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把扎西达娃的创作以198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那么1985年以前的小说就是他的“早期创作”。扎西达娃的早期小说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是他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由于扎西达娃具有很强的艺术开拓意识,他的早期小说中还具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如意识流、蒙太奇等,这为他后期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昆德拉“思想型”写作风格之外,提出其“行为艺术”式风格定位.将关注窗口锁定于《庆祝无意义》,试图深入剖析其文本结构与创作策略,希冀由此抽离出“行为艺术”写作风格的机理,为文学创作行为提供方法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从“伊戈尔远征记”的辉煌以后,俄罗斯文学有了长达百年之久的消沉,长时间停滞不前。从此,俄罗斯的文学到了盲目模仿西方文学的时代。直到普希金及其思想的崛起,在30年代完成了俄罗斯文学的蜕变和独立。俄罗斯文学摆脱西方影响的标志就是普希金完成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探索并创作出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文章。并在这儿之后,普希金在俄罗斯的文学史上带上了浪漫主义的标签,为俄罗斯走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4.
明代在重视兴办学校和“教化为先”理念的影响下,各民族文化交融日益深入,少数民族诗文创作进入了繁荣期,各民族文学的交融进一步深化。在中原文学的影响下,明代少数民族文人队伍持续壮大,以汉语诗文创作为主要形式的书面文学渐成主流,并以家族文学为单位呈现出团块式发展的局面。文章在介绍明代多元化的少数民族作家、家族式的文学创作群体等明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概貌的基础上,试图再现明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地域特色鲜明、诗歌创作中的宗唐倾向明显等风貌,并从民族文教政策、边地移民政策及科举制度等方面对明代少数民族诗文繁荣的人文生态进行考索,以期描绘明代中华文学交融一体的缩影,再现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普遍以神话题材为主导,然而这一格局却因“现象级”作品《雄狮少年》被打破。这部影片以三维动画技术为支撑,对现实主义题材进行深入刻画。本文探究《雄狮少年》的技术话语与美学形态,分析电影中显性与隐性两种技术语言的应用逻辑,指出其影像外“真”而内“奇”的美学特点。并进一步阐明当代中国动画的发展需要对现实主义的观照,其技术美学需要将“奇”与“真”结合。  相似文献   

6.
文坛奇迹──纳西族古稀老人王丕震10年创作67部长篇历史小说72岁高龄的纳西族老人王丕震自退休后开始文学创作,10年间一气呵成67部长篇历史小说。“猪”年伊始,他又开始了第68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王丕震生于云南丽江县大研镇的一个纳西族读书人家,自幼...  相似文献   

7.
《欲望号街车》是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作者试用文学审美维度的表现说和实用说,分别对女主人公的“欲望”和作者的创作欲望及动机进行解读。女主人公的“欲望”表现了与作者生活中的欲望之间的映射关系;作者创作该剧的欲望在于,他渴望社会对他的性取向宽容,而这种渴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奢望、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欲望。因此,《欲望号街车》的主题隐喻可概括为没有“欲望”的欲望,是文学创作的社会理性和人文关怀之间张力的悖论和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法国绘画创作在19世纪可以说是异彩纷呈、革新不断。在19世纪之前已经产生了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后就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属于文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最早在18世纪德国作家席勒的作品中就有所体现,但是法国画家库贝尔是最早在美术领域体现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于19世纪40年代产生,直到19世纪末。本文首先说明了现实主义在美术领域中产生的原因,然后以19世纪法国三位现实主义经典画家为例分析解读其作品,希望人们对现实主义绘画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具有一个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陆地是壮族作家中使小说创作发展成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壮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民歌民谣,壮族文人的文学创作则多是古体诗词和古文。本世纪初叶小说创作才成为壮族文学的一种样式,较早的小说家要算韦杰三。由于历史原因及作家本人生活环境和经历等因素的限制,韦杰三的小说创作还处于萌芽和尝试阶段。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较为狭窄。除了反映“穷乡僻壤里小兄弟们的呼声与酸泪”外,较多地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作品仍然停留在  相似文献   

10.
丹珍草 《西藏研究》2023,(5):43-52+160
当代藏语文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展示中国文学“大文学观”的重要内容。藏语文学承接1400余年的藏族书面文学传统,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特性。新时期以来,当代藏语文学出现的一批优秀藏语文作家,他们能同时用藏汉、藏、英等多种语言文字创作,且有意识地采用现代藏文进行创作,使藏族原有的格言诗、寓言小说、说唱文学等传统文体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受到藏、汉、英等多语言阅读世界的关注与研究。藏语文学自身携带的古老的诗性智慧,从慈悲利众到诗意浪漫,作品充满情感力量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将藏语文学创作的“地域研究”和“族群个性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需要不断拓展藏语文学的边界,以建构多民族共同体诗学。  相似文献   

11.
益希单增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1980~1984年,传统恪守期。创作题材及方法主要是革命现实主义,即突出阶级立场和文学对社会的真实反映。2、1985~1989年,沉寂探索期。其创作除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显得更加成熟外,也吸收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开始了在小说创作手法方面的初步探索。3、1990~1999年,多向新变期,亦可看作是其长篇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在这一时期,益希单增除了继续着他写西藏人西藏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之旅外,亦从多方面努力寻求着他创作困境的突围路径。4、2000年至今,再度回归期。其创作数量明显下降,创作风格进一步趋于平实,作品倾向于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是现代戏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将现实主义手法融入戏剧中是新时代戏剧的一大特色。艺术生产需要对焦现实题材,攻坚克难,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玩偶之家》《人民公敌》都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品,《玩偶之家》主要以家庭背景为内容,进而围绕家庭和婚姻等问题展开情节,包括社会与道德。《人民公敌》则是通过对污染事件调查中,通过一系列的事情,从而引出人们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的博弈,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旨在对人物刻画、剧情发展、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更多教育者将教育落实由“教”与“学”转为“创作”,尤其是文学艺术类相关教育的“创作性”要求更高,例如舞蹈创作、音乐创作等。舞蹈创作,旨在通过创作者的主观审美意识对客观世界作出反映,表达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与领悟,既是创作者自身情感的寄托,也是创作者看待某一事物的真实态度。因此,舞蹈创作离不开“内容”“形式”“情感”,内容真实反映创作主题和情节等,形式真实反映创作内容的物质外化形态,情感则集中表达创作者的内在感受。而人们进行舞蹈欣赏时,首先最直观的舞蹈接触就是舞蹈形式,所以所有舞蹈作品都会通过准确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形式接触的方式满足观赏者的感官需求。故而,舞蹈形式是舞蹈创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以舞蹈《可咸可甜》为例,深入解读该舞蹈的形式,简要体悟该舞蹈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并针对该舞蹈创作中的问题及诱因进行解读,提出现代舞蹈创作形式的优化路径,以期推进我国现代舞蹈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和宗教问题是藏族学创作的焦点和两大主题 ,如何使藏族文学创作较为真实和客观地反映藏区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 ;如何冲破民族宗教的固有束缚 ,体现和引导当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素质及道德观念 ,从而达到净化人的灵魂 ,陶冶人的情操之目的 ,文章以科学求实的态度 ,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对藏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宗教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是现代戏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将现实主义手法融入戏剧中是新时代戏剧的一大特色。艺术生产需要对焦现实题材,攻坚克难,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玩偶之家》《人民公敌》都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品,《玩偶之家》主要以家庭背景为内容,进而围绕家庭和婚姻等问题展开情节,包括社会与道德。《人民公敌》则是通过对污染事件调查中,通过一系列的事情,从而引出人们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的博弈,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旨在对人物刻画、剧情发展、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发展和演变都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变革在推动文学艺术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学作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十七年中的女性作家创作涉及各个领域,用文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生活现状,虽然受到规范的限制,却也不是纯粹的平淡。在这一点上,女性作家和同时期男性作家的创作倾向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从十七年时期女性文学创作萌芽入手,十七年女性文学受到政治意识和政治时局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十七年女性文学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发展和演变都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变革在推动文学艺术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学作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十七年中的女性作家创作涉及各个领域,用文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生活现状,虽然受到规范的限制,却也不是纯粹的平淡.在这一点上,女性作家和同时期男性作家的创作倾向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从十七年时期女性文学创作萌芽入手,十七年女性文学受到政治意识和政治时局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十七年女性文学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8.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观念,既是创作主体进入审美创造的心理态度,也是创作客体与自然对象之间建立的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观照。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在“虚静”观的影响下,以“虚静之心”作为察道观物的创作心理,将黄山实景与自我心境相结合,以“虚静”的审美意象展现了遗民画家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隐逸理想,在当前浮躁喧嚣的时代值得山水画家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十年动乱,各民族的作家、诗人和人民一道,用大山一样的情怀,默默承受着雨雪冰霜的摧残。灾难孕育着成熟。粉碎“四人帮”后,从历史的板结状态中走进新时期的各族作家、诗人,怀着再一次获得解放的心境,迅速投入解冻了的当代民族文学创作中去。这里要强调的是:文革前十七年的当代民族文学,是处于各个民族基本各自为阵的创作状态,自发地养育和造就了当代民族文学的成长。而新时期的当代民族文学,围绕普及、培养、提高的方针,在有组织、有步骤的发展壮大。 1979年,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了民族文学委员会。 1980年,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同年,专门刊登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刊物《民族  相似文献   

20.
文坛为了迎合世俗,逐渐走向虚无和荒诞,很多黄色、灰色、黑色的东西充斥文坛,污染了洁净的创作领域.凡是有良知的作家都应该多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文学创作作出明确的价值选择,还文学以绿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