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冯小刚是当之无愧的贺岁王,连他自己都承认这一点。拍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时,冯小刚39岁。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他回归贺岁之列,拿出了贺岁巨制《集结号》  相似文献   

2.
自《非诚勿扰》与海航结缘之后,冯小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海航的广告代言人,拍电影植入广告,拍广告植入故事,十分认真。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3)
冯导今年没拍贺岁片,不过也没消停,亲自出演的一场小闹剧,造成的轰动效应不比贺岁片差。冯小刚、陈凯歌和张纪中三位导演出席某新闻发布会,当记者问:"《无极》、《千里走单骑》同时上映,你为何先去观看《千里走单骑》?"时,冯小刚当即翻脸,粗口"炮轰"记者说:"你问这个问题很不友好,有点操蛋,还有点挑拨离间,北京的媒体不能这么没水准。你让我很不高兴。"随即该记者想解释一下本无恶意,话还没有说完,冯小刚立即回应:"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不招你,你也不要招我,你要是让我不高兴,我肯定也会让你不高兴。"全场气氛顿时紧张,无可挽回地陷入了尴尬。  相似文献   

4.
在评价莎翁悲剧《哈姆雷特》时 ,一反传统的作法 ,没有讴歌其主要人物哈姆雷特 ,恰恰相反 ,对几百年来被人们斥为弑君者的卑鄙小人克劳狄斯从一个新的角度 ,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此外 ,从两个方面对《哈姆雷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印象中,有些演员是不适合拍床戏的。比如赵本山,比如冯小刚,比如葛优。因为这三位爷如果拍床戏,会有喜剧效果。据说,姜文的新片《让子弹飞》的片花中曝光了葛优的床戏,估计宣传方是当新片“看点”来宣传的,但不知怎么的,我没像当初看梁朝伟与汤唯拍床戏时那样兴奋,我甚至觉得,如果坐在电影院看葛优演床戏,观众可能会笑场。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作。本文在对莎士比亚以及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简要论述了《哈姆雷特》作品中超自然与人文主义思想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部作品的主题虽然同为复仇,可是复仇的内涵以及复仇执行者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并且复仇之后的哈姆雷特和赵武容易被学术界所忽略,故对两部作品中的复仇进行解读,记录下由复仇引发的思考,希望能对《哈姆雷特》及《赵氏孤儿》故事的研究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及其代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雷特》戏剧中死亡占据重要地位,在哈姆雷特身上及其周围都有死亡面影的闪动。该文从戏剧结构、死亡意识体现和人物关系结构三方面分析《哈姆雷特》中死亡的地位及其产生的戏剧效果;以戏剧第五幕第一场为例,从小丑的设置和掘墓人的独特创造入手来分析死亡角色在墓园一场的表演;最后,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探讨死亡在《哈姆雷特》剧场表演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2007年《夜宴》这部电影的上映引发了文艺界甚至文学界的种种争论。而在一片哗然声中,莎翁的经典之作《哈姆雷特》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华谊兄弟影视总裁王中军说《夜宴》的故事并非源于外界所传的《韩熙载夜宴图》,而是脱胎于莎士比亚的经典名作《哈姆雷特》。本文将《夜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与《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引导人们认识到传统的经典文学在新时代中焕发的无穷艺术魅力和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再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剧原因的分析荣国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位主人公哈姆雷特,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各国评论家谈论着、争执着,尤其是关于哈姆雷特悲剧形成的原因则更...  相似文献   

11.
1997年,背水一战的冯小刚拍摄了根据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电影《甲方乙方》,从此,他和中国电影一起以"贺岁"之名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2.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反映出他在重压之下的烦恼与失望,苦闷与彷徨。当下.我国经济形势整体疲软,占据国民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种种困难.与哈姆雷特所面临的处境有些相似。对于它们来说,同样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生存还是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保罗·德曼的修辞性阅读理论出发,将《哈姆雷特》中的"复仇请求"视作文本,以鬼魂为发出者,以哈姆雷特为接受者,认为文本发出者/鬼魂的"中心隐喻性"解构了复仇的目的;文本的"自我解构性"导致了文本的不可阅读性;文本接受者/哈姆雷特的"意识形态性"解构了复仇的意义。《哈姆雷特》展示了人类生存的语言学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从窦娥与哈姆雷特对各自的道德观念的坚持,性格发展同构,命运观的不同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一请注意以下的时间表:1855年,屠格涅夫开始写作《罗亭》;1856年开始构思《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一文,同年,发表《罗亭》,并着手《贵族之家》的写作;1857年,开始论文《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撰写,继续创作《贵族之家》;1859年,《贵族之家》发表,并开始创作《前夜》;1860年,屠格涅夫在彼得堡为文学基金会募捐的第一次公开朗读会上作题为《哈姆雷特与堂吉河德》的讲演,并将该文在《现代人》1860年第1期上发表,《俄罗斯导报》第  相似文献   

16.
借鉴保罗·德·曼的修辞阅读方式解读《哈姆雷特》的"复仇"主题,可知《哈姆雷特》中已故国王和王子的真正复仇对象是王后而非"新王":老哈姆雷特死后洞悉天道报应,获知自己因王后为妇不贞而遭胞弟所害,要求王子杀死克劳狄以制止叔嫂乱伦,而将真正的复仇对象王后交由上帝审判,使其遍尝最残酷的神罚;同时,哈姆雷特谨遵父王吩咐,以言语讽刺的方式报复王后,使其遭受现世内心的折磨。由此,可廓清多年来学术界对"王子复仇"的一些歧见,从而准确诠释《哈姆雷特》中的"复仇"主题。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一剧是西洋戏剧史上的一颗稀世明珠。三百多年来,这部剧作的上演历久不衰,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奎勒·柯齐在谈到《哈姆雷特》悲剧时曾说:“直到今天,任何一个巡回演出的剧团,在上演了这个或那个完全不能卖座的戏之后,已经没有钱再维持下去了,他们最后  相似文献   

18.
《哈姆雷特》写于1601--1602年之间,是莎士比亚艺术的高峰。他在这部剧作中所塑造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典型形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哈姆雷特是一个个性鲜明而又充满复杂矛盾的人物。马克思在《六月十八日的失利——增援部队》一文中,论述到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对俄战争中的失利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Empire胜利的Empire使人想起了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所作的加工,经过这种加工,不仅使丹麦王子的忧郁心情大为减弱,而且把丹麦王子这个人都弄得看不到了。”这说明,在马克思看来,忧郁是哈姆雷特性格上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各国文坛对他的性格特点展开过各种不同的争论,众议纷纭,反映出各种流派文艺家的不同美学观点。本文试图对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作些分析,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正是由于这部作品具备了超越时空的魅力。其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其社会思潮的代表性和悲剧特色使得这一老的文学题材具备了超越时空的魅力;其次,剧本中所塑造的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实现了从为父报仇到为国除害,从思索到行动两大超越,使得哈姆雷特成了人文主义思想与人性讨论的焦点,透过哈姆雷特人们敢于去正视人性,敢于抨击和反抗恶势力;另外,《哈姆雷特》还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亚后期世界观的成熟与超越,正是莎士比亚认识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才孕育了哈姆雷特这一反抗者的艺术形象,可以说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自身的写照,哈姆雷特自身的超越就是莎士比亚世界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荆墨 《社区》2009,(17):57-57
冯小刚的电影看得到不少.书还是第一次读到。看到《非诚勿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这本小说时,心想冯小刚也学精了,也想借电影《非诚勿扰》的东风,赚它个钵满盘盈。在小说中,冯小刚延续了他电影中常见的冯氏幽默.与他的贺岁剧相似.这本书又一次展示了他的嘻皮与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