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的比较和思考李羽中一、引言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在1893年出版的《资本论》第2卷中提出来的。众所周知,《资本论》第2卷、3卷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不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研究,而只是在产业资本范围内进行研究的。马克思在分析两大部类比例及其相互补偿问题时,是以全社会只有产业资本作为前提,而把非产业部门的需要舍象了。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前提是产业资本,根据是什么呢? 第一,从马克思《资本论》体系来看。再生产理论主要是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的。我们知道,《资本论》第一卷是以产业资本的个别资本作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第二卷的第一、二篇研究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其对象仍是产业资本的个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4.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积累的定义,以使我们对再生产理论的理解能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是如何给积累下定义的呢?有的同志简单地把“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当作马克思的定义,即将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视作为是一件事,这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二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把剩余价值当作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考察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是说明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和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但与社会主义经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要求有比较具体的理论来指导,因此如何循着马克思的思路,引入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把社会再生产理论具体化,就成为我们经济理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任务。本文仅仅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等撰写的《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一书。本书收集了刘国光的《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及刘国光、张曙光合写的《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两篇专论。前一篇主要是解释《资本论》第二卷有关再生产的篇章;后一篇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回顾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很多重大问题,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都同我们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全面考察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问题,深刻地阐述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许多重要原理,其中包括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科学地计划、组织、管理国民经济,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争取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阐述了再生产的理论。它既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节录本基本上保持了这种特点,为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读本。现就这本书的基本结构、主要原理和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资本的流通过程进行详尽地科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而对资本的流通过程,除购买劳动力这一流通行为之外,都是作为假定的前提而没有展开分析。但是,资本的运动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决定生产。剩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阐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理论,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剖析了社会总资本实现的条件,即价值增殖过程是怎样实现的,生产是怎样扩大的,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料又是怎样实现的。马克思的科学剖析,尽管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入手的,但对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可以说是与世长存的。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  相似文献   

11.
Ⅰ(v m)>Ⅱc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吗?许多人认为是这样。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妥当。 马克思曾提出:“再生产过程必须从W′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观点来加以分析”(《资本论》第二卷436页。W′指社会总产值)。这就是告诉我们,必须从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2.
现行版《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是以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册第Ⅱ稿和第Ⅷ稿为基础编辑而成的。对照现行版第二卷第三篇,第Ⅱ稿不仅在内容篇幅上被删掉了三分之二,而且连标题也作了明显的更动,就是说,现行版不只考察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中积累和消费等问题,从而创立了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同时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而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耗费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划时代的科学巨著《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的原理,经过一百多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检验,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认识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理论教学和宣传工作中,存在着忽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倾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都很少选学这部分,更谈不上广泛的运用了。1980年以来,通过对《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二卷节录本)的学习,理论界和经济工作者,对第二卷的现实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提高经济效益,起到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罗莎·卢森堡、列宁和希法亭在围绕资本主义是否崩溃以及扩大再生产是否实现问题进行争论时分别侧重商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货币资本循环,都没有从三者统一的角度把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马克思在破解“斯密教条”的基础上,以价值的纯粹流动性为中介,揭示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差异,描述了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中作为资本的价值在两大部类之间的运动,指出这一运动以资本价值的流通为基础。“资本再生产图式”之所以能够透视现代社会的结构,是因为这一“科学抽象”将经验上升为知识论本身,范畴的运动蕴含了资本运动的现实。在《资本论》第二卷第VIII稿结尾,马克思坚持了对“货币资本循环”的重视,这一判断是基于MEGA2《资本论》第二卷第VIII稿结尾部分和对《资本论》第二卷理论体系的理解得出的。建立在“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相统一的结论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能在更广阔的解释视域中观照资本再生产与当代国际资本循环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资金能力在这里指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货币对社会再生产能产生启动作用和诱发作用,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出现于社会再生产的始端,是整个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第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货币资本是:“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同样做为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首先要有货币资金的预先垫付、  相似文献   

17.
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有着直按的联系。它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从经济上阐明整个社会生产如何发展的理论。它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此如: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的原理,关于再生产过程是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在全卷中占有重要地位,集中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精华。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再生产问题实质上已经超出单个资本的范围,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本篇在生产无政府状态的雾霭下,透视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貌,揭示了各个单个资本之间“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联系,指明了社会生产必须遵循的客观比例。它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正确总结三十年经济建设,切实改善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科学地论述了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虽然《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但由于任何社会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特殊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如果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那么,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般理论,就远远超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界限。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曾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斯大林的这一评论也是十分正确的。这里,我就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协调发展问题,谈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0.
关梦觉在《吉林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上撰文说,内含的扩大再生产是不增加投资的扩大再生产,它主要是靠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来扩大再生产。作者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第十八章中谈到货币资本在不增加货币资本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