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战略上讲,日本对中亚的外交演变经历了以经济援助为主到目前政治对话为重心的过渡,经济援助政策虽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基本上已经从属于其整体的地区外交战略,其目的已经超出了"能源外交"和"贸易外交"等经济利益的范畴,保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和维护自身地缘政治安全等国家战略利益日趋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问题引发了德美关系危机,双方矛盾集中在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域。德美关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冷战后德美双方在外交利益和外交战略等方面的差异。当前德美两国正经历双边关系的一次实质性调整和定位过程,对欧盟建设和大国关系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后,因特需订单高涨,日本经济再次面临经济危机的危险,而朝战后的东亚冷战拯救并复兴了日本经济。朝鲜战争后为实施东亚冷战战略,华盛顿向日本开放美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实施零关税。美国支持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加入科伦坡计划,通过与欧洲多国签订三边协定,帮助日本重返国际经济体系。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获取特别是美国、东南亚、欧洲市场的进入为日本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东亚冷战背景和美国的远东战略为日本实施"经济立国"和"经济外交"创造了绝佳条件,美国的东亚冷战思维也希望日本能够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协助美国实现远东冷战的目的。美国东亚冷战的历史性"恩赐"使日本能够幸运地搭上美国的东亚冷战战车,日本也在1967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 ,地处东北亚的内陆国蒙古成为美日俄等大国竞相争夺的对象 ,而蒙古国也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 ,调整了其在冷战时的外交战略 ,实行“多支点”外交。本文分析了蒙古国之所以成为大国争夺对象的原因 ,以及其“多支点”外交政策对整个东北亚未来战略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日本对华政策中两面性特征充分显现;却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相似文献   

6.
孔晨旭 《兰州学刊》2008,(2):144-146,27
二战后,对美协调外交政策重新主导日本对外政策舞台,日本政府在美国对目的单独占领体制下的外交上表现出很强的倾美性。随着美苏冷战的兴起,日本政府采取现实主义外交策略,权衡利弊,利用国际冷战对抗资源,主动提出了依靠媾和后美军继续驻目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1947年9月13日《芦田备忘录》的出台,标志着日本政府的以“媾和后美军驻日”为核心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于春苓 《北方论丛》2010,(2):112-116
苏联时期的石油公司是在俄罗斯帝国时期的石油公司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关系背景,使苏联石油公司对东欧经互会及西欧的能源贸易,打上了冷战的鲜明烙印。石油公司在获取经济赢利的同时,还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利益的责任。冷战中的苏联石油成为其经济发展与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石油公司的能源外交增强了苏联经济实力,石油公司所实施的能源外交与苏联的对外政策相呼应并对其整体外交战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作为一个地缘概念 ,一般是指中亚五国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随着冷战的终结 ,美国在中亚战略利益迭现 ,在此基础上美国中亚战略经历变迁 ,并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使中国外交面临选择。一、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国家对外战略与国家战略利益作为外交学术语 ,两者之间的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国家战略利益从本质上决定国家对外战略 ,国家战略利益的变化必然引发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重新构建 ;而国家对外战略又是国家战略利益在外交层面上的反映 ,国家对外战略以表象的形式折射出国家…  相似文献   

9.
朱丽 《阴山学刊》2006,19(4):92-96
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内因素和世界各主要力量影响中美双边外交。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9.11”之后中美双边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取代了中美安全战略合作关系,美对华政策正向着一种基调积极的方向转变,经济贸易外交成为巩固两国关系的基础,反恐外交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人权外交。美中关系总的趋势是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中国的发展不必然伴随着美国的衰落,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也不必然具有对抗性。对中国来说,在对美外交中处于被动反映的模式仍将存在。  相似文献   

10.
张辉 《理论界》2009,(2):203-204
经济外交,是指世界各国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合作、扩大和维护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来确定外交活动的目的,制定对外政策,并开展相应的外交活动.在冷战期间由于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制约.经济外交作用不太突出,主要用于苏东集团和美欧集团内部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纷纷调整国内政策,将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以经济、科技为核心内容的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国内的中心任务,为实现此目标,各国日益重视运用经济外交来促进经济合作.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经济外交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非洲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地位下降,欧美各国政府对非洲的兴趣大大下降,非洲研究随之在各国也呈现衰落之势。与此相反,随着非洲成为日本外交的重要关注对象,日本对非洲展开“拓展经济权益、提升政治大国地位、增进软实力”三个维度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2.
1947~1950年,美国藉"杜鲁门主义"以经济援助为杠杆迫使希腊实行系列经济改造.改造结果是希腊不但没有建立所设想的"自立经济",反而经济上加重了对美国的依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而不是急希腊真正之所需.希腊个案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和改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期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仍处于冷战后的重大调整和形成时期 ,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关系对于未来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冷战后中俄美三国构成了新的大国战略关系 ,国家战略利益成为影响三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它们既有共同利益并开展合作 ,也存在战略利益的竞争和冲突。应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 ,中俄相互借重、共同牵制美国成为中俄美关系的重要特征。坚持独立、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冷静、理性地对待和发展中美关系 ,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推动建立多极世界格局和国际新秩序 ,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外交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14.
以 1 990年的海湾战争为契机 ,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未来日本外交战略的争论 ,争论的核心与焦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 :继续维持日美同盟 ,维持已有宪法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脱亚入美”战略 ?还是回归亚洲 ,与亚洲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来共同对抗美国霸权 ?或是既亲美又入亚 ,与美国一起合霸亚洲 ?这场争论实际上是关于日本未来走向的争论 ,也是关于日本外交战略选择的争论 ,是冷战后日本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一、“回归亚洲”战略的提出及其背景   80年代后 ,随着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及日美摩擦的不断加剧 ,日本开始检讨其亚洲观及其与亚洲的…  相似文献   

15.
贺炜 《理论界》2010,(5):186-187
冷战后,日本曾经突出其对联合国的"经济贡献",以此作为入常的理由。然而2005年以来,日本开始利用其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一职的机会,通过"着眼新型安全威胁"、"推进人类安全概念"以及"解决传统安全问题"等方法,凸显日本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的实质性贡献,易于进一步为日本的入常正名。这种趋势区别于以往直接的争常手段,是一种间接的、凸显日本外交独特贡献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唐方亮 《阴山学刊》2009,22(3):89-92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采取了“均势”战略,以遏制和抗衡的手段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美国扶植日本充当亚太均势格局下的马前卒,实际上是冷战后期全球“均势”战略的回炉,目的就是要防止美国所谓与之利益相关的地缘带出现一个强国。形成绝对优势进而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同时,美国炮制安全困境理论,挑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疑惧,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均势”,稳保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日本联合国外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入联合国,摆脱因战败而沦落为“二等国家”的困境,获得一个有利的和平环境,发展对外关系,迅速恢复经济。二战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的确在联合国外交中大展身手,但由于其联合国外交本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受限,以及联合国中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增多,日本的联合国外交连连受挫。这也使日本降低联合国中心外交的调门,甚至一度冷却和放弃。  相似文献   

18.
乔兆红 《东南学术》2003,(3):163-168
针对冷战结束后美国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克林顿政府明确提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第一条即确保美国的经济安全.为此,克林顿政府以振兴美国经济为核心,在全球、地区和双边三个层次上建构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的全球经贸战略与经济网络.在经贸优先的外交战略指导下,克林顿政府与中国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定,扫除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后障碍.  相似文献   

19.
后冷战时期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变化王少普战后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酝酿是在60年代,其标志是“日本经济调查协会”1962年5月提出的“太平洋经济合作方向”报告。当时世界正处于东西对立的冷战时代。作为酝酿阶段的日本亚太经济战略有如下特点:1.主要意图在实现出...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日、中两国都曾与缅甸保持过传统友好关系,但是1988年缅甸新军人政权上台后,两国对缅甸采取了不同政策,因而导致了后冷战时期不同的对缅关系格局。1988年以来,日本对缅甸的影响力大幅下降,在缅甸的投资和贸易额远远落后于中国,而其一贯使用的外交工具ODA也呈下降趋势,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对缅外交受日美同盟外交、国内政治分歧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日本的缅甸政策定位模糊。相比之下,中国的缅甸政策目标清楚,政策执行富有延续性。在发展两国经贸关系上,中国国内各种行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导向明确,并成功利用了地缘、华商网络等有利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