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众传媒在“犀利哥”事件中的消费主义倾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对"犀利哥"事件的热捧和关注,反映出媒介在消费主义文化空间中逐渐把文化定位成商品来促使大众消费的倾向。传媒的这种消费主义倾向一方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形成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的同构共荣,另一方面因其不可剥离的娱乐消遣性,造成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误读和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2.
文化时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转型期文化消费演变成一种文化时尚。文化时尚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形态、体现着文化发展某种趋势的文化存在形式,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等特征。大众传媒是文化时尚生产、传播的主要策源地。文化时尚存在着消解文化精神的倾向,对其需要理性地、正确地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调查大众传媒对利川市土家族节庆民俗文化的影响,发现由于受众在媒介接触内容、接触目的以及对媒介的依赖性程度上的不同,使他们在对传统节庆民俗文化变迁以及接受外国节日的态度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媒介接触行为越多,对待非本土文化的态度就越趋于开放,在行为上也更容易进行模仿.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需要社会成员对政治的普遍参与和对社会问题的普遍关心。社会成员通过传媒获知各种信息 ,并在大众传媒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公民权利中最主要的政治权利——话语权和知晓权。然而 ,大众传媒要受到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传播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新闻传播环境的优劣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享有状况 ,决定并影响着媒介和社会成员话语权的实现。重视研究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关系 ,分析新闻传播环境对话语权影响的因素 ,对于媒体正确认识和行使话语权 ,充分实现社会成员的话语权利及其他政治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我国流行音乐从开始起步直到现在都与大众传媒密不可分。大众传媒是流行音乐广为传播的平台,扮演着启蒙者与开路先锋的角色。大众传媒又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流行音乐,致使流行音乐的种类、题材、形式、构成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因此,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有着深层次的影响。这种影响缘于它们都是现代大众文化工业的一部分,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愈趋深化。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基于鲜明的活态流变性,非物质文化在生成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他者的误读及制度因素等,其意义经历着不断的变更。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各种媒介的参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意义上成为大众文化,而商业开发和大众传媒对其进行的利用与形塑,使遗产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初的内涵,为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代社会转型中政治与文化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说明在社会转型中政治与文化的互动关系,首先对"政治"与"文化"作了特别的界定.然后指出,在近代中国,由于内外环境的巨大压力,政治觉醒被提到首位.但每一次政治觉醒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觉醒.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更新.反过来,文化上的觉醒,也总会促进政治变革.如戊戌维新运动前后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的传播对辛亥革命与立宪运动都起到了催生和促进的作用.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则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和促成了国民党的改组,从而造成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由于近代中国政治觉醒的优先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文化领域中长期存在的泛政治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构建着当代的审美观念,导致了转型时期审美观念时尚化、审美要求泛化、审美意识世俗化、审美认知图像化,文学审美从传统的纯审美而进入了泛审美的时代。在大众传媒的文化霸权逼迫下,文学从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到接受方式都深深地带上了大众传媒的技术特性,作品大量增加审美消费比重,模仿成风,尤其是小说主动"触电",剧本化倾向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发生于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为案例,详细分析了《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美国公共舆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以及在这段时间内的美国对华政策,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美国的大众传媒、公共舆论与美国对外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统设定了大众传媒的议程;政府官员通过大众传媒设定了公众议程;公共舆论的变化是大众传媒的报道增强了公众对中国的成见所致;公共舆论和对外政策似乎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重合。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在当下文化中占据着引领地位,而且已在很大程度上拓殖了儿童文化,童年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儿童溜入了广阔的成人世界——一个充满了危险与机会的世界”,“我们必须有勇气准备让他们来对付这个世界,来理解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虽然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却与延安文艺以来的“大众文艺”大相径庭,既不是大众的文化,也不是文化的大众化,而是与西方“文化工业”同质的商业文化。电视大众文化正是这种商业文化与大众传媒、技术传播共同制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论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媒介是受媒介权力主体控制的。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这是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相背离的。"对控制的控制"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确定大众媒介权力的合理限度,依靠社会力量对大众媒介权力的主体行为进行控制,实现大众传媒的良性秩序。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背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 ,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可以预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大众百姓闲暇时间的增加 ,社会对大众文化的需求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毫无疑问 ,大众文化的普遍流行 ,已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围绕大众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生成背景、现实发展及其走向等问题 ,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强迫性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强迫性的批判,主要是基于以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媒介提出的;而随着媒介背景的演变,即因特网这种新型大众媒介的介入,大众文化的强迫性明显减弱。为了对这一发展趋向有所认识,需要在当下语境中重新思考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零食正在成为我国高校校园中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它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教育者的话语权,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挑战。而为了有效开展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进行文化控制,对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进行建构,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启蒙,作为中国近现代崛起的文化范式,实质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与过程,它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进化息息相关.大众传媒与中国启蒙运动的关系经历了建构时代与解构时代的更迭.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进行,大众媒介在对启蒙形成强大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它将迎来一个传媒英雄协同思想大师为主体、多向传播、多元共融的温和的启蒙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论大众文化消费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消费是现代人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进行精神状态的自我调整,充实感情和复归人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大众文化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消费的大众化浪潮,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大众文化也成为大众传媒时代满足大众闲暇时间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最好形式。大众文化消费有其独特的消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影视内容生产与新媒体组合引起了文化产业的泛媒介革命,带来文化产业转型的文化创新,对以广播影视为创新引擎的泛媒介革命与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影视由审美创造的修辞工具转向内容生产的文化产业创新工具,网络文化的新媒体带来了科技革命、资源动员、知识生产、艺术创造、创意修辞和符号再现,对知识经济的内容生产、新媒体的文化变革、文化产业的转型创新以及泛版权经济的创新发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化是现代性的内涵 ,作为一种思潮 ,从经济发展、民主政治、人性发展传播媒介等不同层面激发大众文化的流行。通俗读物、流行音乐、影视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三大形式。在本土化语境中 ,必须辩证地认识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语境下,西方主要是英美,其文化研究和批判的对象不再是“精英文化”,而主要是大众消费文化。大众消费文化随当今传媒起舞,颠覆了艺术领域隔离于大众文化其他领域这一固有观念。文章试以当代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探讨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消费文化镜像,并对当代中国大众消费文化镜像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