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川 《江汉论坛》2002,(2):72-75
历史编纂学是我国传统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又为我国古代学术文化之大总结时期,探讨此时学者有关历史编纂学方面的议论,必将有助于我国传统史学思想之开掘。本文主要围绕王鸣盛关于作史的必备原则、史书的体裁选择以及修史的具体操作等方面的评论,对其历史编纂学思想进行探寻和勾勒。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与浙西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 ,始于明清之际。由黄宗羲开创的注重人文价值的浙东史学和由顾炎武开创的注重科学实证的浙西史学 ,分别代表了传统史学近代转型的两种思想进路 ,而浙西史学与同时期兴起的西方近代实证主义史学更具有本质上相通的可比性。从顾炎武对“六经皆史”的史事论证 ,到钱大昕论“《尚书》《春秋》实为史学之权舆” ,反映了中国学术从经学独尊向着建立以史学统摄经学的近代历史科学转型的趋向 ;从顾炎武拒斥“《春秋》笔削大义微言” ,到王鸣盛、赵翼、钱大昕对“《春秋》笔法”和“宋儒法戒”的全面批判 ,确立了以求真为史学之最高宗旨和作为近代历史科学之本质特征的价值中立原则。更为重要的是 ,浙西史学三大家继承了顾炎武“引古筹今”的史学思想 ,在为历史上的改革运动翻案、批判文字狱的专制暴政、阐发具有初步民主色彩的政治思想诸方面 ,不仅思想锋芒更为尖锐 ,而且在学理上亦有所发展和深化。20世纪以来流行的贬低乾嘉史学的观点乃是不合乎历史实际的偏见。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颇重《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而近人称这四部"正史"为"前四史"。赵翼、王鸣盛对"前四史"的评论,对今人认识"前四史"多有裨益。赵翼对"前四史"批评的总的特点是重史事原委以及对史事的评价。王鸣盛则侧重于品评史书编纂及其得失。在对"前四史"的批评上,二人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赵翼举重舍轻,故简要而多解说。相比之下,王鸣盛则轻重并举,故繁冗而多训故。王鸣盛和赵翼都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评论"前四史",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十七史商榷》在主旨、结构、内容、笔法、治史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著作特色,具体表现为:主旨鲜明,求实为本;结构合理,条分缕析;突出“商榷”,考论兼俱;见解独具,识断决然;钩稽贯串,动态考察。  相似文献   

5.
缪钺先生是著名的研究文史专家,在数十年的辛勤耕耘中,许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四十年代即刊行的《诗词散论》及六十年代又出版发行的《读史存稿》,在文学与史学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再版未断,读者不衰。近来他又从历年发表过的论文中精选了二十七篇及读书礼记七篇,结为一集,取名《冰茧庵丛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  相似文献   

6.
<十七史商榷>是乾嘉时期的考史名著.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校勘错讹,考证史事,为史学研究正本清源;二是诠蒙解滞,指示治学门径,开导后学;三是不囿成见,评论史家、史书得失,分析史事是非曲直,发前人之覆;四是引古筹今,经世致用.其不足之处是考订存在疏漏,史事存疑较多以及评论尖刻失当等.  相似文献   

7.
王鸣盛论史的卓识--以六朝政治、军事地理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有大量关于六朝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既有关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三吴、京口、水道、山越等问题的综合研究 ,又有围绕两淮地区所辖州及治所的变迁 ,并借此揭示出汉迄隋之际南北冲突与交融的深层内涵 ,还有对长江中、上游历史地位的考察等 ,体现了他从地理条件上看政治兴亡得失的治史旨趣。不仅对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史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而且还具有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世代交替,社会动荡,王渔洋初以秋柳诗名扬海内,继而被尊为一代诗宗,将明清时期山东文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该诗峰以王渔洋为主要代表、由多代众多作家共同构成,可以视为“王渔洋现象”.以“王渔洋现象”为核心,可以分析山东地域文化对王渔洋的培养成长特点,分析山东地域文化与全国文化互动的特点,把握明清之际山东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家族文化、结社传统等特点,以“王渔洋现象”为基因仰视明清之际山东地域文化发展脉络和时空图谱.  相似文献   

9.
施建雄 《学术研究》2005,(11):98-102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有大量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关行政中枢的变迁与皇权的强化,兵权的得失与皇朝的盛衰,汉唐刺史、节度使的利弊等方面的论述,尤其体现出他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探讨皇朝兴亡得失的治史旨趣。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注重联系历史实际作双向考察。王鸣盛的治史卓识不仅对我们研究封建社会的政治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还具有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显示其学术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研究王鹏运词,为深入了解其词作内涵和生活轨迹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王鹏运词描述和构建了桂林、京师和江南三个地理空间:桂林印记伴随其一生,浸润着他的词笔,象征着他的理想家园;京师宣南文化熏陶着他的雅士情怀,帝都的内忧外患和黑暗现实更激起他爱国忧民、伤时哀世、扼腕慷慨的志士怀抱;江南的漂泊不定,牵系的是他依然执着的爱国之心,而纷乱的末世使他始终不能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二百年前,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开创了荒岛文学的先河,表现的主题是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自我完善及西方的传统文明,采用的是"荒岛变乐园"的传统创作模式;二百年后,戈尔丁的《蝇王》并没有刻仿传统的创作模式,而是沿着这一主题和创作手法反相发展。从"文明"的主题向"野蛮"的主题发展,从"写实"的手法向"反讽"的手法发展。《蝇王》的成功问世,揭示了荒岛文学的嬗变过程,为荒岛文学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学的价值及概念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敦煌遗书中的文学文献,以其所包涵的经典文学、宗教文学、中原文学、教育文学、底层文学、应用文学、乡土文学七个层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畛域,从而展示的是一种人类社会在进入到一定文明阶段后,社会文学活动理应具备的、然而又因资料的乏匮,难以在历史生活的描述中得到实证的发生、发展的必然轨迹.因此,其体现的文学史料价值,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不仅对于了解一定社会背景下一个社会聚落文学发展状况具有典型意义;对于认识人类社会文学活动的某些历史规律,更有着无以替代的文化标本价值.正是基于这一论点,文章对以这批文学文献发现地命名的文学畛域的概念内涵,亦作了新的界定,认为所谓"敦煌文学",理应包括敦煌遗书中所有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心中心法是近代居士中兴起的一种佛教修行法门,以法而论属于密部,在修习过程中又通于禅宗和净土宗.心中心的修法是定慧双修之法,该法作用明显,见效奇快,被人们称之为融万法于一炉之法.  相似文献   

14.
有韩国学者认为壬辰战争时期粮饷缺乏责任在于明朝方面,粮饷缺乏又为明朝议和提供了借口,而粮饷优先供应明朝军队又造成朝鲜军队解体。但事实上通过对壬辰战争初期(明朝万历二十年五月至二十一年四月)的粮草供应和运输环节的专门考察来看,当时粮草的缺乏主要在于朝鲜未能解决粮草的征集和运输困难,在于朝鲜政治腐败和政治效率低下;而粮草供应严重不足又直接制约了明朝援军军事行动的展开,致使明朝与日本议和。至于朝鲜军队的解体,在明朝援军进入朝鲜之前就已出现。它表明正是朝鲜王朝的政治腐败和军事无能,使其失去了应对重大战争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其繁荣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文学史上的元曲作家队伍几乎是须眉世界,然而我们翻阅一下资料,却发现有十几位元曲女作家,她们大多是歌妓,因而没有被记载元曲作家的《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所收录,这是很不公平的。本文简述了十五位女作家和其中一部分人的作品,使人们了解她们的作品和思想。目的是希望文学史对她们对元曲的贡献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牛宏 《兰州学刊》2009,(10):10-11,18
“宗义文献”(grub mthav)指在藏传佛教文献中一类系统介绍教派各宗思想的著作。文章首先阐述了此类文献的含义及其渊源;其次对此类文献在写作内容上的风格作了介绍,并对此类文献中所涉及的佛教宗派的分类模式进行分析;最后简要评价了此类文献的写作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黑水城出土的宋元时代的文书主要藏在英国、俄国和中国,以西夏文文献居多.汉文文学文献主要藏在俄国和中国,有佚名歌词、佚名诗、趣闻轶事集、《刘知远诸宫调》《薛仁贵征辽事迹》《千家诗》残卷等.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了许多典籍未见的新材料,填补文学史上的一些空白.例如:《千家诗》写本反映了《千家诗》从刘克庄本过渡到王相注释本的部分面貌,也印证了《千家诗》在宋元时期经历了不断增减的过程;《刘知远诸宫调》在我国讲唱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继意义;《新雕文酒清话》则是中国诙谐文学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美国文学教学界,众多专家学者都强调文学论文的写作在学生外文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但鲜有人把论文写作提高到教学模式的高度来加以论证。在此初步探讨论文导向式美国文学教学的模式,以美国文学论文写作为导向,以生态教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美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结构,增强美国文学教学的互动活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外文素养。首先从各个角度详细阐述论文导向式美国文学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后针对如何建构论文导向式美国文学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贾谊的学术背景及其文章风格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跃进 《文史哲》2006,(2):94-101
贾谊因其政治上的锐意独行而遭贬谪长沙,从而形成他融有南方巫风的黄老思想,反映在文章中,分别是政论文的轩昂霸气和辞赋的凄丽悱恻;回归朝廷之后的信心重燃和适意心情恰应对了后期策疏文的恬淡理密与气势捭阖兼具。贾谊《左传》学的造诣使他的文章平添文藻,他对古今南北不同时地文化的融铸又使他的作品为学术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