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 《南方论刊》2007,(1):64-66
人文精神是一个个体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优秀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但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存在缺失的一面。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在中国迅速崛起 ,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大众文化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意义的弘扬有积极意义 ,但是大众文化的平面性、齐一性、无深度性等特征 ,在培养和模塑人的过程中 ,又把人向单向度方面培养 ,表现出文化人文精神某种程度的缺失。因此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培育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 ,使其健康、有序、蓬勃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现代化的中国,经济发展了,科学主义却泛滥开来,使人文精神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与此同时,对工具理性的过度信任,使哲学等人文学科日渐式微。但是,在现代性状况下,人们更需要人文关怀,时代呼唤人文精神。而哲学,应该承担,至少部分承担起这一使命。本文对哲学应该担当起培育人文精神这一使命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自古河北的文学艺术创作,对传承燕赵人文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在锻造河北当代人文精神过程中,文学艺术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自古河北的文学艺术创作,对传承燕赵人文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在锻造河北当代人文精神过程中,文学艺术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把增强 《河北学刊》2006,26(2):179-181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4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社科联、重庆社科院联合举办的重庆人文精神研讨会在雾都宾馆举行。研讨会收到110篇论文。来自全市社科理论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和部分论文作者、实际工作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围绕“总结工作,展示成果,深化研究,促进共识”的会议主题,认真总结了今年以来全市社科理论界总结、提炼、培育、宣传重庆人文精神的工作,重点发布了《与时俱进培育重庆人文精神与提升市民素质研究报告》和《当代重庆人文精神研究报告》两项成果,集中推出了一批最新的具有阶段性意义的研究成果,是对今年以来重…  相似文献   

8.
刘晓云 《理论界》2008,(6):13-14
网络不仅引发中国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而且也导致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缺省,由此启动了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重建和扩展。网络导致全球人文精神一元化、人的新的异化、中国地区间人文精神的分层及基本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的丧失。网络时代的人文精神,不仅要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类未来命运与归宿的思考和关注,而且要反映网络时代平台上科技发展的“为人”向度,体现高科技为人的发展塑造个性化的空间,体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共同进步,体现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进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观照下的铁凝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的创作与燕赵文化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其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中蕴涵着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的河北人文精神.从探求理想与现实的和谐、女性视角的深刻而不偏执、乡土荷花的传统坚守与时尚创新等方面,可以寻找到燕赵文化在铁凝作品中留下的踪迹,它们共同为构建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中国韵文绵绵三千年,其人文精神表现在: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识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郁的悲悯情怀;民胞物与的人生态度与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自由精神的追求与崇尚高尚的人格。它涵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代表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我们应该从古老的中国东方文化中吸收智慧和养料,从精神价值的深度去开掘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蕴涵,对世界人文精神的重建做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文和法制,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在讨论构建和谐河北这一时代课题时,不能不涉及人文精神和法制建设.河北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塞北草原游牧文化的交会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史以来战乱不断.一部河北历史,既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追求和谐、追求法制的历史.所谓河北的悲情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就是追求和谐和秩序.这种追求不仅表现在河北古代思想家的丰赡著述中,更体现在燕赵儿女前仆后继的英勇实践中.这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河北,不仅不是历史的重负,而且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比较高的文化品位、比较丰富精神世界的人。那如何培育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从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培育的有效途径和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培育难以突破的瓶颈主要在这三个方面:第一,领导的问题,包括党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领导。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校长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开设政治意识很强的课程的时候,港澳生开的是完全不同的课。现在的课程都意识形态化。大学老师讲到真理性的东西,大概是这样的:如果A,那么B。比方说,如果供过于求,那么价格下跌。但是现代西方经过逻辑实证主义改造过以后,已经不是这样了,它们引入了统计概率的问题,变成:如果A,那么很可能B。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和大众文化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化讨论中的两个关键词。市场经济改革孕育了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的产生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威胁,于是社会上有了"人文精神重建"的呼声。实质上,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建与大众文化的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人文学者应该趋利避害,通过有效地控制大众文化生产,进而实现其重建人文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依然是他们的精神特征。当代人文精神是一种主体性精神 ,并非完全与世俗精神对立 ,批判性和超越性是其内在特征。人文精神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起着价值导向作用 ,有利于人的生命优化。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守护着人文精神 ,保持一种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医科院校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为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和造就新时代的良医注入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种分立的人类精神 从19世纪以来,我们似乎走进了科学与人文对峙的时代,其中一方高举着科学主义的大旗,高度褒扬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方法的独特性,否认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并宣布其在认识上无意义;另一方是人文主义者的队伍,他们指责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不仅造成诸多的自然灾害,还使我们生活在人性的荒漠之中,人的主体地位丧失了,在机器的压迫下,人变成了单面人。作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中提升出来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表现为两种分立的人类精神。 科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奥…  相似文献   

19.
自近代以来,科技与人文精神两种文化的冲突逐渐明显。虽然现阶段我国关于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研究有了明显提升,但离理想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价值选择、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因此,必须从转变思维观念,完善相关制度、拓展研究视阈、注重应用环节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哲学视野透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性精神本质的外显,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体现着对人是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受一定物质条件的制约。作为时代精神的人文精神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目的,使其与哲学的最终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