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荠菜,民间俗称地菜、荠荠菜、田儿菜。荠菜被人食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诗经》上就有“谁谓苦,其甘如荠”的诗句。到唐代时,荠菜已成为新春的食物。人们在立春的这一天,都要吃荠菜馅的“春饼”,还将以荠菜为料的“春盘”作为节礼互相馈赠。  相似文献   

2.
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说文解字》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之形."云随天候而形成或厚薄或阴晴的变化,因其自在卷舒仪态万千,在古代就被赋予浓厚的理想色彩.古人言,"仰则观象于天",主要是基于云气聚散所反映出的日月星辰等种种事物的意象变化.因此,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云、雷纹样(统称回纹).随着历史的发展,云成为诗人和画家倾心的审美对象.《诗经·小雅·白华》中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诗句,屈原《九歌·东君》里有"青云衣兮白霓裳"的描写,曹植《洛神赋》用"轻云蔽月"来形容神女的美,《庄子·天地》中也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愿望.以云为主题的诗赋也很多,著名的有荀子《赋篇·云》、西晋陆机《浮云赋》《白云赋》以及晋成公绥《云赋》、杨乂《云赋》等.  相似文献   

3.
储建中 《老年世界》2006,(17):17-17
羊肴,即羊肉所做的荤菜。在我国,羊肴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据载。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就将羊肉煮的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此后,南北朝时有一人叫毛修之,为了巴结皇帝。献上了羊羹的绝味,因此而被皇上封为太令官.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你看。一道羊羹竟能买通皇帝.升成大官,这羊肉的作用是多么了得!到了隋朝,有一美食家谢讽。写了一部《食经》,其中列了一款美馔叫“细供没忽羊羹”,其味鲜美无比。唐代时,无论宫廷御膳,还是市井街头,羊羹汤已不鲜见,有诗为证,“三日人厨下,洗手作羹汤”。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更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诗句专门赞美羊肴,并成为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4.
阿俊 《职业》2010,(25)
"互酬"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其实就是<诗经>上所说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人与人之间相互酬谢、相互报答、相互帮助、相互满足的意思.晋代诗人潘尼曾有"琼琚尚交好,桃李贵往还"的诗句,说明积极的互酬有利于增进友谊、加深感情、和谐人际关系.事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笑对秋阳     
一年四季,秋日最美。记得诗人苏东坡在《赠刘景文》一诗中曾留下这样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前人对自然之秋的由衷赞叹。对于人生四季来说,走过春夏,进入人生之秋,又何尝不是最美的时光?勤奋的耕  相似文献   

6.
通过几位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对蝉的描写,探究蝉在诗中不同的艺术形象及不同的意义。在诗人们眼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昆虫这么简单。诗人们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给它留下一席之地,把它人性化,但却都融入了他们的情感和寄托,甚至流露出自己的影子来。从那些描写蝉的诗句中可以读出诗人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住《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中写道:“莫道桑愉晚,为霞尚满天、”用这诗句来形容我的朋友国印周,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8.
信天翁     
《社会学家茶座》2004,(6):1-1,4-6
“海上有大鸟,名日安巴铎,长随万里征,共逐风波恶。”这是语言学家王了一先生,以五言旧体诗移译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醰醰有味,耐人把玩。所谓“安巴铎(ALBATROS)”,信天翁是也。这一科的大型海鸟有十余种,但都擅长飞翔,纵横四海,诗人用它来隐喻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人。  相似文献   

9.
今日广安     
惜此落日暮,爱此寒潭清. 西晖逐水流,岩漾游子情. 空歌望明月,曲尽长松鸣.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留下的诗句.句中的"此"字到底指的哪里呢?从天府之国沿成南高速东行,不过三个小时,但见巍巍华蓥,松涛迭宕,幽幽渠江,逶迤蜿蜓.这里,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故乡广安.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诗歌美学观上,受到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影响,不但继承了爱伦·坡"以忧郁为美"的美学观点,还将其进一步深化为"恶之美"。通过介绍和对比这两位不同国家的诗人的作品及其美学观,发掘夏尔·波德莱尔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诗歌的"恶之美"。  相似文献   

11.
白发     
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12.
嵇康和阮籍同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音乐家,阮籍著有《乐论》一篇,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一篇,处在同时代的两人,音乐思想却大相径庭,阮籍是伦理学美学近儒的,嵇康确是纯艺术美学近道的,笔者尝试着从"社会历史原因";"生活经历、性格方面";"内在精神与灵魂的不同"三个方面来分析此种原因,力求对两人的音乐思想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曾婷 《职业》2009,(14)
"他于自在挥洒中.抒发出一种纯真的笔调.歌唱了他故乡的英雄儿女.所以他的小说有一种小说浓郁的诗意.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是诗人给孙犁小说的评价.孙犁写作战争题材的小说,没出现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残垣断壁、尸横遍野、鬼哭狼嚎的场面,却别有洞天:农村的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  相似文献   

14.
北京风入松书店销售排行榜 瞰公_,一林_:__一一储一’一,一由碑一忿.;弩绷裂 ,学哲学用哲学〔上下册)李瑞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9.co 撇孩撰渡禅价延晃妙嘟澡薄原雌甲娜擎莽瞬葺珍:_勺介一介少于加到欢大茁殡我李!银准羲】鬓蒸鬓煎嫌激霎 3大国的兴衰「美l保罗·肯尼迪国际文化出版社58.co 翼蒸葺鬓题彭爵撼褚拼霞琴杯共井一母姆赓瘴毛远…份一二二众:一_各触艺垠茁履祥鹭蜜渊譬辙燕蒸瑟蒸 5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人民出版社28.co 蒸纂缪舞彝彝耸翔二‘嗽火一_一_一佬绝鬓嗒稣一__州户:二林椒科幸脉必孩晓攀{豢羹攫蒸过兹熟鬓 7退步集陈丹青…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翻译活动是思维活动的过程,翻译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思维活动。本论文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启发,总结出在翻译奥巴马国情咨文时可采用以下几种隐喻翻译策略:"保留源隐喻形象";"改变源隐喻形象,换成更符合的目标隐喻形象";"保留源隐喻形象,加上注释";"把源隐喻形象转换成语义"。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世界杯?传媒做了各种解释:"世界杯是一个足球创造的节日";"足球是阳刚的、激情的、健康的";"足球是人类攻击本能的一种转移"……这些解释看起来振振有辞,我却不以为然.在我看来,痴迷世界杯,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消费行为而已.  相似文献   

17.
林琪 《中国扶贫》2016,(24):66-67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历来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是人们所向往的富饶、美丽、和谐、幸福的栖居之所.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交际》2007,(10):36-37
作文要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宇数80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人才算美?几千年来,哲学家、诗人、雕塑家、作家都在寻找答案,但是劳而无功.其实,任何美人都不是绝对的,更不是永恒的.一切的美人都是时代的美人、地区的美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老有所养作为民生的重点之一,必然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篇章. 老有所养:一个国人千年的梦想 老有所养,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话题,始终是先贤们论述的重点之一. 产生于战国与秦汉间的《礼记》云:"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提出的社会道德要求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孜孜以求的仁政愿景重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陶渊明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记》中亦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