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清代苏诗研究的繁盛局面及其文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诂与考订 ,诗注与诗评结合 ,针对性强 ,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 ,侧重于艺术分析 ,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 ,清人论评苏诗所涉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较之前人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对苏轼在用典、和陶诗、以文为诗及其诗史地位的评价颇有精妙之论。形成这种繁荣局面的原因在于 :首先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 ,风气日渐浓厚 ;其次 ,清代考据学风的兴起与整理旧学的兴盛 ;再次 ,清代研究苏诗的学者学问淹博 ,对苏轼其人其诗推崇有加。  相似文献   

2.
查慎行的《苏诗补注》,秉承了清初重视考证的学风,注重对苏轼诗中"今典"的考证,详细地解释了地理、职官、名物等历史名词,尤其是历史地理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查慎行还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对苏轼诗中的句意、篇意进行了可靠的解释。《苏诗补注》是对宋代苏轼诗注本的有力补充,是清代诗歌注释的典型著作。  相似文献   

3.
乾嘉学者沈钦韩以经史考证见长,兼具诗文创作的才能。他综合两方面的长处,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精深的考证功力从事诗歌注释,形成了"以考证注诗"的方法。在《苏诗查注补正》中,沈钦韩针对宋代苏诗的类注本、施顾注本、清代邵长蘅的补施本、查慎行注本的错误作了详尽精细的补正:首先针对性苏诗所用的古典作了补注。其次,沈钦韩拓展了宋代以来诗歌注释中的"以史证诗"方法的内涵,将"证"的重点从"印证"转移到"考证"上来,从而将"以史证诗"方法上升为"以考证注诗"的方法,对苏诗诗题与诗句中涉及的人物、时事等史实作了严密的考证,尤其将重点放在职官典制、地理方面,从而对苏诗的句意、篇意作了完整可靠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自汉代以来,古代诗歌注释就包含了在详细释意的基础上开展诗歌批评的传统。受此影响,清代苏诗注释者王文诰一反清代诗歌注释重视实证、轻视批评的风气,在总结苏诗的立意、发掘言外之意,并分段释意的基础上,在随文注释中评论苏诗的创作方法,总结创作技巧,其中包括:对苏诗的总体创作成就做了精辟的概括;对夺胎换骨、以文为诗等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苏诗的开头与结尾、行文的章法结构等创作技巧;还分析了苏轼咏物诗、和答诗、挽词、应制诗、转韵体等题材或体裁的创新之处与独到之处。这种寓诗学研究于注释中的方法,在诗歌注释史与诗歌批评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查慎行撰有《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该书针对苏诗旧注作了进行了全面的订正、补充。清代宋举、邵长蘅整理翻刻宋代施元之、顾禧、施宿《注东坡先生诗》而成的《施注苏诗》,对施顾原注常有妄删,查慎行首先针对此现象,补充了施顾注的原文,并对旧注改动引文的原文以迁就作者的现象作了批评与更正。其次,查慎行在《施注苏诗》的《续补遗》二卷的基础上,又依靠宋代及明清的文献,辑得苏轼的佚诗一百二十余首,并对互见于苏轼与他人诗集中的九十首余诗歌作了考证,论证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苏轼的作品。《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仓田淳之助和小川环树所辑《苏诗佚注》保存了稀见而重要的赵次公注,展现了赵次公创导的重要注释方法:其一,赵次公注的释意,以"心解"的方法逐句详细释意,揣摩苏轼的创作心理,阐发言外之意,并有根据苏诗的结构分段释意,在宋代诗歌注释中独树一帜。其二,在此基础上,赵次公注详细分析了苏轼富于创新的创作个性,包括不用古人事、语、意而自命新意、翻新意于古人之上、自创新格等方面,是寓诗歌研究于注释中的典范。《苏诗佚注》中的赵次公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苏轼诗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渐趋多元化、细致化。总的来看,将苏诗与党争、地域、佛禅及接受传播等结合的文化型研究占了主要部分。对苏诗叙事性的探讨及饮食题材的关注,对苏轼唱和诗、和陶诗以及其贬谪状态下思想心态的再认识,与佛禅关系研究的深入细致化,以及包括域外传播在内的苏诗接受史研究是本时期值得注意的方面。与苏诗所创造的巨大的文化世界相比,苏诗诗学理论的建构,对作为文学家、诗人的苏轼及其日常家居、行迹细节等"小环境"的研究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的诗论家都认为:腾挪多变、姿态横生,是苏诗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叶燮《原诗》认为:“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这实际上是说苏诗不主故常,而又挥洒自如.可惜作为一种直觉式的把握,今天读来终觉有语焉未详之憾.在我看来,要观照苏诗的上述艺术特征,可以凭借若干个聚光点;其中的一个聚光点便是苏诗对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表现,通过这一聚光点,苏诗腾挪多变、挥洒自如的艺术特征灼然可见.  相似文献   

9.
与宋代其他诗人比较 ,学术界对苏诗的研究成绩是较大的。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诗集》、《苏轼年谱》及《苏轼资料汇编》暂且不说 ,有关苏轼评传及苏诗选集、苏诗研究的著作即不下 30种 ,而散见于各报刊的单篇论文则以千数。但是 ,以自觉的学术史意识对苏诗的研究作全面系统的考察 ,总结、分析与评述历代苏诗研究的丰硕成果 ,迄今仍是一个亟待拓展、深化的学术领域。王友胜教授新近出版的博士论文《苏诗研究史稿》(岳麓书社 2 0 0 0年 5月版 )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 ,是一部具有学术开拓性的力著。《史稿》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选题新颖、典型…  相似文献   

10.
苏诗贵在艺术地展示出卓然不群的主体风神:傲岸人格铸成其铮铮“诗骨”,旷达襟怀构成其超逸“诗神”,睿智心性化成其邃广“诗心”。这缘于苏轼坚持适我实用的原则,博涉儒道释而又长保性灵之真。苏诗呼应着个体生命与宇宙社会的律动,趣、情、理横溢。其诗以趣为美,悲而能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诗抒情以赤诚化、奇崛化、生活化为特色。苏轼的理趣诗以“理”充实了诗的意境内涵,奠定了宋诗重理致的新型意境,同时标志着中国诗坛上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三位一体的大诗人人格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考察苏轼对韩愈诗歌的承传创变,揭示韩诗之变与苏诗"变中之变"的关捩点皆"以文为诗".作为诗歌革故鼎新的一大法门,"以文为诗"在苏轼手中得到了新拓展.苏轼对韩诗承袭因革的背后尚有深层的诗学意义.有别于丰神韵度的唐诗,典型意义的宋诗是一种以思理筋骨见长的新诗格,新诗格在苏、黄手中得以定型确立;而这,与他们借鉴韩愈的"以文为诗"有一定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明人对苏诗的接受历程及其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的苏诗评价基本上承袭金元传统,虽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上无多大创新,但批评较为允正,态度较为客观.明代中后期诗社林立,流派纷呈,文人们论评苏诗或存门户之见,或凭意气用事,尊唐者往往贬毁苏诗,而宗宋者则褒扬苏诗,明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苏诗论评在明代出现一个低落时期,这除了明代文学研究相对落后的内部原因外,还与当时的文化思想、文坛风习及文艺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乾嘉学者冯应榴撰有《苏文忠公诗合注》,该书针对从宋代到清代的苏诗旧注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考订。首先是删除了冗注、合理地移动了部分注文的顺序、补充了旧注的阙文,并核对原书,订正了引文的错误。其次,冯应榴在查慎行《苏诗补注》的的基础上,依靠宋代至明清的各类文献,进行了辑佚和辨伪工作。此外,冯应榴还对前代的苏轼年谱作了考证,纠正了其中关于苏轼的事迹、苏诗的编年、宋代的时事的错误。因而,《苏诗合注》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历代对苏氏诗歌创新特点的指责,从题材、立意、构思、用事等方面全面考察了苏诗创新的优长,并且对唐宋诗之争作出了初步的合乎历史观的检讨,认为:宋代是唐代后最有成就的诗歌朝代,宋诗的成就在于没有学唐诗,后代所有学唐诗的唐诗派比起宋诗的成就相去甚远,所以苏轼不是使古代诗歌倒退的祸首,而是创造唐诗后又一座高峰———宋诗的功臣。  相似文献   

15.
一 论及讽刺,有人会得出语涉怨谤、讥讪政敌的结论。其实,这是对讽刺的一种片面认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说:“讽刺是永远需要的,但是有几种讽刺:有对付敌人的,有对付同盟者的,有对付自己队伍的,态度各有不同。”苏轼的讽刺诗到底是针对什么人的?我们虽然不能机械地套用毛主席这段话加以区分,但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联系苏诗讽刺的对象以及他对这些讽刺对象的不同态度,从中探讨其艺术风格。 首先苏轼讽刺时政的诗篇,往往刺激王安石变法。不可讳言,苏轼有保守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 苏轼诗题中有“戏”字的有十多首,至于涉笔成趣,诙谐幽默,令人会心微笑的诗句,在苏诗中就更是俯拾即是。应当如何看待这些带有戏谑意味的诗呢?过去人们似乎过分看重了这些诗中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消极因素,例如纪昀就对此类诗作大为不满,责问道:“此种岂可入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比较表面和片面的,没有抓住诗歌的主要倾向。事实上,这些诗不仅反映了诗人非凡的机智,开朗的性格,而且表现了他坚韧执着的生活态度和愤世嫉俗的精神,不仅有其现实意义,而且是形成苏诗艺术个性的有机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成员之一,早期的苏轼诗注释者林子仁以诗人的眼光对苏诗的活用典故的创作方法作了全面分析,总结了苏诗的一些创作特征:苏轼用典有暗用、借用、合用、展用、化用等方法,在前人语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造力,推陈出新,富于变化.林子仁作为一位重要诗人,亦不忽视“知人论世”的阐释方法,针对苏轼好发议论的特点,详细深入地考证、补充了苏诗所涉及的时事.此外,林子仁对赵次公、李厚等旧注中的错误也作了详尽的辨析.林子仁注在苏诗研究史与宋代诗歌注释史上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当属苏轼。苏轼诗歌体现出对儒家文化的精诚实践、对道家文化的个性诠释以及对北宋书画文化的彰显,由此形成了苏诗的文化底蕴特点。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继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之后,宋代首届一指的大诗人.对于诗人赞之以"大",就在他的作品内容的广阔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变化多姿.在唐宋诗人中,他自有其卓越的地位,历代已有定评.但自解放以来,无论在文学史的论述及单篇论文的评价中,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乃是由于这时期内的学术思想受着"左"的思潮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继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之后,宋代首屈一指的大诗人。对于诗人赞之以“大”,就在他的作品内容的广阔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变化多姿。在唐宋诗人中,他自有其卓越的地位,历代已有定评。但自解放以来,无论在文学史的论述及单篇论文的评价中,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乃是由于这时期内的学术思想受着“左”的思潮支配,一方面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不够重视,因而不去致力研究;另一方面,就是着重论述的思想意义,也仅限予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等类之事。这后一个方面,作为诗歌的内容确是很重要的,但在所有大诗人的全部作品中,其所占的比例都是相当小的。尽管他们中间,分量又各有所不同,而苏轼在这方面比起来显得更少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