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学界对于他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德育思想上的建树很少问津,甚至还因为老子说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类的话而认为德育与道家无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本文认为,老子哲学中包含着系统的德育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圣人”的德育目标,“知足不争”、“贵柔守弱”、“少私寡欲”的德育内容,“行不言之教”、“静观玄览”的德育方法。解读这些理论,对于今天全面认识和挖掘我国传统伦理资源的精华,以及加强现代德育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圣人思想,中国古代各家都有所涉及,而对于各家来说,“圣人”所蕴含的意义可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认同“圣人”是完美的理想的人格。在《老子》一书中,就有很多地方提到“圣人”一词,并且也能发现老子的“圣人”与儒家、墨家等之“圣人”的不同之处,但对于老子来说,“圣人”同样是他所认可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它对现代科学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远,在此背景下,对老子辩证法思想进行现代诠释是很有必要的.老子辩证法思想主要包含运动变化的思想、矛盾普遍存在及矛盾转化的思想.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对道的阐述中.研究老子辩证法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可以被解读为一部救世之书。《老子》中对"道"与"德"的设置别具深意,它们分别代表了老子救世思想中两种拯救路径。"道"是对那些先知先觉的"个人"实施拯救的理论基础,"德"则为"众生"被圣人施救后的最终归属。两种拯救方式的实现途径分别是"修身成圣"和"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5.
老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智慧与道德的光芒。老子的不争思想在现代社会更是彰显了其无与伦比的价值——道德修养价值、和谐社会价值与企业经营谋略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老子思想现代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梅 《理论界》2003,(4):65-66
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影响深远,其精华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须发扬光大。把握其中合理的、有生命力和时代需要的思想和公共道德,并思考其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德成 《江淮论坛》2007,(3):124-128
中国古代《老子》一书中有许多思想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见解颇为相似。这些思想成分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无为而治”的最小政府主张,“视若刍狗”的一视同仁主张,“见素抱朴”的自然人性论,“可道非道”的不可知论,“谦和慈柔”的博爱主义。  相似文献   

8.
管遵华 《理论界》2006,9(4):98-99
老子思想中蕴涵着重要的管理伦理思想,他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知人善任”的思想闪耀着管理学的光芒。挖掘其中的管理精髓,结合企业实际,恰如其分地运用,定会给现代企业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老子哲学中,道作为功能本体,通过自然无为、守弱用反的方式创生万物并范导、辅助着万物的自造自作。而在社会政治领域,圣人作为“有道者”,虽然其行为举措亦步亦趋于道的功能活动方式,但是其最终的效用落实点却只在圣人自身上面。《老子》书中圣人形象的矛盾性表明,守弱用反在充满利益纷争的政治现实中可能会蜕变为一种工具主义的手段或策略,而圣人的所谓自然无为则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圣人无私的错觉。  相似文献   

10.
在《老子》传统的解读中,并没有将圣人和百姓放在对等的立场上,而忽视百姓的存在。事实上在老子的思想里,圣人和百姓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二者都是推动"道"正常运动的力量,缺一不可,只是圣人和百姓在道的运动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正是因为二者的共存,道才显现出既幽远深邃又生机盎然的特征。圣人和百姓作为两种不同的生命存在方式,共同维持着"宇宙—生命"系统的通塞平衡。  相似文献   

11.
传统德育,自周秦以至明清,积淀了丰富的德育思想。这些德育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起源、道德本体、道德价值、道德修养、客观必然性与主观意志自由等问题的解读上。船山德育思想孕育于斯而不囿于斯。船山人性观、明德观、理欲观、成人观、义命观等,辨证地解读了这一系列传统德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论的现代分疏与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老子的道论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其内在结构包括立道、遵道和修道三个层次。道概念分别有本原义、本体义、规律义、原则义、方法义和境界义,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老子道论虽受历史条件限制,但至令仍是现代哲学与现代人的十分重要的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13.
老子赋予"道"以自然、无为的属性,其"无为"思想蕴含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内在哲理和客观规律,以此为人们确立一种自然无为的行为模式,并试图借助这种行为模式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深刻理解老子"无为"思想的真义,对于正确解读自然无为与生态智慧,处理好尊道而为与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为而不恃与价值回归,坚持无为而治与管理创新,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纠正人们在老子"无为"思想认识上的消极和退缩主义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楚简<老子>"绝智弃辩"章重新解读,指出"绝智弃辩"章中的三组"绝X弃Y",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绝智弃辩"讨论的是政治问题,主张绝弃依附于执政者的智士与辩士,还清明之政于民,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利益;"绝巧弃利"讨论的是社会问题,主张通过绝弃工艺技巧与利器,断绝产生奇玩好物的技艺,从而减少社会上盗贼滋生的现象;"绝伪弃虑"主张绝弃过度的思虑和心伪,以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规训化的刚性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德育健康发展的现实瓶颈,老子"贵柔"的哲学思想有助于实现德育的柔性化转型。"柔弱胜刚强"为德育柔性化提供了哲学依据,"以百姓心为心"有助于教育者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遵道而贵德"启示德育应遵循以需求为导向的规律,"无为而治"启发教育者应根据受教育者的接受特点采用隐而不露的德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全主位的影响,并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深谙着“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的老子,将其深藏不露的生态美学以其独特的方式传达给后世人和未来世界。本文力图在生态美学的视野下重新评价老子的思想,探索出其为中国当代文化和发展建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周玉琴 《江淮论坛》2004,(3):156-158
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本文从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内涵以及实施德育的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阐述其现代价值,以期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铭彬 《学术论坛》2006,(10):36-38
当21世纪的人类把目光落在当今世界普遍性的生态危机上并进行沉重反思时,我们不能不感叹老子的远见卓识——他在探求生存与自由的同时,就已在思考获取它们的条件了,并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了人类行为价值的高度,他要求人们通过理性的实践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永久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今译:道的运动是反复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本章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却不妨说是老子思想的要领.老子常常以先知的口吻开口说话,他的话言简意赅,玄妙莫测.对于这两句话的解释,从来是各执一辞,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德育过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实践的需要 ,就必须夯实德育的内涵 ,在把握德育实施过程的特殊性 ,掌握德育客体的结构特性 ,解析德育接受过程的阶段性 ,归纳德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基础上 ,建构综合、动态、应用的独特德育体系 ,促进德育的立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