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里普克提出了一种新的名称理论,认为名称是指示词,只有所指,没有涵义,这一理论是对罗素等人的传统指称理论的巨大挑战.此外,他提出关于可能世界和必然性的学说,严格区别了必然与偶然、先验与后验这两对范畴,这是对分析哲学传统的一次重大的突破,为模态逻辑语义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不仅为逻辑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还促进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个体词作外延化处理是现代逻辑形式化的基础。如何理解个体词,却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角度,克里普克提出了严格的指示词理论。依据现代逻辑背景,张家龙对克里普克的理论的可取性进行了辩护,但这并不说明其中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3.
陈波 《晋阳学刊》2012,(3):70-82
对克里普克的模态论证及其相关环节做了详尽的批判性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关于严格性的直观测试行不通,其中存在一个不合法的跳跃:从"一个对象必定自我同一"这个形而上学论断跳到一个语言哲学命题"一个名称是一个对象的严格指示词";(2)关于严格性的精确定义与引出严格指示词的语言直观相冲突;(3)反驳描述论的模态论证不成立:所谓的"严格指示词"可以归结为在模态语境中取宽辖域的非严格的名称;假设真有所谓的"严格指示词"的话,限定摹状词也可以被严格化,我们仍没有理由否认名称是相应摹状词的缩写。(4)克里普克对关于他的模态论证的宽辖域批评所做的回应也是失败的。所有这些结论都依赖于一个隐含前提:名称和摹状词在模态语境中可以取宽辖域或窄辖域,而此前提在本文中得到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7,(10)
专名问题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一直处在重要地位。专名理论通常分为摹状词理论和严格指示词理论,二者的最主要分歧在于确定专名的指称对象的方式不同。名称的描述理论认为专名在确定指称时需要通过借助摹状词,传统描述理论哲学家也意识到确定名称所借助的摹状词因人而异,这样可能会造成指称失败。而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直接指称理论认为专名是严格的指示词,描述性的反事实状况不能造成专名指称的不同。专名具有严格性。与此相伴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个体的跨界同一性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对可能世界理论的理解。本文从可能世界这一概念出发,深入探讨专名的严格性问题,并从逻辑角度阐述专名严格性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专名的严格性与个体跨界同一性问题密切相关,对专名作严格性的理解可以直接解释个体跨界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正 《兰州学刊》2004,(6):109-111
本质主义最早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克里普克积极提倡本质主义,但他的本质主义与可能世界语义学、跨越世界的同一性和跨越世界的识别,以及命名理论等息息相关。而刘易斯却在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基础上得出了反本质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克里普克本质主义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模态逻辑的发展对本质预设的强烈要求下,克里普克对现代哲学中的反本质主义进行了反思。他通过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严格界划,提出了个体起源必然性原理和自然种类内在结构原理的新本质主义学说,从而为可能世界语义学奠定了基础。但是克里普克的本质学说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应该以实践基础上的辨证方式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达到对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克里普克通过模态、知识、语义证明,否定了专名指称在同一命题中由摹状词可以确定的描述主义思路,指出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所有可能世界中指称不变,其同一命题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克里普克对专名词与摹状词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他的命名理论开辟了专名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他的命名理论仍存在不完全性,因为这一理论无法说明专名的指称在传递中发生转移等三种情况。在专名问题上,摹状词理论和历史的因果命名理论是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审美理论是植根于现实艺术创作的土壤之中,是直接对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它必然要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必然要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佛教哲学探求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系列精深的理论,从本质上说是颠倒的、唯心的,但它在中国审美真实论的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思想养料和思维方式上的启示。 一 佛教哲学是佛教僧人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看法和学说,它广泛涉及到了现实的社 会、人生以及整个宇宙的不同方面,其主要精神是在于认真追求真实,全面显示真实,进  相似文献   

10.
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一书与“同一性与必然性”一文中,论证了先验偶然真理和后验必然真理的存在。本文以克里普克的谬误为例子来论述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展示如何清晰与明确地思维。通过严谨的语理分析与逻辑分析,揭示意义混淆的其中一个重要类型——语词与世界的混淆。一、驳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真理  克里普克认为,诸如“亚里土多德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以下简称“语句A”)这句话。在克里普克那里,其意义十分含混。克里普克认为语句A之所以是偶然的,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并不必然教过亚历山大。但这时他将语句A解释为陈述了…  相似文献   

11.
一种运气相关的知识论是值得捍卫的,亦即,任何知识都具有运气相关性,但又并非仅靠运气。这种知识论要旨如下:一方面,“知道”一词的从言用法要求我们将知识模态化,从言的知识不是必然的,也不一定是现实的,它只是可能的,这符合我们关于知识的反运气直觉和模态直觉;另一方面,“知道”一词的从物用法要求我们将知识超内涵化,从物的知识主张从而成为一种法因式本质主义主张,而非关于可能事物或必然事物的模态主张。总之,在从言层面,所有的“知道”都只能是“可能知道”;而在从物层面,所有的“知道可能(或必然)”不是模态(内涵)地,而是后模态(超内涵)地知道。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必然性"是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一书中最核心的概念,而要理解这一概念,首先就要理解克里普克所主张的温和实在论可能世界思想。学界对于克里普克的"温和实在论"存有一定误解,即将"温和实在论"理解为"现实本位主义"。澄清这一误解,对于理解克里普克的哲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夏卫国 《理论界》2008,(11):101-103
弗雷格利用一阶逻辑,指出“存在”为一个概念的性质。卡尔纳普认为,“本质”和“存在”不合逻辑句法,所以无意义,应该拒斥“存在”和“本质”这些形而上学词语。罗素通过摹状词理论,指出“存在”本质上是命题函项的一个谓词。蒯因从本体论承诺的角度指出,“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从而在分析哲学中“请回”了“存在”。但是蒯因构造“爱好数学家的骑车人的悖论”,拒斥“本质”。克里普克在阐述其严格指示词理论时,提出了本质主义学说:一个或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历经一切可能世界的变化而保持不变。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个体的起源成为了个体的本质。自然种类的本质是内部结构说,从而在分析哲学中“请回”了“本质”。逻辑与哲学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限定摹状词"通常是指由定冠词和名词性短语构成的语言表达式。自罗素提出限定摹状词的"量化解释"之后,斯特劳森、唐纳兰以及克里普克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拓展与辩护。借助原创性的"思想实验",深入分析他们的核心观点可以发现:尽管相关学者整体上是在"语言-实在"这一"二元论"框架下研究限定摹状词的,但在研究过程中却严重混淆了限定摹状词的"指称(语言世界)"与"指称对象(实在世界)",诉诸"限定摹状概念"进一步引出"思想世界",既能澄清混淆又能说明两者的密切联系,并在一种"三元论"框架下评价上述四位语言哲学大师的成就与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探索到生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认识与追问。从古希腊“人是什么”、“人从何而来”到近代“人何以能够认识世界”,再到现代关于人的“存在”现状的探讨,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无不贯穿于人类哲学思想的各个时期,可谓是经久不衰地被追问着。但无论是古代本体论以实体为人的本质的思想,抑或近代认识论以绝对理性或生物本能为人的本质的思想,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都仅局限于力图建构一种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形而上学体系,对人的本质形成的现实基础却被抽象掉了。马克思正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从探索到生成,一步步形成了自己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的自然、社会、意识三者有机统一的科学的人的本质思想。  相似文献   

16.
莱布尼茨的偶然性理论是他与斯宾诺莎式的必然主义观点划清界限的关键,而概念的无限分析是他的偶然性理论得以成立的理论基础,这种偶然性理论与他的主谓项逻辑学以及可能世界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趋势,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基础,阐明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归结起来,一是提供了一个有着宽广历史视野与深刻社会内涵的研究分析架构和范式;二是从一般与特殊、现实与未来结合上揭示了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这些科学建树使之成为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熠熠华章,其理论方法和基本论断将成为指示现代社会经济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方向和基本路径的灯塔。  相似文献   

18.
王明华 《晋阳学刊》2006,3(5):128-12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然而理论界对于这个论断的理解和把握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在于未搞清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视角。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复杂命题,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一、本质的涵义及揭示本质的视角本质是一个哲学名词,含义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就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事物自身存在的根据。黑格尔说:“某物的存在,必有其充分的根据,……根据就是内在存在着的本质,而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1]。因此,从本…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理论的学术本质与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是一个科学体系。然而从它的表现形式上看,又大都是报告、讲话、谈话、题词、批语等,并非长篇大论;对于某些问题,他又总是反复讲、经常讲。这种特有表现形式似乎与它的科学价值不相符合。为此,我们有必要讨论邓小平理论的学术本质、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衡量一种理论有无科学价值,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要看它具有何种学术本质。而理论的学术本质又主要体现在它的客观基础、内在结构以及思想的深广程度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学术本质,我们也应该这样来认识。任何正确的理论必须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化的、直观的、主观的和主体间性的世界。胡塞尔认为,与科学世界相比,生活世界具有本源的优先性。从本质上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一种理论的生活世界。而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蕴含在他的实践哲学之中,它强调人的感性的现实的生活,是一种实践的生活世界,超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巨大的超前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