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济发展以增进社会财富和社会福利为目的,如果经济增长的存在大量盲目无效投资,那么所能获得的就只是GDP数字的高速增长,由于其中将有相当的份额用以弥补无效投资和浪费,致使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也连连下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违背了发展经济的目的.而倘若GDP的增长不能带来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就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对住房是否存在过度投资,通过对我国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住房投资、非住房投资和总产出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其结果表明:中国住房投资和非住房投资都可以作为总产出的领先指标;从长期协整关系看,中国经济增长受住房投资增长影响强烈,并且住房投资对非住房投资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回顾宏观经济的运行,认为住房投资推动通货膨胀增长的机制仍然存在,未来宏观经济政策仍将受制于住房投资的非理性增长。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投资既是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也会通过改变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和分布来影响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高速增长阶段,地方政府在"GDP增长竞争"中有过度投资的倾向,并偏向于实现短期内更快的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增长极的培育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资会加剧公共服务非均等...  相似文献   

4.
张亮 《社会科学家》2007,(6):97-100
文章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1978-2005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得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从投资到GDP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型。并进行了VAR脉冲反应分析,研究了投资、劳动力就业的冲击对GDP产生的动态效应,最后还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虽然技术进步率在不断提高,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是靠大量要素的投入来拉动的。  相似文献   

5.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到中国境内 ,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强的冲击作用。外国资本的进入有效地弥补中国投资和储蓄资金的缺口 ,提高资本产出效率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主导因素。本文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 ,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贡献度 ,以及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两个方面 ,分析FDI的产业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多大,理论研究存在分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法对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回归和协整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产出弹性小于私人投资的产出弹性,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入探讨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若干热点问题。投资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理论结果显示,随着社会资本存量增加,投资的产出效率将越来越低。长远看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必然选择。在扩大消费问题上,预防性储蓄的存在使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需要不同的应对方法。资本市场中的q因子可为提高投资效率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增加资本和减少资本的调整成本不同是造成过量投资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冲 《东岳论丛》2015,36(2):157-161
我国城市污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城市环保投资需求量也逐步上升,政府要在优先保护环境还是优先发展经济之间进行权衡。利用1992—2012年的城市环保投资数据,构建模型进行VAR协整分析,判别GDP与城市环保投资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得出二者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GDP通过这种均衡关系对城市环保投资进行有效地调整,而城市环保投资的不稳定对GDP波动的贡献相当大,中国迫切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变革、创新与开放手段来改善中国环保投融资结构,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80-2007年期间的数据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支持内生增长模型。它表明:(1)总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收益递增;(2)企业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巨大、显著的;(3)政府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4)人力资本在产出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物质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中介发展有三方面特征:个人储蓄动员;贷款扩张;国内贷款取代国家预算,成为投资资金外部来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多研究表明金融中介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些文献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储蓄动员和投资生产率双重视角,实证考察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理论上中国金融中介发展通过储蓄动员和提高投资生产率两个途径驱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实证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论断的确定性.但中国金融中介处于发展不足的状态而非过度发展状态,并且金融改革始终滞后于经济改革.要提高对金融危机的免疫力,实现工业化,完成由"猴"到人的质变,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使金融中介有更大的发展,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政府投资一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动力。"十五"以来,政府投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逐年提高,但其效率并未相应得到改善。我们对中国广东等10个样本省份的政府投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政府投资效率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但是,政府投资的效率平均损失达30%。因此,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结构布局及完善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延边经济增长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但在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方面,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并呈现扩大趋势。分析延边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及国际、国内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采取投资拉动战略已成为延边近期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选择。因此,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良好投融资环境,全力激发社会投资热情,大力培育各类投资主体,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社会投资增长,已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金融全球化在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风险与挑战。保持世界金融稳定性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1982年~2004年的社会投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等时间序列进行O LS分析,发现所有序列存在非时间平稳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时间序列单位根的检验、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发现该区域内社会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虽然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较弱,不能证明凯恩斯关于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在河南省是成立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与该地区目前投资效率不高、产业关联度较低、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等因素有关。通过对社会投资占当年G D P的比重变动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社会投资增长主要受自身惯性的影响,而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该地区通过国有经济实施赶超式地区发展战略有关。本结论将会为中部地区崛起的路径选择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的初级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中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较为显著,高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波动是在经济高速增长基础上的膨胀型波动。分析表明消费需求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远大于投资增长,投资波动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政府熨平经济波动的宏观政策导向应是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抑制投资波动。  相似文献   

17.
启动民间投资,是我国近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广州民间投资的增长轨迹和主要特点,显示其已成为广州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但当前仍存在不少妨碍民间投资进一步增长的障碍,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对策,才能推动民间投资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农业方面,毛泽东义无反顾地率领全国五亿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干社会主义事业、奔共产主义前程.按照这一理念,他一贯倡导的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精神,总之是提倡一个"公"字,反对一个"私"字.依这种理念和精神的逻辑推理,干部、社员隐瞒粮食产量并且"私分",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然而,耐人寻味并出人意料的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从总体上看,毛泽东对隐瞒粮食产量的做法采取的并不是反对和批判的态度,而相反地是同情、赞赏甚至鼓励、提倡.  相似文献   

19.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的重要目标.确立这样的目标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用多长的时期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赶超.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就是一场企图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目标的大实验,结果欲速则不达,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薄一波曾作过重要评论,他说:"大跃进'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则主要表现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等方面的盲目冒进."[1](P75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冒进突出表现在乡社合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全国的普遍建立(毛泽东在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誉之为"大公社")和以所谓供给制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制度的急剧变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