膨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会产生破坏作用。 我们认为,判断通货膨胀有益与有害,关键看两条:第一,通货膨胀所筹集的资金是否用于经济建设;第二,通货膨胀的强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是货币经济、特别是管理本位(纸币本位)制经济中一种非常危险的社会瘟疫。在通货膨胀演化进程中,由温和的通货膨胀,明显的通货膨胀、进而酿成恶性的通货膨胀,最终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40年代国民党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对国计民生的危害性之严重,任凭如何夸张也不过份。当时国民经济那种极端混乱的恐慌情况,至今回顾起来,仍然谈虎色变。历史事实确凿、丝毫不容否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指责其为祸国殃民、慢性自杀的罪恶行径;我们也可以恰如其分地揭示其为导致经济崩溃、社会混乱、政治危殆,对其统治基础自挖墙脚的愚蠢恶毒政策。这种严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当认真吸取,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元自回归混频数据抽样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国房景气指数及其交互作用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及未来走势。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具有强烈惯性特征。货币、房价及其交互作用均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存在模式、时滞和力度差异。货币对通货膨胀有短期乘数效应,房价和交互作用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则更持久,同时通货膨胀受近期房价变动以及货币与房价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强烈;就变量的贡献程度而言,交互作用在三者间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程度最大,其次是货币因素,最后是房价因素。相比传统无交互作用的混频模型,交互作用能显著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短期预测精度和预测拐点捕捉。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困扰着整个世界,中国也不例外。从国内外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看,只有建立完善的反通货膨胀系统,才能有效防止通货膨胀的产生。这个系统由监测系统、组织系统、政策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等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