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城隍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民间神之一.自唐至清,华南地区的城隍信仰经历了一个逐渐繁盛的过程.城隍自宋被纳入国家祀典,经明洪武改制后,即具有民间性与官方性的双重特性.由政府正统化的城隍被华南人民所接受,与该地区原有祭祀城隍的传统密不可分,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社会特别是对边远地区控制的加强,以及地方社会对中央正统王朝的承认.  相似文献   

2.
从晚清到民国,源于传统的上海城隍信仰,经历了“亦官亦民”到“日益大众化”、“信仰一元”到“信仰商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信仰文化与商业文化在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中的博弈与重构。这些在信仰、仪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多元因素归结到同一象征点——城隍庙,便会呈现一种空间性的整合,使城隍庙社区成为具有传统气质的以信仰为内核、集文化、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可以看作城隍信仰与近代化过程中的城隍庙社区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城隍会》俗称《出地方》,是黟县旧时众多的迎神赛会的一种,在黟县已流传140多年。它与徽州地区古代的傩仪,有着很多渊源关系,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剖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明初城隍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序论在旧中国的城市中,城隍庙的存在甚为普遍。关于城隍庙的产生和发展,邓嗣鬲、那波利贞两位学者早在三十年代即已有过总括性的论述(邓35;那波34)。近年来,中村哲夫、约翰逊·戴维(Dayd iJohnson)等又有进一步的研究(中村76;Johnson85)。这些研究大多围绕着城隍信仰的产生,城隍神、庙的作用,以及历代王朝对它的封赠等问题,在时间上则主要集中在从南北朝到宋元时代。只有邓嗣鬲的研究较详细地论述了自城隍  相似文献   

5.
杨彦杰 《东南学术》2015,(1):239-245
安溪城隍信仰传播范围广泛,仅台湾一地,就有供奉安溪城隍的庙宇多达200余处,因此安溪城隍信仰的由来及其演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安溪城隍信仰大约在清乾隆初年就已经向民间转移了,嘉庆以后城关游城隍的规模盛大。这个变化与安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城隍成了安溪商人向外迁徙移动的保护神。而随着民间崇拜城隍活动的日益兴起,安溪官员不仅没有反对,反而予以支持和鼓励,这与当时福建省官府的立场大相径庭。因此,从安溪的个案看,官民之间在对待城隍信仰的问题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地方官员的容忍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利于安溪城隍信仰的发展和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福州城隍庙与闽台城隍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台两地众多的城隍庙中,福州城隍庙是较突出的一座。一方面,它建于省城,被称作“省都城隍”,而台湾在清代长期隶属福建省管辖,因此这座城隍庙在闽台众多的城隍庙中地位最高,非同一般。另一方面,该庙建造的年代也最早。据史籍载,它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比现在已知的全国最早的芜湖城隍庙仅迟四、五十年,居全国第二,为福建省最古老的庙宇之一,也是闽台两地城隍信仰的祖庙。因此,对福州城隍庙进行考察,对于深入了解闽台城隍信仰的起源与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依据实地调查所得的口碑以及乡土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的城隍信仰及其庙会活动由来已久。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是个多民族地区,其城隍庙会活动,是一种集信仰城隍民间祭祀、商品交流与民间技艺汇演于一体的、以隍庙为中心的民俗文化活动,反映了这一区域内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多元信仰,以及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火与文明     
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据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窃火给人间,宙斯下令把他用铁链拴在高加索山崖上,让老鹰啄食肝脏。中国的火神没有这么悲壮,反倒一路幸运,香火不绝,受到祭拜。中国人焚香祭祷始于汉,历史久远。中国的火神叫“祝融”,传说祝融死后成为火神,即火官。中国神界,历来官多,行政超编,非裁减冗员不可。中国古代崇奉三皇:盘古氏、神农氏、燧人氏。燧,一种矿石,可以敲击取火,故又称火石。传说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使民熟食。“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众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对…  相似文献   

9.
10.
唐代城市保护神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宗教的关系显示出时代的特性。来源于佛教的毗沙门天王呈现出游离佛教的态势,其神性的一部分逐渐分化为中国的民间信仰,神性的另一部分则与道教神祇李靖相捏合;起自民间的城隍神日益向道教靠拢,成为被道教整合的一位民间神灵。这种演变过程,既表明了城市保护神自身的发展态势,也反映出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的民间化走向。  相似文献   

11.
孝经之义。广矣大矣。识其微者。其惟张子西铭乎。夫孝始于不忘所生。推不忘所生之心。故敬宗。敬宗故可以收族。广收族之义。则四海皆兄弟。天下为一家。而与万物同归于天。故张子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圣人之教人。莫大于孝。其示民莫严于祭。易曰。观(?)而不荐。有孚颙若。传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祭者。所以充民爱  相似文献   

12.
楚祖是祝融,不但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楚人自己也承认。这是历史事实,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把文献中有关祝融的记载综合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许多矛盾,不易处理。在《海经》中,关于祝融就有二说,一说他是黄帝之后,另一说他是炎帝之后,这就影响到楚族的来源了。在黄帝之后的说法中,还讲重黎和吴回兄弟都曾居火正“为祝融”;不但正式否定了祝融是人名,连楚祖是重黎还是吴回,也成了悬案。再说火正,有的说能“光照四海”,简直是太阳之神,有的说是五行之神中的火神,显然两位都不是人。至于祝融的“其后八姓”,另一说是陆终六…  相似文献   

13.
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取祭"这种祭法,其主要用于祭祀先公先王和祈雨的祭祀中。学者一般将其与传世文献中的"槱祭"联系起来,这一点是正确的。只是对于二者之关系以及"取祭"的具体祭法和特点并没有详细的研究与说明。其实此"取"字乃是积聚之义,"取祭"乃是积薪燃之以祭祀祖先来祈雨之义,这一点在甲骨卜辞和传世文献中皆有印证,而非祭祀战神之羽祭。  相似文献   

14.
祭说     
□:字各家释祊,五期之?祭也。契文四期皆有?祭。五期不见,而有□祭。余以为□者?之正面形也。乃盛主之匣。契文中此□祭之地点在秘,在宗。所祀者直系五世之先王。字虽为方(见说文匚字注)却非说文祊,祊二字之义,所谓“门内祭先祖所傍徨也”。应释为祭於祢庙  相似文献   

15.
在殷墟卜辞中,燎为祭名.从新发现的甲骨文材料中,在殷墟晚期卜辞出现了"燎示"的辞例,说明燎与沉埋之典,是随时而有所改革,所祭对象亦有所不同.但在庙祭中,燎祭一直延续到商末.燎祭之典后被周族人所承袭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6.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传》曰:“妥,安坐也;侑,劝也”。案享、祀、妥、侑四字并列,俱应为祭名,妥字不应别为安坐之义。妥当读如堕,为堕之借字。《仪礼·有司徹》注“不绥祭”,释文曰“绥本作隋”。《仪礼·士虞礼》“不绥祭”,注曰“绥当为堕”。绥从妥得声,堕从隋得声,其字俱得通用。堕为祭名。《仪礼·士虞礼》“祝命佐食堕祭”,注曰:“下祭曰堕,堕之犹言堕下也。《周礼》曰既祭则藏其堕,谓此也。今文堕为绥,《特牲》、《少牢》或为羞,失古正矣。齐鲁之间谓祭为堕。”《仪礼·少牢馈食礼》:“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注曰:“黍稷之祭为堕祭”。《周礼·小祝》:“大祭祀,逆(齐皿)盛,送逆尸,沃尸盥,赞隋,赞徹,赞奠”,注曰“隋,尸之祭也也”。《周礼·守祧》:“既祭,则藏其隋”,注曰:“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藏之以依神”。据上所述,则助祭者以肺、脊、黍、稷等祭品授神尸,神尸以之祭,祭毕则藏其祭品以依神,如此祭祀仪式总名曰堕。  相似文献   

17.
古代祃祭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但在不同历史阶段,举行祃祭的时间、地点以及祭祀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先秦时期,祃祭的含义较为复杂,祃祭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军事活动;到了唐代,祃祭已经演变为一种祭祀军神的礼仪形式;宋以后,祃祭的对象基本上固定为军旗;直至清代,祃祭成了专祭军旗之礼。  相似文献   

18.
鬻熊是殷周之际的楚人。《史记·楚世家》记载:颛顼高阳氏之曾孙重黎,在帝喾时为火正,有功,席喾命之曰“祝融”。当时,共工氏为乱,帝喾命重黎诛之而不尽,帝喾就杀了重黎。后以其弟吴回为继,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孙曰季连。鬻熊即季连之苗裔。《楚辞·离骚》篇中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之句。这是屈原对自己祖先的追述。他说他是帝高阳(即颛顼帝)之后代。屈原是楚武王熊通的后代,当然也是鬻熊的后代。从《史记》和《楚辞》这些  相似文献   

19.
祃祭、祖道和陟祭为两周征役中所进行的土地祭祀之礼,祃祭用于王或天子军征前对所征之地的祭祀,祖道为军队出征时对先祖、道路进行祭祀,陟祭为经行高山时所行的望祀之礼.这些礼仪的诸多细节隐藏于《诗经》及其他早期文本中,汉儒不详其制,注疏有所抵牾,可考辨其制度,并分析相关诗作的礼义与乐义.  相似文献   

20.
古代祃祭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但在不同历史阶段,举行祃祭的时间、地点以及祭祀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先秦时期,祃祭的含义较为复杂,祃祭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军事活动;到了唐代,祃祭已经演变为一种祭祀军神的礼仪形式;宋以后,祃祭的对象基本上固定为军旗;直至清代,祃祭成了专祭军旗之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