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站在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对西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资源开发与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的对策和途径,并从宏观经济层面提出国家支持西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政本质上是一个以国家为主体的财富收支系统。该系统内含目标、执行机构、鉴别机构、决策与调节机构等四大基本元素。四大元素的功能耦合关系决定财政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机制。财政职能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财政职能的特殊性是财政职能一般性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效率、公平、稳定是财政工作的目标,而非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职能只能从财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与运用能力相匹配的所应承担职责的角度去界定。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将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主体功能区战略发展模式对于正在谋求中原崛起的河南无疑是一大机遇.河南省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具有典型价值,因此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战略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财政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职能的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对财政职能的界定 ,是理论界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格局下的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政策框架下,甘肃必须立足实际,利用好国家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相关的产业政策,及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正确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建设生态产业,改变以"高能耗为基础、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为集约发展模式,实现甘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地对我国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了具体部署。这是使我国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它不仅能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能推动各地区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区域经济新格局,并通过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地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最佳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从综合效应上给力,有力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主体功能区建设对边疆地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创新。由于受经济、社会、区位、生态环境和国防安全等特定因素的制约,主体功能区建设对边疆地区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主体功能区区域规划中的利益冲突,创建政绩考核与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协同。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构想,高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分布广泛,它们的主体功能都是提供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同时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面临着提供生态功能区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所以.该地区的保护和重建应采取包括广泛宣传青藏高原保护与重建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资源优势产业、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适度进行生态移民以及创设土地发展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随随 《淮海文汇》2013,(3):33-35,40
立足于建设东陇海线宜居型中心节点城市的发展目标,首先从城镇体系、产业结构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几个方面对新沂市空间结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新沂市空间结构存在着三大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及其所决定的区域空间发展方向,从实践和政策两方面对新沂市空间结构优化对策进行了针对性探讨,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对主体功能定位导向下的县域空间结构现状及其优化调整方向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同类地区空间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昭示未来,过去的财政形态中蕴涵着今后财政形态的基因,从中外财政形态演化的比较中,可以对财政改革的方向产生有益的启示。我国流行的国家分配论将中国帝制时代与西欧封建庄园制时代的财政都归入封建社会财政,对历史缺乏阐释力;公共财政论将公共财政看做西欧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的财政形态,也不符合历史与现实。从财政主体结构的角度,通过对中外财政形态的比较,可将中西财政形态整体概括为封建财政-帝国财政-全能财政-宪政财政-公共财政的演化过程,不同国家的具体演化过程又有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较长的宪政财政形态自然演化过程,而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帝国财政时期,对当前中国的宪政财政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公共财政是中西财政演化共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的框架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数理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将长株潭城市群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一般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主要表现在效率的背离、分配的不公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几个方面。政府的经济职能应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从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现象出发,确定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实施,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区域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但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如人的富裕与地区富裕之间的矛盾,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局部管理与全局管理之间的矛盾,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有待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国家新的区域管理模式,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会深化不同区域之间利益的不平衡.笔者从产业、人口迁移和公共服务支出等三个层面对不平衡性产生的机理进行阐述,进而认为主体功能区划的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于完备的区域间利益平衡机制,而生态补偿正是这些机制中的重要内容.生态补偿是诸多具有尺度性、区域性特征的政策、手段和方法的集合,针对不同主体其操作的原则和路径是不尽相同的.因此,笔者尝试性的针对主体功能区的特点,以平衡区域间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为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主体功能区间的生态补偿实施路径.从区域和局地两个层面,以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为基础,构建区域生态补偿体系,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经济,其本质要求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该文通过对主体功能区政策导向下绿洲城乡互动机制的研究,认为根植于交通网络的城乡产业互动是绿洲经济的崭新未来,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其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决定了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活动来进行干预和调节,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财政职能还存在着错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财政职能应界定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等。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战略转进的关键时期,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遭到了由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共同汇成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对现实,有必要评估世界经济危机对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消极影响,确认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应对经济危机的综合优势,特别是需要做出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走出危机阴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广东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在空间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式,对构建广东省未来发展新格局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广东省进行主体功能区划规划,以优化广东省发展空间为目标,提出“一圈、三群、四带”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