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梅在北大讲学的时期,依照学校规定,编撰了《中国文学史》讲义。可惜因作者本人以及当年众多学生有意无意的遗忘,这讲义长期不为学界所知。本文借助新发现的这三册讲义,思考早年北大的文学教育,以及吴梅本人的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以来吴梅研究述评张惠雁在中国近代文坛尤其是曲坛上,吴梅堪称一位成就卓著的大师。然而,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吴梅的研究重视不足,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八十年代以来,吴梅研究的冷寂局面大为改观,无论从发表论著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从探究的深度与广度上看...  相似文献   

3.
《词馀选》是吴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配合《词馀讲义》而编发的作品教材。1922年秋吴梅到东南大学任教后,仍以《词馀讲义》(改名《曲学通论》)作为教材,但没有再开讲《词馀选》课程,所以这部书稿没有再印。北大图书馆没有收藏,在各种传记及书目里也从未提及。今从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胡小石教授遗存的图籍中发现此书,可以说是为曲学大师吴梅的研究提供了一份新资料。这是吴梅在1919年至1920年印发给北大文科三年级学生的油印讲义,共172页。内容是元明散曲选讲,以套曲为主。本文介绍了选目和编排体例,与《全元散曲》和《全明散曲》在题目、宫调、作者、字句方面作了些考核,并附有三帧书影。  相似文献   

4.
由江苏省文化厅、中国剧协江苏分会、苏州市文化局、苏州市文联共同发起的纪念吴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至14日在苏州举行。匡亚明致开幕词,热情赞扬吴梅先生的爱国思想和求实学风,对吴梅在词学和曲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作了高度的评价。应邀出席学术讨论会的著名学者任二北、赵景深、吴白匋、万云骏、徐朔方、王守泰等教授,在会上作了发言和学术报告。会议围绕着对吴梅先生  相似文献   

5.
吴梅早年在个人的独立创作之外,还曾改编、修订了一些他人的剧作。如不理清吴梅在其中所作的工作,容易将其著作权弄混,影响到研究的准确性,因此需要进行一番认真的梳理和辨析。通过对吴梅改编、修订之作的考察,可以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其早年创作、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吴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词曲家,1884年夏历7月22日出生于苏州。今年为吴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我们特编发《简论吴梅<诚斋乐府跋>》《<风洞山传奇>浅析》二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7.
吴梅先生是南社著名的作家。本文阐述了吴梅从事创作活动的主要历程和相关事迹,肯定了其作品中的进步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吴梅不仅精通曲学,而且擅长创作。其时政类剧作反映了吴梅当时的政治思想取向,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现实批判精神;婚恋类剧作反映了吴梅对自由恋爱问题的忧虑,他更多地看到自由恋爱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对旧式婚姻给予较多的肯定;轶事类剧作通过描摹文人的风流韵事,以传达个人的志趣和心绪,反映了其早年的一段生活与心绪。通过上述剧作也可看出吴梅的一些艺术观念和创作特点,即采用传统剧曲样式,讲究音律的规范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30年代,著名曲学家吴梅曾任教北京大学,当时,唱曲子还被传统学问家视为小道末技。有一次,大学者黄侃发现吴梅坐在教授专用沙发上休息,于是怒问:你凭什么坐在这里?吴  相似文献   

10.
郑也夫 《可乐》2010,(11):78-79
我是2004年2月调到北大社会学系的。接触北大、形成印象,在成为它的一员之前就开始了。大概是1988年的五四,我应邀参加北大团委组织的一个座谈会。会上,一位同学昂首天外、慷慨陈词:“社会在改革,北大也虚该改革;北大不要做象牙塔。北大有太多没用的课程,都应该撤销。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博斯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北大学人,本文以海内外已公布资料为基础,并搜集了北大校内特藏档案,撰写了这篇文章,以资纪念。本文回顾了傅斯年一生与北大的密切关系,除了将傅斯年当年在北大读书期间的学业成绩首次曝光外,还对三十年代和抗战以后北大复校期间,傅斯年为振兴北大所做的大量建设性工作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庆祝北大百年校庆的前后,社会上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北大有没有自由主义传统?如果有,应不应该弘扬北大的自由主义传统?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而五四运动又与北大传统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故借此机会谈谈北大传统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我想也是合适的。这个问...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三校共处,在与清华合作的格局下,北京大学在经费保障、治理体制以及学术研究等方面显现出种种不足。原有校内外北大派的支持系统因抗战造成的变局而瓦解,陈立夫代替王世杰执掌教育部,胡适出任驻美大使,使得校长蒋梦麟在校内外所获得的支持不增反减。中基会的资助到期,使得战时经费匮乏的北大雪上加霜,无法充分发展其研究事业。相对于清华的安定和发展,抗战时期的北大不进反退。蒋梦麟在抗战前以行政为主导的“校长治校”模式造成北大校内的上下悬隔。抗战时期校内同人对校长蒋梦麟寄予厚望,然而蒋梦麟的意兴阑珊与北大同人的切望之间存在巨大落差,使得双方隔膜日深,最终校内集矢于校长,导致蒋梦麟的下台。但蒋梦麟的去职并未造成北大的分裂和动荡,相反,既增高了蒋梦麟在北大的地位,又凝聚了北大的人心。  相似文献   

14.
漫议北大历史定位问题萧超然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巨变,北大巨变。在这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共铸辉煌的岁月中,北大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历史地位,作出过何种贡献呢?这个问题,当然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讲清楚的。去年12月,我在为北大校刊(百年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戏曲史上,吴梅是古典正统的戏剧形式——传奇、杂剧——的结束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十几种传奇、杂剧剧本,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风洞山传奇》。吴梅生长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屈辱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奋起反抗的历史转折期。鸦片战争以后,国难日益深重。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亡国之祸已迫在眉睫。而朝廷昏庸误国,激起革命浪潮急剧地增长。人们逐渐看清了,只有推翻腐败的清王朝,才能救中国。青年吴梅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亦是一腔热血,满怀悲愤。他在和朋友相聚,谈及时事时,“手拍案,足  相似文献   

16.
潜社是存续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吴梅主盟的词曲社团。除男性词人外,龚慕兰、周惠专、濮舜卿、翟贞元、盛静霞、梁璆、陶希华、沈祖棻等女词人先后参与。潜社断续存在十余年,前后分为三个阶段。吴梅构建了一种以高校课堂教学为主体,社团创作指导为辅助,课外私下传授相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词学教育新范式,这种教育既注重系统词学理论的传授,又重视创作实践的指导。吴梅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已呈现出现代教育中去性别化的特质。与此同时,以沈祖棻为代表的潜社成员在走上教学岗位时,通过兴趣引领,课堂内外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指导,完成系统化的词学理论知识、创作技能和创作精神的传承,她们成为了这种新的词学教育范式的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这一段重要历史,以往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如何改名为北京大学校,民国元年,孙中山、梁启超对北大师生作过两次精彩演讲。在1912-1913年间,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竟然面临被停办或裁并的生死存亡境地,埋头苦干发生多次学生风潮。首任校长严复和广大师生竭力挽救并改革北大,功不可没。北大在民初的曲折发展,为后来蔡元培时代北大的辉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柳哲 《社区》2010,(35):11-11
著名女作家杨沫,青年时代曾在北大旁听,《青春之歌》就有她在北大旁听的影子。她写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相似文献   

19.
吴梅早年即亲炙朱祖谋,其汇校梦窗词的举动、对梦窗词的体认,以及以苏辛救梦窗词晦涩密丽之弊的主张,莫不与清季民初词坛宗尚气韵相通.其沉郁悲壮、雄奇缜密的词风,亦即由此化出.且其长期执教南北上庠,民国诸多词家与学者多出其门,故吴梅在近现代词史中光前裕后的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学术界以曲学著称的两位大师吴梅、卢前其实亦是非常优秀的词人,但长期为学界所轻忽。吴梅建立在史论融通的《词学通论》基础上的词创作情真意挚、浑厚博丽,给我们锤炼出了一个立体而血肉丰盈的人格剪影。而其弟子卢前"将我手,写余心",继承乃师"词教"并有所发扬,其《中兴鼓吹》既是抗战诗词史的重要一页,也是20世纪一部极具特色的词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