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由名词"时、时候"放在各类谓词性成分之后构成"VP时"、"VP的时候"的句法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一般语法著作都认为其语义性质是表时间.笔者认为该结构有表"时间范畴"和"条件范畴"两种语义功能,文章试图探讨形成"VP时"结构语义功能差异的内部机制并系统描写其不同范畴下语义功能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其后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3.
“VP之前”与“没VP之前”经常被人们当作毫无区别的表时间的格式。通过具体语言事实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后续句语义的不同,使得这两种格式既有同一性又有互补性。依据有三:一是VP动作实现与否。二是后续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同。三是后续句语义的不同。两种格式同一性的理据,可以拿否定量域规律说明:当它们具有同一性时,“没VP之前”中的否定词“没”可以看成羡余词。两种格式的互补性表现有三:一是表达的时间具有时点、时段之分。二是两种格式所在句子的主要动词分别具有静态义、动态义和时段持续义、时点持续义之别。三是语义侧重点前者侧重于表示客观存在的时间,后者侧重于表示条件义、对比义。  相似文献   

4.
从"潜在歧义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并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揭示了"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5.
"来"在"(PP/VP)+来+VP"句式中的功能纷繁复杂,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个性的挖掘,进而不断地分裂出新的属性。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那些分布于不同句法环境中的"来",虽表现不同,但其本质上还都保留了"位移"这一核心特征,因此在属性上仍可统一处理为动词。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事实入手,把“有+VP”分为两类:一类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有+VP1”),一类不能受其修饰(“有+VP2”)。主体部分对这两类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解释造成两类结构与程度副词结合状况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NP 的 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 的 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 的 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相似文献   

8.
动词复制句(Verb-Copying Construction,VCC)是一种在汉语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用符号可以简单地表示为S+VP1+VP2,动词V2是动词V1的拷贝。这种结构本身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句法变体。在其进行句法运算时,两个动词性结构首先独立运算,VP1作为附加语,VP2作为主句成分进入句法推导。通过附加语侧向移位、附加合并以及主题化特征核查等句法操作形成语言表达式。其句法变体的不同构型是因为不同的控制类型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构式“算我VP”有积极反叙实和非叙实两种用法。从评价性角度看,作为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句法上,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与认定性标记“就”“好了”共现,加强语气。“算我”后可直接接动词、形容词,VP具有述谓性,都具有事件性或可以作为事件解读;语义上,构式“算我VP”是概念结构包含反事实行为、权且当作、满足需求三个方面,具有临时性充任、实质性证伪、削弱重要性的语用价值。构式“算我VP”具有否定性,其表达否定的手段主要有:语义否定、语用否定;语用上,积极反叙实构式“算我VP”其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现时的需要性、冲突的缓和性、责任的承担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论述了"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在时间表达机制上的异同。文章认为:1."没有+VP之前"所表达的时间范围的集合真包含于"VP之前"所表达的时间范围的集合;2.两种格式表达时间的方式不同,"没有+VP之前"以"没有VP"所形成的开区间为临界点,"VP之前"以"VP"所形成的闭区间为临界点;3.两种格式表达时间的差异均取决于人们对"VP"临界点的取值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称性关系语义分析的汉语主宾互易句成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宾互易是句子形式上的一种对称表现。根据认知语法的观点,概念语义上的对称必然可能有形式上的对称相对应,形式上的对称是概念语义对称的反映。相互关系是一种对称性关系,从这个角度入手,主宾可互易的存现句、某些表心理感知类语义的以及表分配类的句子都可纳入相互关系义句,这样主宾互易现象从相互关系这种对称性语义关系角度就有了新的解释——语义上具有对称性关系的两个事物表现在主动宾结构中的主宾位置是可以互易的,这些主宾互易句里的共同语义因素就是相互对称性关系语义。  相似文献   

12.
语式是指短语的抽象的语法结构格式。从语义和句法的结合式来看,我们把NP的VP短语的语式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NP领事+的+VP名物化名核"。这种语式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下位类型:"NP施事+的+VP名物化动核""NP系事+的+VP名物化性状核""NP受事+的+VP名物化动核"。第二大类是,"NP限事+的+VP名物化名核",从语义上分,限事分别表示时点、时量、数量、工具、处所、方式、性质等语义格,可分为"NP时点+的+VP名物化动核""NP时段+的+VP名物化动核""NP性质+的+VP名物化动核""NP工具+的+VP名物化动核""NP处所+的+VP名物化动核""NP方式+的+VP名物化动核""NP数量+的+VP名物化动核"等7个下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句式的句法归属,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确定"是"和"有"的句法属性有助于确定两类句式的句法地位,"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两类句式中的"是"和"有"都是作为强调标记使用的助动词;它们都是位于"谓头"位置,两类疑问句式都是在"谓头"位置上通过正反重叠语法手段形成的,应该归属正反问句。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下,两类疑问句式能够得到统一的句法分析,这种统一分析和"是"与"有"在句法上有若干平行的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NP1+VP+NP2”这一结构四种不同的层次分析方法,总结不同层次中NP1和NP2的意义和表达形式,用30余万字的语料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检验,目的是试图为计算机识别这一结构提供语言形式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V个VP"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格式.当其中的"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时,整个结构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多个层面上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且当其主观性体现在量范畴上时,整个结构又具有表示主观大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是时候+VP"是近年来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兴结构,结构中的"是时候"一般整体使用,可以受到状语和情态动词的修饰。VP可以是具有祈使意味的趋向动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和使令动词等,自主动词都可以进入"是时候+VP"结构,非自主动词只有一部分可以进入。"是时候+VP"与"VP+是时候"都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表示肯定或否定,但是"VP+是时候"可以肯定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受情感类情态副词修饰,句中常使用停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汉语词汇的同一性原则,上古时期汉语"败"应该是两个词,即"败1"和"败2"。清声母的"败1"表他动,句法表现为"NP1(施事)+败1+NP2";浊声母的"败2"表自动,句法表现为"NP(当事)+败2",二者具有不同的语义结构。随着语言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转换,部分"败1"向"败2"转变,尤其是受事主语句中,演变的结果是"败1"和"败2"融合为一个"败"。这种类型的演变只能对"败"等原来靠清浊别义等语音手段来区分他动和自动的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表达对称性关系的句法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从功能认知角度提出的对称象似原理,探讨了表达对称语义关系的两种句法手段--"融合"手段和"穿插"手段,初步建立了汉语对称关系句法表达手段的框架."融合"手段主要通过添加相互标记和协同标记来实现,该部分主要讨论了"相互、互相、彼此"以及"一起、一齐、一同、一块儿、同时、共同"等融合标记;"穿插"手段主要通过添加穿插标记来实现,该部分主要讨论了"分别、分头、各自"等穿插标记.同时,文中还比较了用法相近的标记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本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1+VP+VP3+给+NP2”格式,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由此,本认为该格式包含了三种小类。三种小类的变换方式也有差异,其中S(Va)可以转换为一种双宾语形式,S(Vb)可以利用插入式扩展法把隐含的第一失显现出来,S(Vc)可以利用扩展法把制作的原料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谅+NP+V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分析"谅+NP+VP"构式的句法结构特点;从语义、语用视角考察其构式义、适用语境和话语功能;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探索该构式的成因理据,认为该结构的构式义是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