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试论传注     
(一) 历史文献中的文字音义、典制名物往往由于时代距离,社会变易而形成某些理解上的阻碍,以致有难以读通读懂的困难,因而影响到整理和研究工作。遇到这种困难除了求助于一些已汇集解书之义于一编的工具书如《尔雅》、《说文解字》和《经籍籑诂》等书外,利用那些随文释义的旧注新疏也是一条比较简捷的通途。这些旧注新疏习惯上统称为传注。传注的出现无疑早于工具书,因为工具书的内容多采自传注。传注的出现是社会需求的  相似文献   

2.
两汉是我国训诂学的黄金时代,不但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传注,而且产生了四部高质量的训诂专著——《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这四部训诂专著对后世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分别成为语义学、方言学、文字学、字族学的开山奠基之作,一直受到历代人的推崇。  相似文献   

3.
孔德凌 《兰州学刊》2007,(9):201-204
<毛诗传笺>作为郑玄的代表注作之一,展现了郑玄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郑玄借助于对文字音、形、义的综合考察,以广博的文献知识为基础,以丰富的训诂经验为依托,深入了解<诗经>中文字的含义,进而能准确确定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辨别古今字、假借字,对文字训诂作出了贡献,从而使人们对<诗经>的理解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4.
由于忽视汉字构形原理人们常常在训诂上犯以今律古的错误.从汉字构形等角度来观察,反训的说法是不妥的.字典辞书的编纂和汉字输入法要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忽视汉字构形原理人们常常在训诂上犯以今律古的错误。从汉字构形等角度来观察,反训的说法是不妥的。字典辞书的编纂和汉字输入法要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楚辞》注本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主要有:求证据以考词义、据史料以考词义、以形索义、考异文以求词义、通语法以求词义、由修辞以求词义、据语境以求词义和因声求义等。  相似文献   

7.
追溯中国传统典籍注释的历史,无论注释实践还是注释观念,字词都是通往义理的主要途径。但只有合乎语言和言语各项要素条件的字词训诂才是合理有效的,它对文本阐释起到意义复原和确定的作用,实现文本对象的确定性,从而保障阐释的有限性。同时,由于字词的多义性、广义性、进入言语环境后的灵活性以及语境自身的不充分性等因素,字词训诂本身又有不完全性,在语言事实制约范围内面临着多种注释的可能性。在字词义具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文本阐释对字词训诂体现出主动选择和制约的作用,注释者对文本义理的前期预想影响和决定了具体语境下的字词训诂。正是基于字词训诂和文本阐释的这种互动关系,中国传统典籍的文本阐释才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揭示了《吕氏春秋》高诱注对后世训诂及辞典编纂的价值,指出高诱注具备了初步的语法观和修辞观,其对音读也有颇多发明创见。高诱注具有承前启后的训诂学意义,高诱在注释领域内较早地由经学转向诸子杂史,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针对训诂学历史研究中理论开拓的不足,本文就纪元前后的两汉训诂著作,如《尔雅》、《方言》、《释名》、毛郑传注训诂等的理论贡献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钱澄之撰《屈诂》的主要原因,一是借表彰屈原之气节来抒发明亡后的个人忧愤之感,二是从《诗》学的角度来阐发屈原作品的内在含义.《屈诂》的注评体例主要是随文释义,注评篇目是依照王逸、朱熹所定,注评原则和方法大致包括字词注释继承传统、解题和章句注重发挥意旨、略补旧注之缺失等.而钱澄之对朱熹《楚辞集注》尊崇且又有所取舍的原因,主要是朱熹在当时仍具有崇高的地位.《屈诂》具有诗韵的注评语言与作者是诗人有关,其平正通达的注评风格则表现出作者力戒空疏臆说的鲜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训诂与儒学的互促共赢关系,在先秦时期已体现得相当明显。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者对儒家思想的阐释,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训诂实践:先秦儒家经典中包含所有的训诂体式,涉及多种训诂内容,运用了三大训诂方法以及大量训诂术语;同时,先秦的训诂实践活动也有利促进了儒家思想的解读与广泛传播:《论语》、《孟子》中都运用训诂之法来诠释儒家思想,《易传》与"《春秋》三传"的传注体训诂,在诠释与弘扬儒家思想方面的作用则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黎千驹 《云梦学刊》2003,24(2):10-14
中国古代众多的《楚辞》注本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方面:校勘文字、字词注音、解释词义、疏通文意、阐述语法、说明修辞手段、诠释成语典故、考证典章制度等等;同时也运用了不少的术语。  相似文献   

13.
<正> 郑玄所以成为汉代卓出的训诂学家,主要是他有端正的学风.荀卿告诉人们:"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据杨倞注释,"人"渭贤师也".可是早在战国,便有"学曾未如胧赘,则具然欲为人师"(《荀子·在宥》)的不"贤"之"师",而西汉"模不模,范不范"之"师",为数不少(《法言·学行》).当时的经生,也就非常重视师道,郑玄乃是其中之一.看他初入  相似文献   

14.
刘湘兰 《兰州学刊》2010,(8):173-174
中华书局版汤注《高僧传》,在校勘、标点方面存在若干可进一步商榷的问题,今结合其他佛教典籍,从标点与文字两方面对汤注《高僧传》中的17个可疑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文字是思想的化石,这在汉文字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汉民族的美学思想同样积淀、凝固在汉字这种活化石中.通过汉字训诂,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具有民族个性的关于美本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随传教和取经者涉千山万水来到华地的佛教经典,卷帙浩繁,经几代译经大师的翻译加工,遂成为汉语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土的僧人也撰写了各种佛教著作。这些都使灿烂的汉民族文化更添异彩。  相似文献   

17.
和合论与缘起说比较散论向世山纵观地球上人类创生的几大文化系统,能够保持一种“纯粹性质”且延续至今的,唯有处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文化了。中华文化历经了无数次天灾地害、异族入侵、内战割据、王朝更替等天灾人祸,为何没有踏上其他文化系统所遭遇的不归路:或灭于他族...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与传统价值观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葛亮与传统价值观散论谭良啸一、曹、葛毁誉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提倡人最高的需要是道德需要,最大的价值是道德价值。在道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它要求后者服从前者,推崇“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因此,贯穿于我们整个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就具有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群体、注重伦理的人际关系.五伦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了解了它,就等于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不仅对于我们正确的对待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群体、注重伦理的人际关系。五伦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了解了它,就等于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不仅对于我们正确的对待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