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人口与粮食问题,现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它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与地区分布不平衡同粮食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粮食生产发展较快,有的国家从粮食进口国变成粮食输出国。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急剧增长,粮食生产虽有所增加,但仍落后于人口的增长。有些历史上粮食出口国,现在变成了粮食进口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口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甚至在美国也有1/3的人口感到食物不足。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的驱动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玉芬 《人口研究》2006,30(3):56-60
文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西北地区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系统和土地压力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人口的增长主要与耕地面积的扩展有较强相关性,与单位粮食亩产增加等变量指标的关系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便是在人口增长与耕地扩大的关系中,实际的耕地增长和粮食需求也远远大于实际人口增长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到在西北地区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扩大的过程中,人口增长并不如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大,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只能承担一部分责任,不构成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 世界观察所《1986年世界情况报告》指出,自1950年后,有40个发展中国家7亿多人口每人平均粮食生产量下降了。每人平均粮食生产量下降,在大多数国家也是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由于人口政策失败或者根本没有制订人口政策,致使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破坏了农业供应体系。事实上,人口增长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封志明 《人口研究》2007,31(2):15-29
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锋时间的14.73亿人,但受耕地资源有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一方面要重视耕地与粮食安全——藏粮于土,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关注食物与消费安全——倡导适度消费,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与耕地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粮食是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为人口提供食物。粮食又是经济的基础,它为工业提供原料,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农业或粮食生产发展了,工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和文教科学等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才能相继发展起来,农业生产的人口才能逐步向其他方面转移,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广东省地区内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都要十分重视人口粮食问题的解决。广东省人口的增长快于全国。1949年广东人口2782万,1988年5928万,增长113%,同  相似文献   

6.
人与耕地、粮食的关系十分密切。自从人类开发了土地资源,才有了人类社会。当今社会对人口的增长和粮食的增长给予同样重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力求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来促进人口在数量和素质上协调发展。在生活中人们全部所需能量中,88%的靠土地生产品提供,10%是靠草原和牧地供给,仅有2%的来自海洋。可见土地与粮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常重要。解放以来,天水市由于对人口的增长控制不严,耕地减少严重,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已超过了土地承载能力,人口与粮食的发展失调。这种情况不但影响着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实现,子孙后代的幸福,而且影响着四化  相似文献   

7.
试论世界人口增长对耕地、粮食的影响及对策秦品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人口主食的粮食,依赖耕地生产。因而研究人口增长对耕地、粮食的影响及对策,以保障人口有较充足的粮食,使人口得以生存和发展,将是至关直要的世界性课题。一、世界人口增长对耕地的影响为...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白城地区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正处于关键的时刻。建国32年来,白城地区的人口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1949年全区人口是159.1万人,到1981年底,人口猛增到387.2万人,增长了1.43倍。由于人口增长过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建国初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10.8亩,现在是4.6亩。尽管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所增产的粮食还不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全区的粮食总产量,1949年是159,759万斤,1981年是314.500万斤。粮食产量虽然  相似文献   

9.
邱红 《人口学刊》2002,(6):42-47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从人口学角度出发,运用五普及相关资料,对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比较良好,但依然存在诸如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年龄人口增长快、老年人口增长快、城镇人口增长快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陈剑一、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的压力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实质上是粮食的供给与需求平衡的问题。一般认为,粮食需求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二是现有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粮...  相似文献   

11.
<正>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人口在百万以上。解放以来,长春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如何协调两种生产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仅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微观上已经成为地区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长春市人口的发展概况、人口现状带来的问题、人口变化趋势对经济影的响,以及控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途径等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长春人口发展的今昔长春出现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  相似文献   

12.
<正> 犯罪,从社会学意义来讲,是人的反社会行为。没有人,犯罪也就无从谈起。城市的发展、人口自然增多以及城市人的思想变化同犯罪增加有着一定关系。(一) 城市人口增长增加了犯罪人口基数吉林省的城市人口增长较快。1979年城市人口745万,到1988年,已增加到957.3万,上升26.67%。以长春市为例,市内人口201.68万,居全国第15位,属特大城市之一。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1793.96人,是全省平均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过去两个世纪的人口、经济增长经验及人口福利水平的改善状况。认为相对于政策和制度而言,人口增长对于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仅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世界未来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如人口、粮食等因素的分析,认为未来世界谷物贸易量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世界粮食贸易将主要受需求约束,即使中国增加进口量,亦不可能出现一些人所断言的“粮荒”。  相似文献   

14.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全球每个国家目前和预测到2050年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需求进行了比较。通过模拟各国的气候数据、土壤类型、土地使用模式等条件来刺激各种作物的产量,根据目前各国人口与粮食、水资源消耗的数据,估计各国的粮食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即使没有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也将引起粮食进口量的增加。该模型显示,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人口饥饿状况及其根源世界人口和粮食产量都在增长,而且粮食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但是,粮食与人口的矛盾却十分尖锐。特别是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人数在增长,粮食自给率在下降,处于饥饿威胁中的人数在膨胀。面对这种情况,世界粮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 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而且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所必需。由于人口和物质都以一定的数量而存在,因此,两种生产的比例关系,是指人的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从相对量看,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物质生产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从绝对量看,是指人口增长数量和物质生产增长数量之间的关系。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包含内容很多,并且有许多专家已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目的是探讨描述物质生产适应人口生产增长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我国本世纪内的情况,说明我国粮食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均粮食水平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关系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吉林省人口素质逐步提高,死亡水平不断下降,人口期望寿命大幅度增长。研究这一时期的死亡水平是很有意义的。笔者曾以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吉林省1981年的死亡数据,吉林省1974-1976年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吉林省7市7镇39乡1963年人口死亡数据,吉林省8市16乡镇1958年人口死亡数据为基本资料,较系统地研究了解放以来吉林省人口的死亡情况。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是上述研究结果的摘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正> 官马公社地处磐石县北部的饮马河畔,是一个半山区,以种植水稻、大豆、玉米为主,比较富裕。但是,由于过去没有开展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致使人口增长快于粮食产量,比例失调,影响了农民生活的改善。人口逐年增加,人均占有耕地却逐年减少。官马公社的粮食产量,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基本上是逐年增产,收入逐年增加。但是,人均收入和人均口粮没有得到明显提高,甚至有的年份还在下降。其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致农民的生活同20年前相比,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得到了提高和改善。1981年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马官公社的粮食产量由1980年的5,700吨,提高到6,300吨,增产600吨,人均收入由65元增加到125元,翻了一番,人均口粮达460斤,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48个实行责任到户大包干的生产队当中,粮食  相似文献   

19.
<正> 吉林省怀德县风响乡泡子沿村是一个生产和计划生育双先进的基层单位,从1980年到1984年,粮食产量增加了1.62倍;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2年的9.13‰下降到1983年的7.89‰,下降了1.24‰。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努力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和人口增长的比较分析,认为由于受耕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粮食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短线地位,短时期难以改变,粮食增长的短线效应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存在着客观的要求,从而回答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什么仍需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