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世界     
明朝人沈石田收到朋友一盒礼物及一封信。信上说:“送上琵琶请笑纳。”沈石田打开盒子一看,却是水果枇杷。他笑了笑,赶紧写了封回信:“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无味”  相似文献   

2.
明人姚旅《露书·卷之十二谐篇》载: 沈生谓予有送枇杷与一(县)令者,错写作“琵琶”。令笑,口号曰:“‘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适有客在坐,足之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令大叹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4.
一、“摅写天涯沦落之恨”的《琵琵行》 歌行体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公元816年)写成的。全诗可分四段:一,写诗人秋夜在浔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了琵琶女;二,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三,写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四,写诗人的遭遇和感慨。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08,(3):62-62
求爱真难小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心仪的女生写好一封情书,他在最后写道:"我答好这份考卷,静候你的录取通知!"没过多久,回信来了,信上只有四个字:"名额已满。"小涛不死心,  相似文献   

6.
风情万种的女人是打火机,不解风情的男人是灭火器。二级士官王前进再次陷入惆怅,因为又一次收到女友的回信——一张白纸。这已经是她寄来的第208封信了。每次当他满怀希望地打开信笺,却总是"双手捧白纸,两眼望青天"。女友当年送他参军时,站在站台上,听完他藏在心底数年的真情告白后,神秘地笑着说:"我爸追我妈时,我妈写的每封信里都有一首藏头诗。我妈说,她所  相似文献   

7.
"琵琶"是汉语中典型的联绵字,构成这一联绵字的两个词都是有意义的。"琵琶"写作"枇杷",是因为它属木制品;写作"批把",是因为它用手弹拨;写作"琵琶",则是因为它是琴弦类乐器。不论是那种写法,作为汉语中的两个词,分别从语音上表示了该乐器或上下或前后的弹拨方式的语义,并且与弹拨时发出的声音有密切的关系。只因这两个字共同表示了一种具体事物,加上字形的改变,使其不能再单用,也不能再与别的词组合运用而成为联绵字的。  相似文献   

8.
曹林 《中华魂》2004,(6):52-52
坦白地说,笔者不懂经济,无学,更不是家,但对一些"懂经济、有学、成家"的经济学家却不敢苟同.这种认识来自一段做编辑的经历:当时版上有个经济学专栏,约请某经济学家主笔.写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学者便来信问询稿费情况,回信如实告之后,他便来信嫌稿费低,说以后不供稿了,信的其他内容便是教育我们寄稿费时如何帮他避税云云.  相似文献   

9.
刘涛在我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南朝散文研究》即将出版,屡次发电子邮件给我,希望我能为之写一序,偏偏我不爱写序。记得今年五月十五日,我给他回信说:"上次已说,上学期正是我教学任务最忙的时候","你不应忘记,这段时间,师生忙碌的景象吧"。  相似文献   

10.
0.1 本文论及的“破读”,与破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无关,专指改变字的读音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现象。 0.2 文中所举,只限见于扬州口语的破读。也属扬州口语但已见于字典、词书等书面纪录的(如“膏”,阴平为名词,去声为动词等),不赘述。 0.3 扬州话声调有五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调值依次为21、34、42、55、4。为行文方便,文中只作圈发。 1.1 清褚人获《坚瓠集》甲集卷三记了两个“错写琵琶”的趣闻,现录其一:“有人送枇杷于沈石田,误写‘琵琶’。石田答书曰:‘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乃知司马挥泪于江干,明妃  相似文献   

11.
友人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当年在黑龙江下乡的上海女知青,旧地重游。老战友专门请她到有农家特色的饭店用餐,而且专门拣"笨东西"吃:笨鸡、笨蛋、笨猪……味道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位知青返沪后,偶遇街市上  相似文献   

12.
问:有许多人相信水果偏方治病,比如用枇杷做成止咳膏,用杨梅核清理肠道,请问这些水果真的是神方良药能治病吗?答:有人认为,人们平时咳嗽喝的枇杷止咳糖浆就是枇杷膏做成的。还有人提出,既然枇杷做成膏能止咳,直接吃枇杷止咳不是更简便?此外还有枇杷粥、枇杷汁等等各种枇杷做法层出不穷。其实在医院门诊常有不少咳嗽后吃了枇杷反而加重病情的人,这都是传说误导了患者。因为枇杷酸中带甜,而酸与甜是咳嗽者的饮食大忌,所以吃枇杷还有可能加重咳嗽。至于枇杷果做成的枇杷膏被说成是止咳圣品。更是无稽之谈。我们平时咳嗽时喝的枇杷止咳露等,根本不是用枇杷果实做的,而是用枇杷叶制成的。枇杷叶,其味苦,性微寒,人肺、胃经,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不止等病症。正如《食疗本草》所谓:“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本草纲目》所谓:“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  相似文献   

13.
李艳鸣 《社区》2012,(24):33-33
生枇杷做成膏是止咳圣品?无稽之谈! “现在正是吃枇杷的时候,我先后两次买了十多公斤枇杷,自己亲手做成了枇杷膏,竟然比外面买的果酱还好吃。”日前。一则“舌尖上的枇杷膏一—止咳圣品蜜炼枇杷膏”在网上颇流行,引得无数网友竞相仿效。甚至有人猜测。人们平时咳嗽喝的枇杷止咳糖浆就是这样做的。有人质疑,既然枇杷做成膏能止咳,直接吃枇杷止咳不是更简便?此外还有枇杷粥、枇杷汁等各种枇杷做法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元稹与管儿     
<琵琶歌>和<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一)>的准确解读是揭开元稹与管儿真实关系的关键.<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一)>中的"李著作"与"李十(一)"为同一人即李建."花下音声是管儿"之"音声",只应解作"音声人", 而不应如吴伟斌那样释作 "莺声",也不应象程国赋那样释为"琵琶声".管儿是李建的"音声人"(供娱乐使唤的侍妾).<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一)>是元稹借管儿在春花明月之夜对李建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朋友李建的想念之情.<琵琶歌>是元稹借写"管儿"怀才不遇的命运来抒发自己因屡遭贬谪而产生的抑郁愤懑情怀.元稹与管儿相识应在元稹任校书郎(803-805)后的第二年即贞元二十年(804 )的春天,而不是如吴伟斌所说的在贞元十一、二年(795-796).元稹与管儿之间不存在恋爱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8,(10):38-39
我的狗不识字布朗夫人:哦,亲爱的,我把珍爱的小狗给丢了!史密斯夫人:可是你该在报纸上登广告啊!布朗夫人:没有用的,我的小狗不认识字。"汤姆的借口老师:汤姆,你为什么每天上学迟到?汤姆:我每次路过拐角,一个路标上面写着:"学校——慢行。"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写作训练起步晚在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只重视识字教学,而忽视了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教学一个字,能写上几遍几十遍,达到会读会写之目的。这种做法是不完美的,因为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识字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应与词语、句子学习结合进行,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农村低年级教学正是割裂了它们的关系,为以后的写作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看《骆驼祥子》,觉得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描画得不够“丰满”。于是我给老舍先生写了一封信,谈了我的意见,询问一个问题。谁也没有料到,信发出后不久就接到了老舍先生的回信。 看了老舍先生的亲笔回信后,我欣喜异常。信是竖行红格,天头上印着红字:“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纯 《老友》2013,(9):41-41
婆婆不识字,所以我总觉得和她没有共同语言。平时我和婆婆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询问一些家庭琐事。虽然我们表面上很和睦,但在心里,我还是觉得难以沟通。有一次,我给一家杂志写了一篇关于婆婆的文章。我女儿看了,拿着样刊跑过去,兴奋地对婆婆说:"奶奶,我妈妈在文章里写你了。"婆婆听了很开心,拿过样刊就看。她看了两眼,问我女儿:"在哪  相似文献   

19.
一.要重视课堂语言笔者一直尝试追求教师语言的课堂效果.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两句名句时,笔者为突出琵琶女的女性形象特点,作了一次对比.我说;“如果一听有人询问,便跳将出来,大唱一声:‘某家在此!’那就不是琵琶女了,而是黑旋风李逵.”当时,学生都发出会心的微笑.课堂上偶一为之,学生能精神一振,语言的魔力,可见一斑.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语言示范”.  相似文献   

20.
王翰的《凉州词》原诗是: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人对这首诗的分析是:“诗写边塞军队生活的一个场面:战斗归来,营中已备好美酒,弹起琵琶,催促大家畅怀痛饮。你可不要笑我们喝得醉卧沙场,要知道能从战场上平安回来,实在是不容易啊!”这已有些认为是悲观情调了,更有人进一步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