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信任危机困境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信任危机现象产生成因源于社会的转型变革,形成于转型变革导致的人的存在危机和社会制度体制的缺失,而消除的唯一途径只能是积极地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信任保证制度体制,以强化人们对制度性承诺的信任理念意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持久的努力,又要有紧迫感;既要坚定方向,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积极推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要大胆探索,敢于试验,及时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3.
谈高等函授教育的科学管理刘靖华,董宇,齐广(成人教育部)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人高校的改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社会系统工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作为具有上层建筑属性的成人高等教育,必然要随经济体制变革而转变体制。从而...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历经五个发展阶段:新旧体制转换期,初步发展期,遭受破坏期,恢复重建期,改革深化期.追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曲折坎坷的60年历程,从第一所民族学院成立到15所民族学院的发展;从民族院校在“文革”中几乎被全部撤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全面恢复重建;从“五次全国民族学院院长会议”的相继召开,到“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隆重举行;从计划经济下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建立,到市场经济下办学体制的转型与深化改革.这一系列的历史变迁,都印证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也凸显其重要的历史发展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民族关系温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确选择,也是振兴中华,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进行一些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涉及我国各民...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西藏期刊业应积极进行“两分开”的探索,注意社会控制问题的解决,加强期刊信息传递者队伍的建设,突出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办期刊,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品味;使期刊发行走市场化道路,建设地域性期刊发行网络;并注重盈利模式——期刊广告的推动.通过期刊业以点带面的推动力量,带动文化体制的变革,从而建立一批体系全、服务优、潜力大的期刊市场是西藏期刊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梁黎 《中国民族》2008,(5):64-67
我们通常都会认为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对于新中国最为瞩目的贡献,应当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其实,它开始的更早。 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周大鸣在评价中国人类学家对于祖国的贡献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20世纪初的中国人类学家来说,最主要的不是建立一门学派齐全、体系完善的人类学,而是如何应用西方人类学的知识去剖析中国愚昧落后的根源,提出变革社会、强国富民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这其中社会关系无疑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样,民族地区社会转型也会伴随民族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社会开放性与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加,民族关系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发生变化,民族之间会形成相互依赖和趋向融合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使各民族的传统和异质性发生碰撞和交锋,同时社会结构转型也是社会利益的调整,因此民族之间必然会发生文化价值和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进行探索的另一项理论成果.这一研究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的基本判断,构成了新型现代化理论的基础.根据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两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0.
校友会是依学缘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是单位之外的社会结合方式。中国在单位制改革后释放出新的社会结合空间,为校友会的广泛建立提供了制度条件。随着高校从完全隶属国家体制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与行政、市场和社会密切结合的公共事业,校友会成为新型社会结合的一种代表性方式,是具有较大能见度的中国社会自组织的重要体现。校友会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审视中国社会转型中人际结合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及其对于社会领域成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一个国土辽阔、族群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文明大国,自鸦片战争后在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下被动地走上从传统的帝国体制向现代民族国家体制的转型之路.清朝治下的中原地区与边疆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在内外各种矛盾交织作用下经历了无数冲击,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陆才得以重新建立统一的行政体制并迈入经济现代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直至70年代,在政治斗争和“土改红利”的基础上,阶级情谊和对共产主义幸福生活的共同追求克服了传统的族源、语言和宗教藩篱,中国各族精英人士与基层民众之间一度建立起情感相通的阶级认同,“祖国山河一片红”,各族人民热情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一篇关于一个广西瑶族村落生育意愿转变的质性研究.首先,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对老、中、青三代之间生育意愿进行对比,发现了这个地区代际之间生育意愿存在的明显差异,表明当地生育意愿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此外,通过深入访谈的资料分析,笔者探讨了该地区生育意愿转变的缘由,及其这个转变给当地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在笔者看来,生育意愿的转变与当地社会转型、社会生活出现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密不可分,而生育意愿在内的社会观念的转变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给人们现实生活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2008,(3):48-49
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转型:20世纪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50年代末这10年可以说是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转型时期。其一,组织机构的调整。随着新兴政权的建立,原中央研究院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使命宣告终结(其中有小部分的机构和人员迁台,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大学里的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院系也面临着“撤、停、并、转”的命运。这个工作的最终完成拖到了50年代末期,期间贯穿着民族院校和与文化人类学类似的“民族学”专业的建立等“事件”。尔后形成的组织格局就是:华东、华南的人类学民族学机构被取消,华北以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的形式保留了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4.
周泓 《世界民族》2012,(1):77-89
奴隶制随资本体制而扩展是历史的罕迹,这种社会形态在美国南部持续于16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大地产制和对资本的需求、奴隶制对自由劳动力的排斥、代表奴隶主利益的州权与政党的保护、大资本阶层和联邦的妥协、新型阶级的缺位与南部社会文化,一同催生和促发了美国奴隶制与资本制度的并行,19世纪60年代工业资本取代了种植园奴隶制,南北社会文化差异则积淀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传统类型,即一个主流的结构制度可包含有不同基础形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已从国家“通包统配”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全面进入市场化轨道。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特定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民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是新中国建立后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发展一直呈现出追赶型的态势,这种特殊的发展历程使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和复杂。同时,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加紧了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全运行造成许多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全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净空派道场,南京净空派信众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但获得体制承认还需努力。净空派自立道场的行动表明大陆寺院的合法性也遭到信众的质疑,在社会转型压力和台湾宗教团体的示范下,大陆寺院也积极进行权威和组织转型,重新建构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是缓解社会矛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分析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努力解决好政策选择和制度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国的风俗变革与变革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风俗的演进也进入到转型的阶段。风俗的全面变革促使了一系列变革风俗的产生。文章论述了当时风俗文化演进的三种趋势———对人的尊重、对迷信的涤荡以及政治因素的渗入 ,是民国风俗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20.
观念的变革表现为观念群的更替,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的改革,随之会发生政治观念、经济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包括社会心理的低层次变化,也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层次变化。观念变革的主要形式表现为递增式和扩散式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