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苏南地区正在经历城市化路径转变,即从相对保守的就地城镇走向激进的城市化。通过对苏南A镇城市化路径分析,揭示了两种城市化路径不同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就地城镇化是村社主导的、以村庄规划为手段、以适应工业化和改善生活条件为目标的渐进的城市化;激进城市化则是地方政府主导、以“撤村并居”为手段、以土地指标和城市化率为目标的激进的城市化。政府推动的激进城市化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但因其与地方经济社会结构不相匹配,从而面临资金、政治社会稳定、社区文化再造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苏南率先发展在于传承了吴文化精细唯美、务实争先、尚文重礼、兼容并蓄的合理内核;苏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新发展,形成了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开放大气、亲商豁达的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精神;苏南文化促进了苏南模式形成、改革、创新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苏南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和谐结构,注重了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和谐,促进了苏南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形态是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目前我国愈演愈烈的城乡关系的不协调与冲突现象还有其更加复杂的深层原因与生成机理,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探讨了后发展国家普遍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起源,对我国在两种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下的城乡关系的变迁与演进趋势进行政治、经济分析,以求把脉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生成原因、现存状态与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与城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二元模式反映了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对立关系,其对立性集中地表现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上。这种对立性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失,城乡社会保障最终要走向一体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乡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应从社会化和层次化两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5.
构建一个适合产权制度框架来推动苏南的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苏南产权模式的演进经历了从农村工业化到"苏南模式"以及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这两种产权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近代工商业是苏南产权模式形成的初始条件和逻辑起点,"强势政府"现象是苏南传统制度和文化的惯性,苏南要依靠市场力量努力维持良好的路径依赖。苏南基层政府需要自身改革,规范民间组织发展并建立公民权利和义务对等基础上的社会资本,从而实现苏南产权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及其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分割的一种经济社会形态,它是发展中国家所共有的现象,也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历程。本文以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为线索,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角度,分析了城乡关系的演进规律,提出了城乡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和五个表征,建立了分析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指标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阶段做出判断,并对城乡一体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0年开发开放,浦东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郊区变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化新城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浦东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也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为了克服过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方式带来的问题,以及适应新的条件下发展方式转变等需要,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浦东模式"需要转型.现在其转型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实践中需要更加着力于提高对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着力于保障他们基本的社会权利;着力于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从而形成新型的和谐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8.
财政与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的职能决定了财政与城乡利益关系的调整关系十分密切。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是以城乡利益关系的调整为主,其中制度变迁是主线,现代化进程是辅线。改革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也是城乡二元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新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差距,对于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城乡收入、劳动生产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研究发现:南疆三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化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均衡,二元结构制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分析南疆三地州城乡差距成因的基础上,从利用差别化产业政策和对口支援机制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喀什在南疆三地州发展中的增长极,适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世界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演变趋势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其中之一就是城乡关系的发展状况。城乡关系从理论上讲,就是反映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二元(城市现代工业与农村传统农业并存的结构)经济社会结构问题。因此,农村发展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逐渐弱化以致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为促使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而开拓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树山在“新苏南模式”指导下,借鉴蒋巷、艳阳与旺山经验,以苏高新集团为投资主体,以城市资本进行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致力于实现市场管经济发展、政府管社会发展的格局。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如资金回收压力大,旅游管理问题突出,旅游竞争力提升困难等问题,可以采取正确处理农企关系、充分争取政府支持、开辟多种收入渠道等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在描写城乡主题时,无论是叙事视角,还是价值倾向都体现出一定的艺术个性。城乡关系在江苏小说中主要表现为以城市向往为核心的层级关系,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图景就在城与乡的互视中充分展现出来,并且江苏作家力图从相通的文化心理、人性的良善和对土地的共同记忆中重新构筑起城乡交融的诗意风景,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文学构建。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服务于工业化发展战略,我国城乡关系逐渐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发展方式是影响城乡关系的根本因素;制度安排是影响城乡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市场化改革取向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化改革向农民赋权是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的重要途径;城乡融合是一个长期、渐进、互动的发展过程。由此提出,新时代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在进一步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和农民权益保护上着力,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一直是我国处理城乡关系进程的主线。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依次经历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三个阶段。目前,城乡一体化正处在第四个阶段即城乡共同富裕阶段,该阶段主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解决城乡收入依然差距大、城乡保障待遇差距明显、城乡营商环境不统一以及城乡公平、正义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经济法对城乡市场进行适度干预,统筹城乡资源,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为城乡共同富裕阶段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5.
新苏南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成功的实践形式,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在苏南的生动诠释,其对苏南模式的新超越,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一个目标,即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发展手段上,实行两手并举,市场与政府协调有力;在发展动力上,弘扬三创精神,致力率先发展;在发展路径上,实现四大超越,推进科学发展。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苏南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精神与物质、公有制与其他所有制、增长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文章阐述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况,通过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转移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状态差异,并对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和进城迁居意愿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在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城乡一体化的加快能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城乡居民长久的文化心理也塑造了城乡居民不同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因而在价值体系与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城乡文化交流.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各自有着自身的文化进化,从文化进化中寻求一条城乡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来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新苏南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成功的实践形式,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在苏南的生动诠释,其对"苏南模式"的新超越,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一个目标,即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发展手段上,实行"两手"并举,市场与政府协调有力;在发展动力上,弘扬"三创"精神,致力率先发展;在发展路径上,实现四大超越,推进科学发展。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苏南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精神与物质、公有制与其他所有制、增长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是促进城乡关系的演变朝着一体化方向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义乌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表明,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城乡一体规划与建设机制、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与流动机制、公共财政“三农”投入持续增长带动机制、基于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政策创新机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高效行政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科学、系统和可操作性等原则设计城乡经济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间河南省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演进进行评价,并对2009年河南省各地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在纵向分析和横截面分析基础上总结出河南城乡经济一体化动态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2009年截面数据下各地市的类别特征,最后给出了当前形势下加快河南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