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一生始终把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当作己任。他的笔端时时触及着社会现实,贯穿着始终如一的忠诚的现实主义精神。尤其是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于被损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他不仅对封建制度残害妇女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同时也对妇女自身的愚昧和弱点进行  相似文献   

2.
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深刻地揭露其吃人本质,产生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影响。接着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大声疾呼:“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赏玩别人苦恼的昏迷和强暴。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鲁迅极其关心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容易被损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他不仅对封建制度残害妇女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同时也对妇女自身的愚昧弱点进行了挖掘和批判。其创作的小说《明天》、《祝福》、《伤逝》、《离…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创造了一个他那个时代的相对完整的女性世界,其中鲁迅寄寓了对中国妇女的深切同情,挖掘她们被扭曲、被践踏的根源,适当地批判她们的历史弱点,并执著地为她们的解放寻找出路。正是在关注妇女、写妇女的角度,鲁迅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鲁迅小说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以其文化批判和经济审视而极具深刻性。  相似文献   

4.
《明天》、《祝福》、《离婚》是鲁迅反映劳动妇女命运的三篇小说,主题都是写在黑暗的宗法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迫害下,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挣扎和奋斗的悲惨遭遇。和鲁迅描写其它劳动人民的作品一样,这三篇小说也不是孤立地描写妇女的悲剧,而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发掘她们受迫害的根源,一方面写她们由于经济剥削带来的痛苦生活,一方面写她们在封建思想毒害下的精神弱点,从而为她们的悲惨命运发出强烈控诉,向社会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受侮辱,受迫害的地位,但是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女性却比男性走得更为执著。论文旨在通过对《碾玉观音》以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的解读,分析我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妇女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文学里,从《诗经》到《红楼梦》,女性总是以弱者,以悲剧形象出现,更不用说女性文学的存在。班昭虽有满腹经纶,李清照固然才华横溢,但她们仍是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没有真正意识到女人自身的价值。“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风云变幻,一代女作家群崛起,女性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作为女性文学重要特征的女性意识也得到空前张扬,所以客观上要求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这一发展脉络予以梳理。 游友基教授的专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是他十几年潜心钻研女性文学的结晶。这部书从独特的审美视角切人女性文学,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审美历程、审美价值、审美形态三方面分析女性文学。每一方面,作者都用大量严密的论据论证自己提出的不同见解,表现了对女性文学研究深厚的功底。  相似文献   

7.
自江泽民同志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妇女理论界及其它有关部门,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容、含义等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论述,使人们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基本原理的理解.本文想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妇女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点浅析.一、中国妇女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的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劳动妇女不仅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而且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的束缚,一直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蹂躏与残害.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祥林嫂、爱姑、子君三位不同类型妇女的命运悲剧的原因,其一是妇女自身愚昧麻木、懦弱的弱点;其二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封建迷信的迫害。探索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思考,警醒现代的中国妇女,如果不自觉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投身社会,不取得政治、经济的自主权,不自强自立,就不可能完全获得解放,就不能避免残害妇女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鲁迅、郭沫若,在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为革命奔走呼号的同时,也对中国妇女的解放投入了深切的关注与激情。鲁迅清醒地认识到,女性解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单纯鼓励女性去争当出走的娜拉和那些热热闹闹的女权花样,不会给妇女带来真正的解放,没有社会的变革、没有女性自身的觉醒,妇女解放只能是一块招牌。郭沫若显然不具备鲁迅那种深刻的认识能力和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女性观中缺乏系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但他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热情和关切程度不亚于鲁迅,他凭借着浪漫狂放的振臂高呼来渲泻自己的激情,表达自己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中,《伤逝》是一篇很有影响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鲁迅以他作品中少见的抒情笔调,描写了“五四”以后一对青年男女——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婚姻悲剧,表达了他对于妇女解放所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同时也表明鲁迅在对妇女解放的道路,从而也是对中国社会解放的道路的探索方面所作的努力又有了新的收获和新的起步。这篇小说,不但是那个时代斗争生话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鲁迅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面镜子。 早就立志于民族解放的鲁迅,历来关注中国妇女的命运,为她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还在“五四”以前,一九一八年八月他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就从妇女问题的角度发出了“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疾呼呐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蒙受了沉重的精神奴役,尤其是中国妇女,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下,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的忍辱负重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有的。知识分子是我国现代社会最敏感的成分,他们在各个时代潮流中都有所表现,正如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富有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  相似文献   

12.
在《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的婚恋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她描述了封建社会末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现代中国初建时期女性的不同婚恋模式,包括传统型、传统与现代并存型以及现代自主型,并由此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一个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的巨人,他最懂得中国,他最了解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本质,并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和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对旧社会里广大被压迫的妇女的命运不能不给以最大的关怀,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不予以深切的注意。1918年,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就对儒家教条中的封建节烈思想作了极为严密的剖析,指出这是一种“畸形道德”,是专为妇女设下的“圈套”,对妇  相似文献   

14.
典型形象是指文艺作品中高度概括化的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高度统一。《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鲁迅先生通过对祥林嫂纯朴善良、刻苦耐劳的鲜明性格的刻划,和对祥林嫂这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全部悲剧性生活道路的描写,集中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迫害下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通过一个迫害狂患者的形象,暴露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整个封建社会及其精神支柱封建礼教,发出了五四前夕的第一声春雷,使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此重大的主题,竟然能通过一个完全失去理智控制的狂人形象表现出来,确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长期来许多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鲁迅、胡适论女性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除了要受到政权、族权、神权的统治之外,还要受到夫权的压迫.对此,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宗师的鲁迅与胡适分别对中国女性生存的历史和现实作出了全面的考察,对压制中国女性的男权文化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批判,并对中国的女性解放事业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思想界关于性别问题的讨论,并不是“清一色”的,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思想格局,其中鲁迅的性别思想是独特的存在。鲁迅对于精英意识一直保持警惕和质疑,他以民众为本位,设身处地地关怀底层妇女的生存问题。从中国妇女的生存现实出发,鲁迅对于当时前卫的性理论持谨慎的态度,而更专注于解决眼前关乎广大妇女处境的实际问题。随着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入把握和思考,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找到了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相融合的女性解放之路。鲁迅的性别解放思想极富本土性,也因为这种本土性而获得了超前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一生都十分关怀中国女性的解放以及前途道路问题,他的这一思想在《故事新编》中也有明显的体现。鲁迅重塑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寄予了他对母亲、妻子、少女这三类人物的赞扬与批评。鲁迅塑造了他心目中的中国女性的形象,也指出了中国女性应该消除自身存在的某些劣根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尤其是在五四时期这一短暂的文学繁荣景观中,涌现了诸多的文学流派、文学创作方法。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小说集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核、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审美意象而为世人瞩目。鲁迅先生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旧中国的妇女是这病态社会的不幸者中之尤为不幸者,她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精神与肉体均倍受摧残、踩路,且为生存而痛苦地挣扎着。鲁迅先生为揭出社会的病根,解救妇女子水火,对妇女的生活处境及命运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研究,满怀同…  相似文献   

20.
一. 在《彷徨》的第一篇《祝福》和最后一篇《离婚》里,魯迅塑造了旧中國兩个農村妇女的形象:祥林嫂和爱姑。她們有着共同的悲剧命运:都是封建社会里被压迫和被損害的妇女,都是被四条“繩索”緊緊細縛,遭受封建制度与宗法礼教迫害和推殘的无辜牺牲者。祥林嫂的形象早已膾炙人口。她本是个良善、純朴而勤劳的農村寡妇,因受不了虐待,逃出婆家,給地主魯四老爺帮工。她对生活未曾有任何幻想奢望,她只有一个極为卑微的愿望: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用自己最勤恳的劳动,换取最起碼的生活权利。虽然她一再遭受打击和摧殘,却仍旧顽强地生活下去。但是,殘酷的封建宗法礼教对她的迫害有增无减,并且变本加厉;周圍又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