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现代迷信心理颇为明显,尤其表现在迷信动机方面,其次为迷信信念;从迷信程度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迷信程度总体呈现中等偏低;从问卷的平均值来看,大学生在迷信动机问卷上的平均分最高,其次为迷信信念,最后为迷信行为。要正确看待大学生现代迷信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予以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干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科学文化的教育,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教育;在心理学方面要完善心理咨询的服务,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科普工作;在社会学方面除了要优化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高校应从课堂、实践活动和文化活动中声东击西加强教育,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把握子女心理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研究迷信,尤其是对受迷信影响的决策的探讨,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但在中国仍缺乏实证方面的研究。前人研究发现迷信决策中包含了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成分,当人们明白某一信念是迷信时,迷信信念的意识启动可以抑制迷信倾向的行为,但这与生活中人们有时虽意识到某行为是迷信的却仍会有迷信倾向的行为这一现象相矛盾。本研究认为颜色与幸运感的内隐联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颜色迷信的无意识成分,采用IAT范式来进行测量,并借此用实证的方法来进一步研究意识启动与迷信倾向的决策,及其与迷信内隐联结强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启动让大学生意识到决策时无故偏好某种颜色是迷信的后,他们在投机性的风险决策中反而表现出更多的迷信行为,并且意识启动的效果会受到内隐联结的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中国的谣言传播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谣言传播中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也与特定的传统文化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本文拟从民间信仰、"官本位"心理、"面子"观念和"重义轻利"心理等几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对谣言传播中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并提出规避其负面影响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审美何为"为艺术追求,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与鉴赏心理倾向于审美情趣和教化功能,古代文人以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将这种心理倾向演绎为"畅神比德"与"忧国忧民"."畅神比德"与"忧国忧民"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两翼,也是今天文学界不可丢弃的审美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忍”作为中国本土心理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发展,尤其是以传统文化的“忍”为基础的心理思想,则成为中国人自我的核心要素。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忍”的思想,对于理解中国人和谐心理现和指导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营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非常普遍而极其隆重的民间节俗活动。"营老爷"习俗具有一定的愚昧迷信成分,存在一定的隐患,容易引发宗族矛盾,潜伏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但也具有心理满足、心理慰藉、文化传承、娱乐、自我保护、社会整合等文化功能;具有增强战胜困难、敦睦乡情乡谊、活跃节日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民间工艺发展等文化意义。必须加强对潮汕"营老爷"习俗研究,科学有效地促进"营老爷"习俗的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以此带动整个潮汕民俗文化的创新,发挥潮汕民俗在建设文化强市、幸福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酒信的结构体系、社会影响及其趋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酒信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是加强自信心以把握自然力的心理手段,具有信仰、文化、功能三大结构系统,它顽强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技术、文化习俗和宗教等许多方面。虽然中国酒信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迷信色彩,但它终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日渐式微,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8.
2008年7月中国籍旅日作家杨逸成为日本芥川文学奖首位外国人得主,她的获奖作《时光渗透的早晨》以及其它作品描述了当代在日华人真实的生存状况。杨逸作品语言生硬、结构粗糙、对中国民族文化理解浅显,而要博取日本主流文化认同的倾向却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作品中的语言应用、对迷信和无知等"中国特色"的有意渲染以及对主人公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立场及行为的描述上。杨逸笔下的人物对日本和中国的态度都充满矛盾,但作者对这一矛盾未做任何解释。杨逸获奖的原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传统观念的主要特征为以突出伦理教化和政治倾向的"载道"原则为基本特点的功能观念、以"影戏"的基本规律为本体的创作观念、以"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传统为核心的接受观念,以及注重探索适合大众审美情趣的电影艺术创作方法等.谢晋电影创作观念,上承郑正秋、蔡楚生等创立的电影创作传统,下开中国传统电影借鉴并融合现代电影手法的先河,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实现了审美超越,为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界虽然普遍认同中国传统诗学具有体悟直觉的思维特性,但对何以如此的文化必然性、文化规定性等相关问题缺乏应有的深入研究,对中国传统诗学思维特性生成的文化心理依据缺乏清晰、具体的认识和把握。事实上,天地一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本原,在它所具有的一物两体之文化隐型式样功能的内在制约、支配下,不仅决定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思维方式必然会是体悟直觉的,而且在这种体悟直觉之中与生俱有地"规定"了特定的文化心理倾向及内涵。在体悟直觉思维特性的作用下,才会有中国传统诗学充满生命美学追求与生态美学智慧的理论形态及美学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包括表层的巫术、魔法性质的东西和占卜术等,以及深层次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前者在中国的神秘文化中带有工具的性质,而后者则是中国神秘文化的内核.神秘主义中存在着许多迷信,如历代的谶纬、巫蛊、八卦占卜、四柱算命、测字术、占星术、相面术、风水术中的不少内容,都是迷信,都应该加以批判和清除.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术数之中,也蕴藏着一些科学的成分,它们是先民们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及其规律的总结,并非全然是迷信.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由于受社会文化因素、生存环境以及教育和认知水平的制约,迷信观念严重,迷信风俗盛行,迷信组织众多。这些迷信风俗尽管主要是对传统迷信风俗的遗存与继续,但在近代科学文明的冲击下,它在地域、人员、内容及功能与危害上仍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地位得以确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文化发生兴趣。但是,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国际上的声音依然十分微弱,以致于有人竟认为中国学者患了"失语症"。作者虽然不同意这种看法,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公认的国际人文社会科学权威学术刊物上很少见到中国学者的论文。尽管其中的意识形态和语言文化霸权的因素不可排除,但中国学者的主观努力也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验,提出一种多元评价标准,即除了重视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外,人文学科的学者还应当在国际著名的出版社出版专著或编著。追求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文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章的被引用率和实际影响力。总之,在作者看来,实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战略要从三个方面来共同努力:(1)组织学术造诣深厚且英文写作好的学者集体攻关,力争在公认的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数量可观的原创性论文,并使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在国际权威出版社出版;(2)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翻译队伍,通...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往中,全球化既为当代中国文化开启了新的精神之源。同时又使当代中固文化遭遇到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强烈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在文化上做到自主、自知、自信与自觉,以全球性视界观照当代中固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关系,这是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剧烈转型时期,性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性观念演变的逻辑走向可以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对贞操的看法、对非婚性行为的看法及对性行为主要目的的看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提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对传统恋爱观、价值观的挑战,对高校性教育的挑战,大学生卖淫现象对高校管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文化的强势语境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并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语境下,以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全球化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文化应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发展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心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最终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给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正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因此 ,如何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 ,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中国研究是自l949年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科学界形成的有关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诸方面的多学科研究,当代中国研究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它的具体形态是社会科学理论的流行范式和中国杜会的开放程度互动的结果,因此今天它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参与的有关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世界文化大都市,已经成为近年来西安文化建设中引人关注的议题;在中国佛教史上,西安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直是中国佛教研习和弘传的中心;西安市区佛教寺院众多,不仅是都市佛教文化建设的重镇,而且在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中产生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发挥这些寺院在都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形成佛教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互动关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