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在我国实施30余年,其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效果不彰,主要由于制度总体较为简单粗糙且法密度低、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以医疗模式为主、雇主注重雇佣轻度残疾者以完成雇佣比例、公共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存在一定的排挤效应。为此,可以从受益对象、义务主体、雇佣比例以及制裁和激励措施等细部规则考察比较域外国家的相关经验,以探寻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替代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提升立法的操作性和共识性、确保残疾人权利主体地位、促进重度残疾人融合就业、强化公共部门责任、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弹性化征收与使用等方面优化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2.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稳定进步与国家长治久安。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不容乐观,15岁以上的就业比例仅为31%,达到就业年龄并且有就业能力却没有工作的残疾人多达858万左右。原因是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低,自身能力素质偏差,残疾人服务机构功能不完善,因此要加强政府引导,加快残疾人服务机构完善建设,提升残疾人自身素质,以促进残疾人就业率。  相似文献   

3.
按比例就业是我国残疾人就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公共部门率先招录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有利于促进残疾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本文基于公共部门性质的理论视角,发现广东省公共部门率先招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已经有所推进,但是不同公共部门率先招录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多样性问题、个人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多重制约和公共部门内在困境阻碍等仍然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难以有效推进.因此,提出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统筹联动作用,加强各部门与残联的联系,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自身能力提升以适应社会需要及推动对残疾人干部的招录和培养,挖掘适应残疾人的工作岗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大学生作为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与当前整体的就业环境、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关。而解决这一困境同样也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充分化,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保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乡残疾人的就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厘清城乡残疾人就业率系统差异是重要前提。基于第五轮"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显示已婚、自评健康良好、未参与最低生活保障、具备党员身份的男性残疾人比其他残疾人群体就业状况更好。但农村残疾人潜在工作经验就业回报的效应强于对城镇残疾人的作用;城镇残疾人群的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农村残疾人群上述变量的性别差异效应不显著。因此,应积极制定差异化的城乡人力资本政策,加强对城乡残疾居民就业的政治引导和社会支持,健全城乡残疾人全面康复服务保障,完善城乡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就业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能力是其在支持性就业服务中履行工作职责、胜任工作岗位、实现工作目标所应具备的主要能力,是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帮助残疾人成功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具有综合性、规范性及可操作性的特征。本文采用工作职责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对就业辅导员应具备工作能力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核心工作能力包括评估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针对我国就业辅导员工作能力培养的困境,作者建议从设计职前培养方案、构建在职培训体系、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及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四方面着手加强培养,以期为我国就业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就业":排斥还是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业或就业模式伴随着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比正规创业与就业更长远的历史,进入法制社会和现代市场经济后却一直为正规创业就业和政府所排斥,但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却让它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基础和吸引力。"非正规就业"具有收入较高、劳动强度低、初期投入成本低、利润率较高和技能需求低等优势,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满足城市服务需求的增长、实现个人向上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和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等重要社会功能。国内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对非正规就业发展模式已慢慢"开禁"了,但对于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尚需在创业就业环境、立法保障、管理探索和引导扶持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就业形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和未来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这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是以牺牲其社会保障的权益作为代价的,绝大多数非正规就业人员甚至连基本的社会保障都没有获得,充分暴露了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本文在分析我国非正规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非正规就业社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解决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就业将面对巨大的压力与障碍。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提升残疾人专业技能,完善残疾人服务事业,各地残疾人机构有计划地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以更好地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竞争力与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目前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加大宣传与动员力度,改进培训科目,丰富培养模式,才能彻底改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女性在结婚后被定位为以服务家庭、相夫教子为主,其就业方面存在一种"M形曲线"现象。本文试图以东京医大篡改女考生分数事件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角色理论的相关内容对日本女性的就业状况进行解读,以期参考日本政府在改善女性M形就业曲线、促进女性就业方面的经验,为解决我国女性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陈双红 《职业时空》2013,(5):106-108
就业质量问题不仅是大学生个人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对高校重视高就业率的同时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early employment experiences of forty sociology graduates from a northern polytechnic.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data are reported under the headings of occupational choice, employment, graduate identities, and future plans. This material is discussed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abour market and is related to the published statistics on the first destination of graduate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