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2.
《贞观政要》(简称《政要》)不仅对认识唐朝开元天宝时期由盛转衰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认识唐朝初年特别是唐太宗时期的历史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对今天和未来的政治建设的参考意义也相当大。正确认识该书的价值、意义,要求学者能精准认识其编纂进奏的时间。谢保成先生新近著文论《政要》的进奏时间。这是《贞观政要》研究的新进展,值得学界重视。谢先生认为,《政要》的进奏时间在开元十七年七八月间或稍后。但笔者不同意这个意见。笔者认为,《政要》的进奏时间乃在开元十年十月之前。  相似文献   

3.
第一期115萧功秦从千年史看百年史——从中西文明路径比较看当代中国转型的意义132羽戈中西之争与古今之争——近代中国宪政史研究的一个视角154杨曾宪“上学难”“就业难”与中国高教大跃进危机182蔡莉莉争论与建设:2006年中国文坛过眼录191汤茂林我与“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文197何慧评《学术规范导论》102王学泰等游民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18蒋泥等如何成为良性的知识分子131唐逸文化守成与制度更新147沈宁沙底拾贝3.郁达夫与安庆学校4.谭鑫培与京剧157学术资讯第二期115李万生四论《贞观政要》之成书时间——与谢保成先生商榷142甘会斌迈…  相似文献   

4.
唐代史学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唐代几部重要史书的始撰或成书时间进行了考订,认为五代史志可能始撰于贞现十七年(643),《大唐创业起居注》当成书于武德三年(620)三月至九年(626)五月间,《晋书》、《大宗实录》分别l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和永徽五年(654)闰五月,《文宗实录》的成书时间,诸书均谓在大中八年(854)三月,但从有关史实来看,似有误.  相似文献   

5.
《帝王学》的启示赵鸿承拥有数百万读者的日本《经济新闻》社于1983年出版了《帝玉学:(贞观政要)的领导艺术》一书。它是由东京山本书店的创办人山本七平先生撰写的。《贞观政要》系我国唐代吴兢所撰,公元800年传到日本并成为历代天皇的教科书。山本七平先生研...  相似文献   

6.
关于《贞观政要》材料来源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第五章《新乐府·七德舞》中两处说到《贞观政要》的材料来源于《太宗实录》。其一,“唐代祖宗功德之盛,莫过于太宗,而太宗实录四十卷部帙繁重且系编年之体,故事迹不易检查。斯太宗实录之分类节要本,即吴兢贞观政要一书所以成为古今之要籍也。”其二,“惟(太宗)实录一书,部帙繁重,且系编年之体,若依之以构思而欲求得条理,询属非易。此又(白)乐天曾用贞观政要,即(太宗)实录之分类节要本以供参考之故也。”这两处都因说白乐天曾用《贞观政要》中的材料以构成《七德舞》一诗骨干而言之。但陈先生…  相似文献   

7.
陈琳《应讥》写作年代辨疑顾农关于陈琳《应讥》(《艺文类聚》卷二五、《全后汉文》卷九二)一文的写作时间,今人罗宗强先生以为在作者归顺曹操之后(《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第3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张连科先生《陈琳集校注》更具体地系于“建安九年至...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诗文自警》发微詹杭伦《诗文自警》是元好问的一部重要文论著作。大抵散佚于明朝。近年,孔凡礼先生从明人唐之淳编辑的《文断》和翟佑的《归田诗话》中,辑出《诗文自警》佚文15则(见姚奠中先生主编《元好问全集》附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这寥寥...  相似文献   

9.
初唐四杰之称究竟始于何时?唐代史料中无正面回答,迄今所见的国内文学史家们的著作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高宗至武后初年”说;一种是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间”说;第三种可以称为“麟德说”,刘开扬先生在《唐诗通论》中定为“龙朔(661一663)和麟德元年间”,何林天先生则考订为“麟德二年”(其文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588期)。拙意此三说皆难成立,现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顾贞观是清初的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有“三绝”之称。光绪四年(1878),秦赓彤在《重刻弹指词序》中指出,“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其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①,对顾氏之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总的来说,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积淀,顾氏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实远逊于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曾无限感慨地说:“古今名迹,显晦有数存焉。”(《水龙吟》词序)由其生前自视己词“可信必传”的信念与身后己词颇受冷落的现实之间的反差,我们完全可以顺着他的话说:古今名人…  相似文献   

11.
学术著作,贵在出新.尤其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得学界人心波动之时,能耐得寂寞清苦而捧出有开拓有创见的学术著作,更是难能可贵.谢保成先生的《隋唐五代史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288千字),就是一部扎扎实实推进史学史建设的一部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2.
一、吴越之游的时间谭优学先生《孟浩然行止考实》(下称《考实》)说:“浩然此行以开元十三年秋自洛首途,以开元十五年冬回到荆襄,历时三年,时间绝不可能更后。这是因为浩然作于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二年两次滞留长安时《宿终南翠微寺》的诗中说:‘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相似文献   

13.
《晋书》原名《新晋书》,后人或称之为唐修《晋书》,是对两晋南北朝时人编纂的所谓“十八家旧晋书”而言的。全书132卷:本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是研究两晋十六国史最重要的一部史籍。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所编纂的诸正史中,以《晋书》的篇帙最长,而成书的时间最短,参预编书的人数也最多,这与《晋书》受到后人的非议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拟就此进行考述。关于《晋书》编纂的年限,有人认为是在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开纂.20年成书,其依据主要是《旧唐书·房玄龄传》。房传载:“贞观十八年,与司徒长孙无忌等啚形于凌烟阁……,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留守……。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撰《晋书》……到20年书成。”按房传这一记载在时间方面谬误特  相似文献   

14.
周武王伐纣克殷暨牧野大战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作宾先生,曾把古今学者对周武王伐纳克殷肘间的百种导说作了个不完全统计,并作了公元换算①:(唐)孔颖达《诗经正义》、(南宋)郑樵《通志》定党殷在(辛未)前1130年,(元)金履祥《通鉴前编》定伐纣在(戊寅)前1125年,(西汉)刘歆《三统历》定伐纣在(已如)前1122年,(北宋)刘恕《通鉴外纪》定代纣在(甲申)前1117年,(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南朝宋)装《史记集解》定克殷在(乙酉)前1116年,(唐)一行(大衍》定伐纣在(庚寅)前1111年,(商)史官《商历》定伐纣在(癸亥)前1078年,(今)姚文田《周初年月岁…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后徙居长安(今西安市)。李氏家族本是关陇贵族,世代为将,故李世民自小尚武,善于骑射,强悍骁勇,诚如他自己所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以贞观政要·政体》)①隋大业十三年(617)六月,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年轻的李世民审时度势,力劝其父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攻入长安,次年五月李渊称帝,国号唐,李世民被封秦王。后李世民又挂帅亲征,历时七年,扫干群雄,统一全国。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灭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即帝…  相似文献   

16.
沈元林先生的《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文学遗产》1992年第六期)一文,否认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对此,我先是感到新颖,继而感到诧异,终于产生了怀疑。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云:“(嵇康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我相信《晋书》的记载是真实的。刘知几说:“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有八家,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通史·古今正史》)可见《晋书:)是参考了十八家音史及其他著作编成的,保存了丰富的晋代史料。所以王鸣盛说:“《晋书》唐人修改,请家尽废。…  相似文献   

17.
《山西通志·社会科学志》评介钟树《山西通志·社会科学志》(以下简称《山西社科志》)于1995年底正式出版。这部志书由着手至正式问世,曾数易其稿,历经十余春秋,最终以第一部社会科学志的资格进入中国方志行列,丰富了我国的方志种类,扩大了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初唐诗杂考(九)杨墨秋《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系年》初唐诗人沈期《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的写作时间,学术界颇有歧说。谭优学《沈期行年考》根据《旧唐书》本纪高宗永隆元年岁次庚辰“十月,己酉,自东都还京”的记载,认为期第一次入狱在高宗永隆元年,诗即作于是年。这...  相似文献   

19.
一自唐代立国到四杰登上诗坛的半个多世纪中,经过“贞观之治”的大康已呈现出强盛的国力与炫赫的国容,而且其政治核心在于“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贞观政要》卷一),贞观重臣“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以才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这样清明的政治局面与任贤的政治措施,自然使得土人心理产生一种凝聚力与进取欲。从文学表视角度看,由于宫廷文学传统的延承,贞观君臣匡时济世的怀抱只能圆纳于颂圣与说教的刻板形式之中,然而作为“循躬思励己”、“提剑郁匡时…  相似文献   

20.
关于鲁褒《钱神论》的成书年代,胡寄窗、何炼成二先生认为系东晋元、康帝时之作,所反映的是东晋的一种货币思想。其实,据《晋书·鲁褒传》载,元康当指西晋惠帝第三个年号,共九年(291—299年),非指东晋元帝、康帝。故《钱神论》所反映的当是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