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很普遍。我国应通过制定单独的《劳动合同法》和《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扩大《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等方式强化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转型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农民工劳动权益屡屡被侵害,阻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我国《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即将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实质精神和主要内容,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关键不在法律规范的缺失,而在实践中法律贯彻实施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城市化在改变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劳动权益屡遭侵害,政治权益难以实现,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探讨了农民权益遭受侵害在法律方面的缺失,进而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是“三农”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矿区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为考察对象,从劳动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三大方面阐述了当前矿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且理论结合实际地提出了如何保护这一特定农民工群体权益的具体对策,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农民工劳动权益纠纷不断,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劳动权益包含劳动权、报酬权、职业安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休息权等基本权利,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有农民工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等自身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用人单位不守法、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等社会原因。提出完善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及监察力度,深化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的基本素质等途径,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民工维权问题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民工维权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国家农民工管理制度滞后以及农民工自身原因。针对这两个问题,国家在积极探索农民工管理制度,并且专门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案例仍然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管理渠道,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组织,参与到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中来,让民间组织在政府的引导规范下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起到“预防”、“盯防”、“消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另一种称谓,在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情况严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阐述农民工劳动权益、社会权益和政治权利等方面受侵害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与法律地位,并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对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9.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10.
保证和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权益,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稳定和谐,也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如何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社会保护:劳动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初,当农民工从农民阶层中分离出来时,国家没有及时通过劳动政策与法律对农民工作为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时代的新型劳动者的地位进行确认。可以说,国家劳动政策的缺失是造成我国目前农民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随着农民工队伍的壮大,特别是他们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加强,以及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国家才开始调整与农民工的关系,视其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并通过劳动政策对农民工的权益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珠三角9市2072名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数据,从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时间、劳动收入、社会保险等4个方面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农民工的权益因企业单位性质和规模呈现显著差异;个体因素中年龄对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国际劳工标准与农民工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我国农民工人权保障在工会组织权利问题、平等就业权问题、集体谈判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形成了障碍。因此,完善有关人权和劳工权利方面的法律,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仅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要求的,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社会条款问题,我们事先作好法律准备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以2008年湖南湘中五城农民工工伤保险调查情况为依据,对地方政府、用工企业、农民工自身、工伤医疗服务及保险经办机构等利益集团的经济人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上,地方政府及企业因农民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态度消极;就业环境恶劣加剧及实际工资下降使部分农民工持迟疑态度;医疗服务及保险经办机构因保险扩面收益显著积极响应。因此,有必要在培养地方政府科学的全局观和发展观的同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共担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以稳定的基金和优质医疗服务保障农民工工伤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进城务工人员承担着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成本,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部分务工人员在城里缺失性生活,从道德合法性层面分析,这对务工人员有失公平。进城务工人员的性生活权利之道德合法性辩护主要涵盖如下几个层面:务工人员性生活权利的保障是最基本的人权;进城务工人员性生活权利缺失未能尽显社会的公平正义;从道德相对性来看,进城务工人员因性生活缺失而引发的道德危机不能完全由进城务工人员买单。政府作为公共权利的执行者,他们应当也正在为进城务工人员"性"福创造条件,以确实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很多城市出现自发形成的马路劳务市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但也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因此,研究农民工的就业选择机制,了解马路劳务市场的形成原因,对城市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沈阳市多个马路劳务市场的零工及其他职业农民工(长工)的调查,获得320份样本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性相对女性来说更有可能选择打零工;年龄越大,农民工打零工的概率就越高;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工打长工的概率正相关;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选择打零工的概率较高;兼业的农民工会更愿意在农闲时进城打零工;社会关系网成员的数量和职业声望都会对农民工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存在严重缺失。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温州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社会保险等情况做了实地调查,剖析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需要分层分步进行,优先建立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同时要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一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农民工问题大量涌现,国务院研究室就解决农民工问题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我们应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已发展到政治参与及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政治参与权力的缺失导致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停滞不前。本文通过对受雇于大型企业的农民工及社区农民工的调研发现,精英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融入需求凸显,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途径亟待开辟;农民工的政治融入水平参差不齐,就地入党、就近入会(工会)的参与问题凸显;农民工从消极隐忍逐渐转向积极维权,政治参与意识萌动。这些转变正是我国城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因此,应积极地构建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制度建设为保障、民生建设为根本、文化建设为条件的农民工政治融入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讨薪维权呈现合法性支持趋好的结构性变化,从生存型权利向发展型权利的渐进和扩张,其行动意愿及维权方式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占有和城市社会关系嵌入的状况,那些受雇就业者的临工化境况堪忧,自身权益救济无力且困顿于劳动合同的灰色陷阱,以致讨薪行动“常态性”地演绎。有业可从和获取较理想的收入是农民工行动的首选,目前权益救济的制度性通道拥挤且潜在成本不低,非正式乡土关系网络的聚变性力量不可低估。建立灵活稳定的就业长效机制,形成雇主、农民工和政府多方参与的诉治组织,进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度补阙,更能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