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克肖特的诗歌哲学是理解他深邃的政治哲学的一把钥匙。奥氏诗歌哲学涉及的虽然是艺术与美学领域,但他更多地是把它放到人类会话中"表达"方式差异这一大背景下,突现诗意性"表达"在打破理性主义时代科学和实用性话语霸权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由此引申出人类现当代政治生活中"多元平等对话"对于提升人类社会"自适应能力",约束"理性主义政治"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对于奥克肖特诗歌哲学的研究虽有其长处,但其既受到艺术哲学的"专业"视野限制,也未触及奥氏政治哲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语言学向度,因而难以深入。补上这不足正是奥氏艺术哲学思想研究、进而政治哲学继续深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奥克肖特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一直存在争议.从他的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分析可知,"自由"与"保守"的两分对奥克肖特并不适合.奥克肖特理论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突破近代以来西方理性主义的认识路径,这在他的政治思想上表现为对连贯性与平衡性的追求,摒弃极端意识形态就是这种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奥克肖特评析了历史哲学的类型,拒斥了史学研究的实证主义,坚持历史知识是由史学家的判断、推论以及重构事件型塑的观念世界,展示为一种独特的经验模式。他认为,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的"历史的过去",而非迎合利益集团需要的"实践的过去";两者既不属于相同的话语系统,又对历史真实性秉持相异的态度。至于叙述与解释的关系,他考察了历史解释的类型,倡导一种"叙述即解释"的历史叙事观,这一观点触及了"叙述形式"的论题,呼应了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4.
陈红英 《北方论丛》2008,3(3):125-128
在奥克肖特看来,理性主义政治崇尚理性、反对传统;主张革命、反对改良;主张把所有的政治问题都归结为能用技术知识解决的问题.理性主义政治具有专注于确定性的政治、反传统的政治、强制的单一的政治和非历史的形而上学政治等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只强调规划未来,不注重历史和现在,片面地、抽象地发展理性的理想性之维,而忽视理性的历史性之维,这是导致当今社会理性主义政治弊端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托马斯·霍布斯(Hobbe8 T.1588~1679),有史以来最富争议的政治哲人.对于他,人们议论纷纷、争论不断.施特劳斯认为霍布斯是自由主义者①.奥克肖特认为霍布斯政治哲学本身即是反专制主义的②,而麦克里兰则认为霍布斯政治哲学对专制合法性进行了论证③,更多的人则委婉地说霍布斯是自由主义的开创者或者奠基人④.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霍布斯(Hobbes T.1588~1679),有史以来最富争议的政治哲人。对于他.人们议论纷纷、争论不断。施特劳斯认为霍布斯是自由主义者.奥克肖特认为霍布斯政治哲学本身即是反专制主义的②.而麦克里兰则认为霍布斯政治哲学对专制合法性进行了论证.更多的人则委婉地说霍布斯是自由主义的开创者或者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罗尔斯和奥克肖特都反对共同目标,捍卫个人自由。罗尔斯强调公共理性,构建了正义的政治自由主义;奥克肖特则倡导公民联合的权威宪制,保护自由个体道德。前者的自由偏向于权利,后者的自由偏向于个体道德,从而两种理论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奥克肖特提醒人们注意分配正义可能带来的理性主义风险。而罗尔斯主义者认为,奥克肖特将分配正义视作理性主义是一个失误,奥克肖特的理论才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8.
奥克肖特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对实然的改造,以使之与应然相符.在实践手段上,奥克肖特主张据守传统,反对激进革命,崇尚渐进式改良,在实践目的上,奥克肖特主张保守自由的传统,要求改造当下这一不自由的世界,建立一个非目的性的道德实践的公民社团,使之与应然的自由世界相符.  相似文献   

9.
由于政治哲学在当代比以往更加问题成堆,所以,认识马克思政治哲学需要一个根本的基础。在返回到马克思思想的同时,我们真正需要将政治哲学视为并非远离马克思哲学而发生的事物。倘若我们要恰当赢获一个关于马克思哲学也是一种政治哲学的结论,需要澄清当前马克思哲学转向政治哲学的动因、诸问题及其他面相;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厘定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弄清从人学视角探索马克思政治哲学可能性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变迁表明,无论是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还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都解决不了人类的正义问题,我们必须以人类解放的视阈建构一种全新的政治哲学.当代中国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1.
政治哲学是否能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和"哲学"切关的重要路径?这是所谓"后哲学"时代的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立场"或"政治趣味"的范围内对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无疑需要我们从政治哲学的视域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责任的向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路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视点。马克思哲学作为对属人历史的思想创造,在本质上向我们彰示了一种巨大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不管是教科书还是纯粹学术性或者直接经验性的理论模式,都没有将马克思哲学的社会责任维度呈现出来。在对这一状况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强调政治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进路的重要意义,认为这一进路可以将社会责任的维度解放出来,这源于政治哲学对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紧张与冲突的可能性消解。不过,这也是一个学术自省的过程,因为现下的政治哲学研究并没有将这种可能性完全释放出来,这自然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一个任务艰巨但意义深远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李佃来 《东岳论丛》2022,(1):119-127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性与政治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打通或建立起内在勾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事实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都与现代性的生成与不断展开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从现代性所开辟和占据的问题域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概括出三种政治哲学的致思传统,它们分别是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虽然这三种政治哲学代表了三种相互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分歧的传统,但它们之间又因为现代性问题域而具有了可相互对话乃至相互借鉴的共性.这一点,不仅对于我们把握不同的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而且对于我们构建当代形态的政治哲学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思想中,阿伦特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理解独树一帜。她认为,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的歪曲,由此发展出来的政治哲学是一种“非本真的”政治哲学。而这一歪曲源自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阿伦特关于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及其调和这一政治思考主题的论述,展现出其独特的政治哲学运思和其别具一格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5.
唐瑭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0):13-19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不仅要从批判的角度反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前提,还要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中,导引出政治实践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政治哲学的方法论,一方面澄清政治哲学的研究前提,即从社会生产前提出发展开政治哲学探讨;另一方面则要对历史发生过程与政治实践形式作区分,并能正确理两者的辩证关系。新辩证法学派试图从形式辩证法角度重建二者的理论关联,但扼杀了内蕴于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重新阐释价值形式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可以反思形式辩证法的问题,有助于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重构。唯当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能从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桎梏中走出来,我们才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自我主张。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学术研究在指涉葛兰西的政治哲学时,常常从分析其市民社会、国家以及领导权等理论问题入手,而从葛兰西与他的思想先驱马克思之链接来看,他的政治哲学之构造的根本支点却是"实践哲学"。一方面,葛兰西讲的实践哲学经由文化范式,顺滑地过渡到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中来;另一方面,葛兰西把作为实践哲学的马克思哲学置放于一种总体性的理论视阈中进行审理,从而也成功地开显出政治哲学的理论空间。根据葛兰西指认的问题来反观马克思,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实践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内在贯通。不过,这一信息在相沿成习的学术讨论中经常"被遮蔽",由此导致对马克思实践思想和政治哲学的双重误读。所以,沉潜到葛兰西实践哲学的背后,进而开出通往马克思哲学之解读的特定路径,意义将是非凡、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可以把不同社会的不同政治生活看成是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不同应战模式.这类应战模式在奥克肖特看来,可以抽象地划分成为两种极端的"理想类型":信念论政治与怀疑论政治.人们正是通过在这极端"类型"的中间地带作出移动与调整,来使社会适应来自外部与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由于近现代以来人类理性的盲目膨胀,各国应对时代挑战的政治类型在本质上都严重偏向于信念论政治.信念论政治在显现自身合理性的同时,也把人类拖到了极其危险的意识形态政治之中.而解决之道就在于,以向怀疑论政治的适度回归来打通走向后意识形态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18.
李佃来 《东岳论丛》2019,40(8):158-167
与当今英美主流规范性政治哲学相比,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往往被人们视为并不入流的"另类"。但实际上,作为一位力图调和英美传统和欧陆传统、具有综合意识的政治哲学家,哈贝马斯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贡献。这种贡献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对政治规范的证成,为理解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二是他对普遍主义的阐释,为探索差异政治问题打开了一个重要缺口;三是他对"应当之软弱性"的揭示,为激活政治哲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提供了一种重要思路。借助于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当今主流规范性政治哲学,同时也更富有成效地来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法哲学>除了我们熟悉的公开出版文本之外,还有多种未公开出版的秘传文本.借助于西方学者披露的<法哲学>秘传文本的内容,我们得以重新理解黑格尔政治哲学以及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财产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在<法哲学>秘传文本中,黑格尔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西方主流政治信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有绝对的权利侵犯另一个人的所有权"的命题.黑格尔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激烈批判,显示了与马克思政治观点的高度一致性,也使近现代政治哲学中以财产权批判为标志的"异端"传统形成了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完整谱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终结了实践哲学,开辟了哲学实践。马克思在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中,不是创建了实践哲学,而是丰富了哲学实践。通过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社会活动、历史活动和世界活动,哲学政治化,政治哲学化,这是我们思考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必须面对的,也是我们探讨当今全球社会实践无法回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