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科举制确立于隋唐时期,废止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公开和客观等原则,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传播了儒家思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同时也造成了官本位主义,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思想。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有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现今高考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完善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西方文官制度中『政治中立』原则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文官制度形成时期 ,西方各国确立了“政治中立”这一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后来成为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文官体制的信条 ,各国普遍将“政治中立”原则作为公务员义务的重要内容写入公务员法中。  追本溯源 ,“政治中立”植根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和两党 (或多党 )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 ,是在反对和改革“政党分赃制”的过程中确立的。早期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一个严重问题 ,即执政党更迭 ,内阁变迁而引起的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进退和执政党上台后公开进行肥缺分赃 ,造成了行政人员的低效率和官员…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官制度,是指西方国家文官系统的人事制度。它是在西方各国资产阶级从封建统治阶级手里取得政权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今天,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情况,对于改革我们的干部制度,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现代西方各国政府对其文官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英国于19世纪中叶最先建立文官制度,此后,西方各国纷纷仿效。文官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反对旧的封建官吏制度滥用恩宠,用人徇私的“恩赐官职制”,和在总结资产阶级两党制形成初期“政党分肥制”等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所谓文官,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指不与内  相似文献   

5.
从立法和规范层面而言,清朝文官制度十分重视效率原则.清朝文官立法中的效率原则集中体现在"限期"制度中,其中官员按时赴任和按时完成各类事件是两项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清朝文官制度中效率原则的立法特点是富有技术性规范.虽然清朝的官僚体制决定了效率原则不可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但其立法经验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官制度亦称公务员制度,它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在政府机构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现代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以后美国、法国、西德、日本等也都相继效法而建立起各自的文官制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业已或正在采用这种制度。但是如果追根溯源,英国的文官制度在它形成之时,则颇受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之影响。这一点,就连当代西方的行政学家亦不否认。民主革命先哲孙中山早在辛亥革命前,在深入考察了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官制度后,也曾这样言道:英美的文官考选之制,都学自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因此,究世界文官制度之源,源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论人事原则     
人事制度问题是当前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人事制度,首要的是确立科学的人事原则。本文拟从人事管理体制、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十五条主要的原则,以期引起讨论。 一、关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原则 1、宏观统一管理原则。集中管理全国的人事是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世界各国几乎没有例外。人事体制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根  相似文献   

8.
许诗琪 《理论界》2013,(5):13-15
公务员制度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国际环境处于信息时代,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方向仍然应该是完善官僚制,而不是跟随着西方国家逐步实现去官僚制化。2006年颁布的《公务员法》为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法律支持。但本文认为《公务员法》中的部分内容无益于中国公务员制度实现官僚化,主要体现在公务员范围扩大、委任制没有消失、拒绝“两官分途”以及人情大于法律规范等问题上。从官僚制的视角分析,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推进中国公务员制度进一步改革、实现官僚制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官制度亦称公务员制度,它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在政府机构中普通采用的一种制度。现代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以后美国、法国、西德、日本等也都相继效法而建立起各自的文官制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采用这种制度。但是如果追根溯源,英国的文官制度在它形成时期,则颇受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之影响。这一点,就  相似文献   

10.
刘斌 《晋阳学刊》2005,(6):79-83
六部架阁官制度始创于宋代。该制度运作的显著特征是精英化与馆阁化,体现于六部架阁官的选任与仕途发展。六部架阁官制度主要运行于社会文化趋于内向的南宋,它既提高了行政效率,防止了胥吏擅权乱政,又为统治集团输送了层出不穷的才俊。因此,研究六部架阁官制度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官政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西方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翻译和介绍,中国近代学者在公务员概念的争议上,在对《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的批驳上,以及围绕着中国是否实行和如何进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公务员工资等级制度如何厘订、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是否实行、养老金如何筹措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讨,并提出一套相对完备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邓文 《江汉论坛》2002,2(5):37-40
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有着完善的体系与博大精深的内涵。它经历过数千年岁月与一代又一代王朝的洗礼,始终有效地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力统治。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对中国长期统一、强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对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唐代是中国封建盛世,典章制度完备定型。唐代官制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高度发达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唐代官员选任制度中所强调的公平竞争、分科取士、择优录用、选贤任官、依法课吏的原则,为古代官吏机制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从现代人事管理角度进行评析,可以从中得出启示,找出其对当代可以吸取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起于隋唐而终于满清。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由全盛步入衰亡这个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政治制度,它曾经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显示了鲜明的个性和巨大的优越性,使近代第一批接触中华文明的西方人士叹为观止。正是在科举制度的启示下,孕育和形成了近现代欧美各国的文官制度。西方政治学家公开承认说中国是文官制度之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报告针对我国现行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从世界范围看,1853年英国就改革了人事制度,确立了文官制度;1853年美国效仿英国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确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成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15.
1855年,英国成立了文官委员会,标志着西方政府系统中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管理机构的产生。它的产生适应了政府人事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专业化、程序化的需要。二战后,西方文官制度经历许多次重大的改革,更趋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文官选任制度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国民政府文官选任制度概况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官选拔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现代意义上的文官选任制度则产生于西方的文官考任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握考选诠叙事宜,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①1929年10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根据《考试法》的规定,文官考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职候选人的考试,应考人主要是全国和地方各级民意机构代表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7.
史新恒 《兰州学刊》2008,(12):132-135
文官自诞生之日起,就对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局势动荡、政治失序,为了寻求秩序重建,民国政府又把从中国传到西方的文官制度移植回来,加以变革,在民国肇造、百废待兴的时期,对民国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提出文官群体的概念,并论证何以称其为群体,同时认为文官群体在民国时期对社会秩序的重建和维持,对人事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社会风俗等向现代化转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在对欧美各国政治体制进行考察,借鉴中国传统官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建立中国文官制度以推动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认识。他认为,国家官吏首先要有"为人民公仆"的意识,政府的选官制度必须独立。因此,在他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短短两个多月中,多次发布政令,谋求建立文官考试、铨叙制度。孙中山有关文官制度的思想和法规设计,对后来的北京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完善文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是唐代选官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提出为解决唐代地方官素质低下、促进内外官流动及进一步提高中央官决策能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尤其是当内外官流动滞碍导致官僚群体升迁机会不平等,进而破坏了官僚帝国体制中选官制度所要求的公平原则的时候,这一制度的提出和落实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在唐代的不同时期,这个原则推行的着重点与实施程度是不一样的。由于它的实施对解决官僚群体流动不畅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此后宋代复合型官僚士大夫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探究其发展变迁过程是考察唐宋间官僚形态变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明代国子监生是文官的后备人才。国子监生经历积分、历事听选等阶段,经由吏部铨选授官。明中后期以来,明廷推行捐监制度,大量捐监生涌现,国子监地位下降。因官位有限,监生淹滞于监中,常候选数年却不得授官;同时明廷财政困难,教育经费紧缺,故而推行监生捐纳铨选入仕制度。监生通过捐纳免历事、听选,遥授、预纳和加纳授官等,虽部分缓解监生长期候选压力,却打乱了监生入仕之平衡,造成铨叙混乱,加剧卖官鬻爵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