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周南·麟之趾》原文: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此诗比较简短。全诗三章,每章正诗二句,第三句是乱辞。诗中“公子”是公之子,与公之同姓、公之同族依次排列。这是在节日或某种吉庆事件的庆祝会上祝贺之辞。庆祝是团  相似文献   

2.
龙与《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在古老的中国,最初被看作是一种兴云雨、利万物而又善变化的神物,与麟、凤、龟同为“四灵”。因为它的变化无常,高深莫测,又成了人类德性的象征,进而与人间的帝皇同尊。这时龙的观念,既包含着对图腾的崇拜,又夹杂着对权力的敬畏,只是还缺乏人类的情感,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相恋之情。与龙同居江河湖海的水神,在中国被赋予人的情感却要比龙早得多。浩瀚云梦泽,滚滚沅、湘水,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恋早已脍炙人口。“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多么怅惘,多么悲切。“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之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舆!”一片痴  相似文献   

3.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这首诗的主题,《诗小序》说是“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郑《笺》孔《正义》无异说。设若本诗主人公确为召南大夫之妻,三呼“归哉归哉!”,“拖后腿”意味甚浓,何可言劝之以义?《序》之囿曲难通,本不言自明。朱熹但谓“南国被文王之化,妇人以其君子从役在外而思念之,  相似文献   

4.
麟趾学士是北周明帝设置的文化著述职官。麟趾学士的主要执掌是“刊校经史”,主要的修撰成果是《世谱》。麟趾学士的设置为文士的集中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南北文士的文化交流和北周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螽斯羽,螽斯羽,螽斯羽, 诜诜兮。薨薨兮。揖揖兮。宜尔子孙,宜尔子孙,宜尔子孙, 振振兮。绳绳兮。蛰蛰兮。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简单,但是前人和今人对它的解释却有很大分歧。概括起起,主要有三说。一是以《诗序》为代表的传统说:“《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毛亨、郑玄、孙颖达、朱熹等均从此说。二是讽刺说,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屈原《九章》“伍子逢殃兮”中的“伍子”,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直到今天的注本,无不把它释作“伍子胥”,我们认为是正确的,理由有三: (一) “伍子”出现的语言环境是“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全段是诗人就亲身受谗被逐而不用的现实遭遇,联系整个历史上用人方面的悲剧,既自解自慰,又表达中正不阿的决心。“伍子”与“比干”相提并论,“比干”是忠臣,“伍子”也必与之同调,犹如“接舆”与“桑扈”同调  相似文献   

7.
屈原名篇《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诗篇以体物入微、不离不粘、咏物托志的手法,开辟了咏物诗创作之先河,被誉为我国咏物诗之祖。两个多年来,诗篇不断给予人们精神上的陶冶、美学上的享受、创作上的启迪。然遗憾的是,诗第十句“圆果抟兮”,成说、通说的诠释均作“圆果”:圆圆的橘果;“抟”:圆形;句意竟成了“圆圆的橘果是圆圆的”。如此句意,即使出自习作者之口,人们也会哑然失笑。而世以“学识渊博、善于辞令”、“文辞华丽”推崇备至的屈原的诗句当不至于如此低劣。其症结在于误释了“转”义,兹予辨正。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祖国是诗的故乡.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长廊里,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彩.吟诵那些脸炙人口的诗篇,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代诗人们心灵的震撼;而最能拨动我们心弦的,则是在这些诗篇中激荡着的爱国主义情感所鸣奏的旋律.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光耀干古的爱国诗篇.其实.不仅是《离骚》,屈原的诗,哪一首不袒示他痛苦而高洁的灵魂,哪一篇不浸透他忠贞爱国的血诚!“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抽思》)因思念祖国,短暂的夏夜.在诗人眼里如此漫长;因眷恋家园,诗人的梦魂一夜间竟返乡多次.“鸟飞返故乡兮,  相似文献   

9.
一、《战哉歌》和《进兮歌》鲁迅早年有两首诗,过去被认为是译诗,没有引起重视;其实应该说是创作,是值得注意的卓越的爱国主义诗篇.先说《战哉歌》:“战哉!此战场伟大而庄严兮,尔何为遗尔友而生还兮?尔生还兮蒙大耻,尔母笞尔兮死则止!”  相似文献   

10.
“力拔山兮气蓋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曾经叱咤风云一时的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困时告别虞姬的慷慨悲歌。不仅当时听者皆泣,即使是今日读之,仍令人不禁为之黯然。这个“拔山”“蓋世”英雄,其兴既速,其亡也突然。二千多年来不少人撰写专文探索其兴亡之道,见仁见智,各有侧重。“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这是一条历代兴亡的规律,西楚霸王的兴亡当然不能例外。西楚霸王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2012,(5):63-66
题记:《诗经》中相传为舜所作的南风歌结尾唱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和熏之时,足可解民忧、民愁的南风兮,民众对此有如此强烈虔诚殷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里恰当地引用文言或使用文言词语,可以充分表达某种文体色彩或感情色彩,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但是,在引用文言或使用文言词语时,要核对原文,或查阅工具书,以免出错。近读报刊,发现有误,现举例如下:已而误为巳而  周树山《曹冲之死》:“不一时,取回了一幅绢帛,展开来,见墨迹淋漓,写的是——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巳而巳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例中引文出自《论语·微子》。查杨伯峻《论语译注》 1958年版第 200页为:“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这里的“已”是动词,停止…  相似文献   

13.
真武庙,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区1.5公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九峰之中。九峰,峰峰有庙。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多数庙宇已倒塌毁坏,惟独真武庙尚存。此庙占地宽敞,后人遂陆续把损毁的庙宇迁建于此。因地形如龙,俗称九龙庙、九龙头;又因整个庙宇三面凌空,形似岛屿,岛上林翠草绿,清幽雅静,可引百鸟朝山,麒麟栖岛,故又称“卧麟岗”、“麟岛”。真武庙占地总面积约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里亭、台、楼、阁、殿、坡阶、栈道、廊舍、牌坊等,多达34处。“灵官楼”是登真武庙必经之“山门”,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步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  相似文献   

14.
《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逸注,“纷,盛貌”,历代治《楚辞》者无异辞。王夫之变言之曰:“纷,不一之谓也”;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亦伸之曰:“纷,纷然美盛也”,实际上仍未脱旧说的樊篱。在屈赋与《九歌》中,纷字有三种用法:一是单独用于句首,如《离骚》:“纷独有此姱节”,《九歌》:“纷吾乘兮玄云”。二是与其他词组合而置于句首,以状事物,如《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九歌》: “纷总总兮九州”,此是与叠音词组合;《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此是与助词组合,与“温其如玉”(《小雅·小戎》)、“烂其盈门” (《大·韩奕》)同例,即“纷然”之意。三是置于句中,如《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凤皇纷其承旅”,《涉江》:“霰雪纷其无垠”,《九歌》:“五音纷兮繁会”,“流澌纷兮将下来”,此与第二种用法同,也是与同义词或助词(按:兮也是助词,可释为其、之等字。闻一多、郭绍虞俱有此说。)组合,以状事物。  相似文献   

15.
面对奔腾汹涌的自傲之河,项羽为我搭桥——细雨蒙蒙,秋风瑟瑟,昔日令将军望之丧胆的“帅”字旗在风中飘摇。帐中,霸王拂剑,悲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奈何何奈何兮,咤叱  相似文献   

16.
屈原“乘龙”的神话背景与巫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屈赋中曾大量涉及“乘龙”,我们暂且不论屈原描写的神灵的“乘龙”,仅是他描绘自己“乘龙”的例子,就有如下一些:“驷玉虬以乘翳兮,溘埃风余上征”;“为余驾龙兮,杂瑶象以为车”(《离骚》);“驾青虬兮(虫参)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涉江》);“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远游》)。就这些用例来看,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些专供乘  相似文献   

17.
索藑茅以莛■兮,命灵氛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相似文献   

18.
《齐风·东方之日》一诗凡二章,一章各五句:“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许多说法。毛序:“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仪也。”姚恒《诗经通论》:“此刺淫之诗。”陈子展《国风选译》:“《东方之日》也是所谓‘男女之词’,写男女关系的诗。”  相似文献   

19.
一高阳伟大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王逸的注和《史记·楚世家》都云高阳便是颛顼。然而这种解释存在着问题。《远游》:“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可见高阳、颛顼实在是两个人。再者,《离骚》中曰:“见有娀之佚女……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根  相似文献   

20.
周文王的政教,化行乎南国之说,始自毛诗诗序。诗序在解说《诗经·周南、召南》时说: “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汉广、汝坟》序,始言文王之化,《召南·甘棠、行露》以下序,始言召伯之教,文王之政。 “《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