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杨勇 《学术探索》2009,(5):109-113
熊十力以"体用论"在学术史上著称,故而研究其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可是"体用论"早期文本中变进的轨迹却少有研究。借助《唯识学概论》、《唯识论》和《新唯识论》,本文以文献对勘与思想比较两个角度探讨了这一过程。在文本对照中,发现三部作品对儒家思想的吸收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以儒摄佛的局面。就思想发展而言,《新唯识论》较前两部作品,在结构和内容上,更严格地按照"一体二用"的方式进行,这是其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党校则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大熔炉。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党校教育"三结合,包含教育内容的统筹与协调、教育方法的借鉴与联动、考核评价的兼顾与融合、教育主体的互动与共建等四方面内容,是知情意行的完美结合,是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是对青年学生学习热情的全面激发。  相似文献   

3.
朱熹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较多论述,又着力实践。他以"蒙以养正"为基本原则,从儿童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特点出发,在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教育方法。朱熹凭借其先进的儒学思维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构建了独特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船山"性日生日成"思想,融合了宋明道学的多家之学,就性体生成的存在基础而言承自横渠,就其与外物的交互关系而言多取程朱一脉,就性体之生成性而言则来自阳明思想。这种融合并不是外在的拼凑,而是基于船山气论思想的内在需求。文章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其置回整个宋明道学史的视野,以呈现出船山此思想的内在诉求,对前人的吸收、批判与整合,及其可能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从霍布斯、卢梭到罗尔斯、诺齐克,契约论伦理思想可谓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之中显现了强大的内在张力。而无论古典主义契约论伦理思想亦或罗尔斯的契约论伦理思想,其理论建构的前提均含有自由,并使其在思想中达到一种统一。就内容而言,卢梭和罗尔斯均是从一种个体自由上升到社会自由(社会正义);就思维而言,他们均是从自由意志上升到公共意志。文中通过对卢梭和罗尔斯的分析阐述自由在契约论伦理中的统一,旨在表明自由精神的价值和生命。  相似文献   

6.
以礼论为集中体现的中国传统"中和"哲学有着丰富的内容.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蕴涵了人的本性、角色、权利与责任共生互长的现代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回归中和思想,可以使和谐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也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最有效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的实质是庄子对主体修养境界高度地提升与合理性论证,体现了"无无"境界的思想性质和从"有待"到"无待"的境界思维成果。王夫之研究"逍遥游"的理论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批判庄子反对"有待"和以"无待"论证"逍遥游"境界的虚无思想性质和理论思维取向,揭示"无无"境界思想本质;(二)改造和吸收庄子提升境界高度并论证其合理性的理论思维成果。王夫之研究"逍遥游"的思想价值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他与庄子思想的同异及其思想根源;(二)他遵循的从"无无"到"有"境界线索并论证"有"境界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8.
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到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其传统真理观归根到底是认识论视域下的符合论。马克思实现了哲学存在论的变革,这一存在论变革的核心就在于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全部的哲学问题。思想的客观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思维的真理性就是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人应该在实践活动中证明自己思想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诠释摈弃了传统形而上学笼罩在人之上的虚幻的终极理想,从根本上说它是为了实现人类解放、为了人类合乎本性地实现自身发展的理论,是真正关涉人的实际存在、关涉人的实际生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经济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形成于战国中后期的楚国,继承了前圣之道,并在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屈原的经济思想从"爱民"的角度出发,以"德政"为核心内容,倡导"重义轻利"的流通观与"实有所得"的分配论。纵然,在认识屈原的经济思想中,可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这一思想是社会大变革下经济发展的反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当今经济建设不乏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聪 《理论界》2013,(1):84-87
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上个世纪8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所形成的"视界融合"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动力。"总体性"是黑格尔、马克思和卢卡奇思想的方法论特色:黑格尔从绝对精神的"总体性"出发,以之统摄万象,含纳无极,其意旨在"精神";马克思使思辨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通过精神和市民社会的勾连而形成唯物史观的"总体性",其特质在"交往";而卢卡奇则通过黑格尔激活马克思,从而复活了辩证法的能动"主体性",其意蕴在"行动"。从黑格尔、马克思到卢卡奇的"总体性"的思维方法,呈现出由"精神"而"交往"直到"行动"的辩证路向,而对这种路向进行比较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再次为当前处于多元精神冲突中的改革困局提供思想上的点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传播的诸多特点使得网络成为多元思潮泛滥的场域,网络中传播的多元思潮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调研显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重塑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其思想状态与网络信息传播紧密关联。总体来看,借助网络传播的多元思潮虽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冲击,但是,由于受制于网络文化"泛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其总体影响相对有限;而不可忽视的是"泛娱乐化"也侵蚀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效果。医学院校的大学生群体有着特殊的学科背景与思维特征,提倡"一个把握"与"四个突破"相结合,可以提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习意识、学生意识、学者意识的养成是其专业化发展的源头活水。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遮蔽教师的学,其学习目的与手段被颠倒,内涵与外延发生错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者思维的养成,要求教师将内生性与外生性学习需求结合起来,"教"、"学"、"研"结合起来,自我培养与组织化育结合起来,成长为学习型、伙伴型、研究型的复合体,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价值性、创造性、不可代替性,实现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旭东  田启波 《兰州学刊》2009,(6):114-116,119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其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其现代社会变迁思想提供了思维范式和研究方法。其结构化理论与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内容与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曹瑜 《兰州学刊》2011,(9):23-27
在哲学史上,如果说从本原本体论到本质本体论的转向,只是囿于形而上学思维范式内对"实体"这一对象的再度抽象和深化,那么从本体论到存在论的转向,不啻是一次在思维范式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它通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的变革,彻底消除了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双重抽象"的玄奥,使哲学走进了"感性世界"、"对象世界"和"人类世界",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和人文关怀。无独有偶,这一哲学史上思维范式的演进历程亦"再现"于科学史上,表现在从物质思维到能量思维再到信息思维的范式转换。这或许是哲学发挥了"先导"作用,抑或是学科内的逻辑"自觉",但二者的"共生"现象再次佐证了这一转向的合理性,并为这一合理性的历史性检验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诗歌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对立造成了翻译的困难甚至不可译,相对于内容而言,诗歌翻译过程中流失更多的是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字和语音差异导致的形式流失。"诗人译诗"作为一条挽救"翻译之失"的途径确实有其价值所在,诗人在语言的敏感度和诗歌音乐性方面的悟性和表现力远远超越非诗人译者,诗人译诗可以根据原诗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甚至创造新的形式,尽可能实现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7.
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一方面是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能够有力回答当时社会论争问题;另一方面是蕴含极高的审美价值,唤起读者"美学的感应"。纵观作者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社会责任感及刻画人物的"艺术腕力"达到了统一,"理性和形象,两种思维的交叉与融合",是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方法,作者在吴荪甫形象中倾注了艺术创造的审美情愫,这种情愫来自于作者"治国、齐家,平天下"远大志向,既有理性思维的参与,又重视形象思维的"回归",吴荪甫形象正是这种所谓"矛盾"的统一体,是主观情感与理性思维相辅相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但没有逻辑学——答马佩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思维形式即思维形态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思维形式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传统逻辑而言,狭义的思维形式是用概念变项或命题变项代替思维形态中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的结果。由思维形态构成的理论是逻辑思想,逻辑思想是从逻辑思维发展为逻辑学的中介环节。名辩理论的出现证明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不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有逻辑学。  相似文献   

19.
“人本身”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本身"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相一致的。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的各方面需要协调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才有意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学科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其逻辑起点都应该是"人本身"。科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先必须要认识人、了解人,把握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重视"人本身"的需要,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失去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原生态"一词由其质朴自然、清新真实的本意发展为人们想象中的非物质文化代名词,缘于它作为一个大众文化符号的存在。如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更是无所不在,比如在观光旅游方面,便出现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可持续旅游"等诸多涉及农村(乡村)景观及其生态环境的旅游活动。为了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许多地方非常重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甚至对某些景观进行包装(艺术改造)以吸引更多游客。就农村景观设计而言,既要遵循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又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方法与技巧。在这方面,日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