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深入研究西部反贫困,将进一步丰富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更深刻地认识反贫困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反贫困的实践。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重点和难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反贫困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反贫困成功的关键。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反贫困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为: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存在一定偏差,扶贫的政绩化严重;在反贫困主体上重行政行为,对引导社会和贫困人口参与不够;扶贫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和社会保障等。为搞好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反贫困效率,必须从重视农村反贫困政策理论的研究和指导;健全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反贫困绩效评价机制;提供扶贫法律保证等方面来改善农村反贫困中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1986年贵州省就开始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贵州仍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是贵州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贵州农村贫困现状,及当前贵州农村扶贫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贵州农村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府扶贫职能的转变与农村有效反贫困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中国农村贫困实际,提出反贫困治理结构及其特点;中国农村当前贫困特征及扶贫机制与缺陷;最后指出我国农村有效反贫困治理结构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反贫困研究一直是学术热点,中国的反贫困研究已经从传统消极的政策支持向积极鼓励贫困者互助与自助结合转变,贫困地区社会资源的匮乏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仍然是贫困主要原因,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反贫困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农村反贫困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农村反贫困问题极为重视,并着重对农村反贫困的战略地位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农村反贫困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消除农村贫困,大力发展农业是基本依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由之路,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治本之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通过几个阶段的反贫困攻坚,采取了一系列坚强有力的财政反贫困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依然存在着许多反贫困的制约性因素.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现状特点,力求找到当前反贫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贫困是归还贫困人口的“天赋人权”,实现仁爱、正义、平等。党和政府经过22年反贫困斗争努力,解决了中国农村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1世纪还需继续扶持剩下的3 000万特困人口,实施“扶贫工程”,直至基本脱贫致富,共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反贫困问题是事关和谐社会构建、科学发展观实践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政府应扮演好政策制定者、教育投资者、服务提供者、权益保护者、监督者等角色,建立反贫困治理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扶贫"格局,实现"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对贫困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贫困的基本特征是:(1)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共存;(2)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共存;(3)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应纠正反贫困工作中的偏差,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农业造血功能,促进农业自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现实,对贫困根源进行挖掘,对反贫困的途径和现实指向进行了探寻和阐述。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工人的异化劳动、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阶级的差别和压迫都是无产阶级贫困产生的原因,而究其根本,贫困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要通过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的革命实践来彻底消灭阶级剥削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在生产力、物质财富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和历史的生成中,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实现对贫困的消除和全人类的共同富裕。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以及阶级差别下的贫困问题,他的反贫困理论具有突出的阶级性、实践性、历史性,也是对资产阶级反贫困理论的超越。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反贫困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阿马蒂亚·森的贫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对于城市反贫困的几点思考:首先认识反贫困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性提高交换权利的框架图,并且从城市反贫困角色定位及职责层面、城市反贫困任务安排层面、城市反贫困能力层面等多个层面提出系统性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西部大开发不是扶贫"的观点切入,评价了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并且在宏观的背景下,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反贫困的关系.同时,提出西部问题的核心是改变现状、谋求发展,但这与西部反贫困并行不悖,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就是一个在发展中缓解贫困,在反贫困中推动发展的演变过程,提升到宏观战略意义的高度来说,西部大开发实际肩负着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双重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企业运营的筹措资金不仅是财务管理的方法,也是企业最高管理层面临的难题。企业管理层在选择长期融资方式时考虑的因素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在选择长期融资方式时与企业投资的去向、类型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考虑以往的经验或偏好。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反贫困行为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工程作为我国跨世纪的重点工程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有效地获取这些巨大效益的同时,如何充分考虑由于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三峡大坝的安全和库区数百万群众的直接利益。因此,应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前提下,努力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三峡库区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有化: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变革之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术界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众说纷纭。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的方案都不可取。土地的经济社会属性为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提供了正当性诠释,粮食的有效供给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培育为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提供了必要性诠释,构建一种既能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又能让国家财力承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双赢”的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方案应当成为我们变革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7.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都不能回避的话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反贫困任务尤为艰巨。概括起来,中国的反贫困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前的反贫困行动;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反贫困“双轨制”模式的形成阶段;伴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与构建,中国政府的反贫困已进入城乡反贫困模式并轨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贵州农村脱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村贫困呈现以下特点:贫困人口中开发式扶贫人群占绝大多数;贫困原因以外部因素为主,贫困人口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小学以下劳动力比例高,贫困人群总体素质低下;贫困人口收入结构单一,以实物收入为主,购买力极低。如何解决贵州农村脱贫问题,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教育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