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这个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探索国家统一问题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是建国以来谋求统一问题新的实践的产物,也是过去两次国共合作经验的总结,它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佳模式。本文拟对这一构想形成的原因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在他卓越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他充分地实践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信念。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利益激励机制是实事求是思想最深层的体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运用实事求是的经典之举;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定是实事求是思想最重要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首先被用于解决香港问题。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帝国主义借口保护英商进行鸦片贸易的所谓“利益”,以武力入侵我国,迫使清王朝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构想。文章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 ,阐述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提出 ,以及对和平共处原则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创造性运用 ,论证了这一构想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重在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根据实事求是的路线思想,提出的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与基本国策。按照这一伟大构想和基本国策,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使香港这块被英国强占150多年的土地和600多万同胞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共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的决定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是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制”能够同处于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一国两制”这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也是为祖国统一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构想是一种有别于知识创新的创造性思维.迄今为止有"论辩的逻辑"和"科学发现的逻辑",只是缺少"构想的逻辑",应该加强对构想逻辑的探讨和研究.因为构想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也要运用逻辑.构想和假说都是创造性思维,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一般特征,但二者至少在所属的范畴、使用的概念、内容结构、思维形式、转化途径、所具有的作用和发展过程等七个方面存在差异.构想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构想的提出、构想的确立和构想的实现.提出阶段以创意概念的提出为标志,确立阶段以指令的发出为标志,实现阶段以物化途径的形成为标志.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但贯穿始终的是"创意 合理性 合价值性"这一构想思维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本 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也在 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放思想、创造性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它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而且也是其重要理论主题。习近平的实事求是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唯物论基础。习近平同志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突出地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与辩证方法的统一,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也体现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注入新的理论内涵,而构成这一思想路线的各个方面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内在统一的;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也是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制胜法宝;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在他看来,要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实事",同时还必须深入探索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为了人民利益而追求真理、修正错误。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即求真务实,并把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具体化为"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强调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作风建设的重点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由此不仅继承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思想,而且赋予实事求是的"实"极为丰富的新内涵,同时还将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建设视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点内容,实现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实行祖国和平统一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为和平统一祖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小平同志作为这一构想的倡导者,对这一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造.本文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思想基础;有关方面“都能接受”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原则;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及其“大成智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及“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工程”和“大成智慧教育”的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作者指出,这些构想和思想是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物象化论的构图>是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的代表著作之一,这本书对马克思后期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和发挥,是广松涉构想的社会哲学、文化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本文围绕"物象化"这一中心概念的提出和运用展开论述,并对广松涉的物象化论构图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造性甘自恒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在继承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过的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两个论点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具有新时代显著的创造性特色。这种创造性特色集中表现为它的创新涵义...  相似文献   

17.
工具理性精神是邓小平思想的哲学底蕴。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到全面外交战略的制定,无不显示出这一理性光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继承和发扬工具理性精神,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陈新建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途中,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和契机,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的科学构想,它对于和平统一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极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是王金华教授继<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论纲>(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纵向看,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和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的;横向看,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和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时期时代理论的精髓.这也正是作者独到选题的价值和基石.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服务和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中心点,提高主体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德育工作的根本点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