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话侠义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源头始于南宋话本体公案小说,当时数量很少,仅有《青面兽》、《花和尚》等几篇。明代时白话侠义小说有10多篇,清代时借以清官断案为中心的公案小说、白话侠义小说获得新的结构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后,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描写清官和草泽英雄联手治理国家。反映了广大民众平等观念的增强,和希望振奋国威的爱国情结。本世纪初,侠义公案小说又发生裂变,产生了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对封建政权由依托到鄙弃;由崇尚性理之学到推崇科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侠义”的蜕变及历史定位——谈清代公案侠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故事模式和道德内涵表明 ,这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具有强烈的中世纪文化性质 ,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有较明显的落差 ,与同时期的以平等、民主为主要精神的西方文化 ,有对比强烈的时代差异性。此时期的侠文化是一种集体的愚味、集体屈服的产物 ,显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危机 ,它所代表的大众文化层面 ,与改革进取的精英文化层面 ,形成了鲜明的对应关系。在救国道路上 ,两者是背道而弛的。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明清以来的公案小说在进入晚清以后呈现出逐步衰落的发展态势。尤其在西方侦探小说译介并进入中国之后,公案小说更是被认为为侦探小说所取代,这一过程通常被形象地描述为"包拯与福尔摩斯交接班"。但在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此消彼长、前后更替的表层现象之下,两类小说之间其实产生了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文本纠葛和对话关系。通过对公案小说如何受西方侦探小说影响及其在文本内部发生的种种微妙变化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种影响并非是单向度的,公案小说反过来又潜在地、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侦探小说的理论和创作,二者最终形成"合流",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既包含着“公案”因素,又存在着侠义小说的因素,实际上它为后来公案小说的发展以及为公案侠义小说的合流奠定了基础。清代出现的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作品,继承了《水浒传》中侠义与公案结合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转化了侠义精神,成为从《水浒传》中分化出的一个新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6.
7.
《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巨匠蒲松龄倾毕生心血写成的 “孤愤之书”, 其中颇有几篇以案例为题材主体的公案小说佳作, 如脍炙人口的 《胭脂》、《冤狱》、《诗谳》等。评析这些作品思想上的进步倾向和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对于领略古代执法者 “仁爱为本”、“实心为政”的治狱思想, 汲取他们在具体办案中的经验教训, 促进法制文学的昌盛繁茂, 探讨法律文化与社会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 或许都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在《水浒传》中的侠客义士身上,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一种反叛与撼动。清代的公案侠义小说中,则是出现了反《水浒》的侠义精神的倾向。本应是游离在统治阶级之外的侠客们被纳入了统治阶层之内,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小说中的侠客义士们忠君色彩大为浓厚,而为民、爱民思想相对淡化。侠客的"义"重于生死的观念被"忠"高于一切的思想所代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是清政府针对时局采取的政策与手段对小说的影响,也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某些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侠义公案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本身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9.
苗怀明 《南都学坛》2003,23(1):66-69
文言公案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分属不同的话语类型 ,是不同文化类型的载体 ,在创作主体、写作旨趣、文本形态等方面皆有独特之处 ,主要表现是作者多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具有相当文化素养的文人士大夫 ,写作多源于个人内心表达与自娱消闲的需要 ,作品富有意蕴 ,字里行间透出较浓郁的抒情色彩 ,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著名荷兰汉学家、小说家高罗佩如何在中西两个文化、文学传统之间重新打造一个中国公案小说的面貌。从超自然元素、酷刑、性爱、插图、以及叙事艺术等多个角度入手,分析高罗佩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个案。  相似文献   

11.
在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众多作品中,《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堪称传统文学经典与通俗文学相结合的典范。阿加莎在这部作品中利用丰富的比喻、大量的细节仿效等文学手段,巧妙地将侦探小说与经典神话联系在一起,为读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现代的大力神。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侦探小说的产生具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渊源,但明治维新特别是二战后,日本的侦探小时发展迅速,社会推理小说成为世界侦探小说发展的第三次高峰,而中国侦探小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流派。中日侦探小说艺术成就悬殊,与两国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水平不同、法律体系的健全和法律观念的普及程度不同,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中国侦探小说要向前发展,一要走本土化创作之路,二要不断丰富小说的社会内涵,三要创作多层次的小说,以满足不同层次社会读者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3.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侠的兴起及其与小说的结缘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化特征特别是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义",才能对武侠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化存在作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悬念设置的主要技巧和方法:一是倒置设悬;二是连环设悬;三是隐形人设悬以及运用哑谜、切隔、反常、危局等方法来故布疑阵,营造氛围。由此说明成功设置悬念能给读者提供多层面的审美参与,成功的侦探小说可以承担起文学的多种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牙医谋杀案》为例,从破案模式、人物形象塑造和案件设计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特殊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埃德加·爱伦·坡是公认的世界侦探小说鼻祖。本文探讨了坡创作侦探小说的历程 ,所设计的侦探小说的套路 ,所塑造的侦探英雄杜邦形象以及它们对后世侦探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盛世武侠:大陆新武侠发展转型的第二阶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陆新武侠小说自2001年兴起以来,经历了衔接、调整的第一阶段之后,到今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就是"盛世武侠".盛世武侠是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大陆新武侠自身面目的展现,其文化特征和价值指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盛世的包容性与盛世的宏大气魄;二是盛世的发达性与盛世的灿烂文明;三是盛世的昂扬性与盛世的中国英雄.  相似文献   

18.
儒侠比较论     
儒家文化和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比较儒侠之间的关系可发现,在"圣""勇""义""知""仁"等方面"儒侠互通",而在群体与个体、理性与感性、道德与审美等方面"儒侠有别",而两者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冲撞和融合,导致"儒的侠化""侠的儒化",为设计新的理想人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的内部运作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传统文化中的学统、政统、道统的运作方式决定的,文学的雅、俗之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文学的文化意蕴决定了文学的性质和特点,也决定了一种文学形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创作繁荣之时,恰是"五四"精神影响深远之际,小说家们塑造了霍桑等具有"理想国民"特点的侦探或侠盗形象,并努力宣扬"科学"、"法制"等现代精神,试图将侦探小说作为市民的"通俗教科书"。因此,中国现代侦探小说体现了"启蒙性"这一本土特征。在"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中国侦探小说家通过作品对国民进行"启智"和"劝善"的努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