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因果性问题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当代对心理因果性的探讨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回应各种关于心理因果性的怀疑论的挑战;二是在物理主义、自然主义基础上揭示心理因果作用的内在机制。尽管心理因果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但当代心灵哲学在回应怀疑论挑战时,对心理因果性的本体论地位、可能性根据以及心理内容的因果性等问题的探讨,不仅触及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而且也为我们了解心灵奥秘、拓展哲学研究的视野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因果性问题从古希腊到现在一直吸引着一些杰出的哲学家的注意。它过去曾得到了自然科学尤其是经典物理学的有力支持,但在本世纪30至50年代却遭到了现代自然科学中的量子理论的非难。于是,哲学家(包括科学家)以为它将随着量子理论的产生而在科学和哲学中消亡了。其实不然。量子理论并不是要否定因果性,而是要清除因果性概念中的机械决定论的成分。加拿大著名的哲学家、当代精确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里奥·邦格则十分敏锐地看  相似文献   

3.
波普对科学理性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尔·波普 (Karl· Popper 1 90 4— 1 994)是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主要代表 ,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其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讨科学知识如何增长的问题。在他看来 ,任何理论都是一种“假设”或“猜测”,并且在“反驳”中得到进步。为此 ,他反对归纳法和经验证实原则 ,提出了反归纳法、证伪原则和“猜测与反驳”的知识增长模式。他的科学方法论弥补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某些不足 ,如把科学知识当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但其机械性和脱离科学常规的倾向又为历史主义学派所批判  相似文献   

4.
论作为哲学的科学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古代到近代 ,西方哲学都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哲学与科学都是因果性的知识形态 ,即以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知识。哲学当然是科学这是西方人的素朴的信念。休谟否定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使科学的哲学如何可能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黑格尔站在传统哲学立场上 ,从思辨的理性出发 ,建立起科学的哲学 ,在黑格尔那里 ,哲学不仅“当然是科学” ,也“必然是科学”。作为哲学的科学概念在传统哲学中的嬗变促使我们对哲学与科学及其关系重新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理论语言学的科学方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语言学是一门还不广为人们所知的学科,但它在西方历来被看作人文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美国语言学会会长葛林伯格(J·H·Greenberg)1973年总结了科学史的发展,曾指出“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科学工作者往往从语言学得到启示,触发本学科的思绪,提出本学科的新方法。最早的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式逻辑,就是以语言研究为基础的,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在论述现代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时,列有“现代物理学中的语言和实在”的专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中,语言也增长了”,“我们发展了一种科学语言,它可以作为与科学知识新增加的领域相适应的日常语言的自然扩展”。海森堡把语言学和逻辑学看得同样重要,都把它们看作物理学哲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代语言学的代表理论之一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它最早集中体现在《句法结构》一书中。书中除了提出三种理论模式:简单的通讯理论模式,直接成分  相似文献   

6.
精神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重大哲学和科学问题。在哲学上,它以心身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代心身问题研究中,加拿大哲学家马里奥·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精神理论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试图在当代心身问题研究的背景中考察邦格的精神理论,进而揭示它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一、突现的心理神经一元论 邦格的精神理论,是在系统世界观的基础上提出。他认为,在宇宙进化的现阶段,有5个不同的系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和技术的,它们构成一棵系统树:  相似文献   

7.
因果与概率     
自然界只受因果关系支配的思想曾长期占领了思想界。概率观的兴起,动摇了因果观这种至尊的地位。本世纪早些时候,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其它一些哲学家,如卡尔纳普(R·Carnap)、巴赫(H·Reichenbach)、石里克(M·Schlik)等曾就因果性与决定论、规律和概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在”与“符号”,是当代哲学讨论的两个热点。M·玻恩在对现代科学成果的思考中涉及了这两方面问题,并把两者统一起来,构成了他的哲学的中心部分——符号实在观。这一理论有许多可取之处,也有逻辑上不明晰的地方,本文将对之作出分析。M·玻恩是二十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在理论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上多有建树,但他没有满足这一点,而是努力把自己掌握的科学理论上升到哲学观的高度。如他  相似文献   

9.
休谟哲学的认识论是围绕着因果性问题展开的。休谟断定,人们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理论以及因果观念都是建立在因果联系的基础上的。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因果观念,是通过观察和经验,发现对象之间有着某种恒常的结合。甲物的出现,总是有乙物相随而来。久而久之,人们的心中形成了一种“信念”或“习惯”,看到甲物的出现,便期待  相似文献   

10.
李荣 《齐鲁学刊》2006,1(2):124-127
“实践”并非是一个其义自明的概念,它需要一定的理解框架,对马克思实践观当代超越性的解读亦是如此。马克思实践观对近代哲学所进行的变革以及它在当代哲学中所产生的效应是广泛而深刻的,仅从“他者”向度来看,一方面它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对近代主体哲学的超越,另一方面它在与当代哲学对话过程中先期范导了哲学的当代转向,这是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所具有的超越性之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1.
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缘由、根据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山 《江汉论坛》2002,42(10):49-52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是作为“问题”被人们提出来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梳理解答:一是“问题”提出的原因,二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根据即它何以具有当代性,三是如何阐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即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的转换,唯有交往实践观才能科学解答主体际难题;三、交往实践观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对实践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和科学规定。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客观的活动”;列宁把实践称为“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认为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环节”和“交错点”。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把实践的含义科学地表述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指出实践就是“做或行动”,是“人类  相似文献   

14.
一有一个问题曾引起两位大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当面激烈争吵。引起他们激烈争吵的问题是:有没有哲学问题?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947年初,波普尔从剑桥道德科学俱乐部收到一份邀请书,邀请他宣读一篇关于“哲学疑难”的论文。“哲学疑难”是维特根斯坦的一个用语,它的隐含前提是:哲学中没有真正的问题,只有语言上的疑难。这恰恰是波普尔最讨厌的一个论点。波普尔为了正面阐述自  相似文献   

15.
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问题被学界以很不同的方式解读着。大多数人从逻辑的角度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归纳的合理性问题;有人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因果问题;甚至还有人从道德哲学的向度把它解读为“是”与“应该”问题。但历史脉络告诉我们:前休谟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归纳的怀疑是基于归纳结论不是可靠的知识。休谟所处的学术情境使他不能不研究知识的来源和标准问题。休谟问题的论证语脉及表述语言也向我们提示: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这种知识论解读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能整合甚至解决科学假说选择与确证等哲学问题,对三大归纳悖论的解决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把贝耶斯型的概率归纳逻辑与当代知识论直接关联起来,甚至有望在这两者的交叉研究中在知识接受层面上洗刷休谟问题这一“哲学耻辱”。  相似文献   

16.
<正> 当代科学发展对哲学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突出地表现在对因果理论的重新解释和构造上.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因果关系,是因果理论的中心主题.当代科学对传统因果理论的诘难正是从这个主题入手.其中主要涉及对因果时空次序的认识及事实证明问题.一因果关系的时空结构(次序)问题就因果理论发展的历史来说带有表象性的特点,依靠它,人们才可在现象层次上把握、认识因果关系.古人是从有规则地重复出现的、有前后次序的现象中首先确立因果联系的观念的.长期以来,前因后果的时序被当成是必然的信念,作为说明因果关系的一个前提,没有人从科学上说明其之所以成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7.
一哲学形态观,实际上是一种元哲学观,它把哲学当作内容与形式具体历史统一的、有血有肉有分有合的动态过程,从全面、总体的角度加以把握和概括,从而实现对哲学的自觉反思和自我观照。众所周知,在哲学史上,每一个哲学家,不管他愿意与否,都必须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依据对此问题的理解,他们才能展开的哲学讨论和分析,并建构出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其实,对“什么是哲学”的回答就已经包含了哲学家本人对“哲学形态应该是什么”的看法。的从哲学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旧的哲学形态观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形态观提出和阐发,标志着哲学形态观的伟大革命,从此哲学形态观进入了一个真正科学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论因果的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上曾经有过“因中有果”与“因中无果”的争论,并存在着“因大于果”和“果大于因”两派对立意见。这就是“因果同一性”问题。它问却结果的内容是否与原因有关,或是否由原因所给予、所转化的?这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和科学问题,涉及到世间事物之由来的根源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而把自已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就是实践的哲学,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生活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回答历史实践所提出的重大问题,把改造世界、“使世界革命化”作为哲学的最高宗旨。所以,注重哲学的应用,用哲学理论对客观世界进行积极的改造,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没的铎观要求,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性,是由它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本文仅就哲学应用的若干理论问题,谈一些探讨性的、极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从权力/知识观点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知识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期以来,当代西方哲学思想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转变。其中之一就是在文化意义的背景下对知识、言谈、真理和权力关系的独特而全新的探讨。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用来增强人的能力的,它能够带来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而培根提出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在当代哲学中获得了一种新的解释。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指出,知识是权力的工具,因此知识随权力的增长而增长。福柯则进一步否定了知识、真理的“客观性”、“纯洁性”,认为权力与知识是直接相互蕴含的。权力不是知识的障碍,权力产生知识。同样地,真理无疑也是权力的一种形式,从而为知识/权力观的当代反思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