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价值观是网民基于自身需要对网络价值以及创造、享受网络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点、心理、行为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形态,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生成有其必然机理:大学生的数字化生存创造了网络价值观生成的现实必然性;社会既存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体系向虚拟空间的渗透,为催生网络价值观提供了养料;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作为网络主体的信息获取、网络社交、个性自由需要,则是网络价值观生成的内在动力。正确把握并合理利用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生成机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论人格形成与价值观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格及人格形成、价值观念及其特征入手,阐释了人格的基础和核心是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人格结构有浓烈的社会取向和他律取向的特性。价值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核心。它有社会历史性、自发性、稳定性、主体性和阶级性的特征。人的价值观念作用于人的活动的中介是人的人格。本文以价值观念的社会性决定人格的求同性,主体性决定主体人格的异质性,相对稳定性决定人格的稳定相对性等三个层面,完成了人格形成受价值观念制约的关系论述  相似文献   

3.
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异同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主体意识已是哲学研究的热点。但是,不少论者都用自我意识的概念来界说主体意识,把主体意识简单等同于自我意识。我认为,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不能直接划等号。认识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和联系,这对于科学地界定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各自的含义以及将主体意识的研究引向深入都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在产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反省意识,是人对自身的属性、个性、状态,活动以及自身与外界关系的意识,即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主体意识则是人自立为主体并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从时间的序列看,自我意识先予主体意、识而产生,主体意识则是后起的,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简言之,主体意识并不是任何现实的人(包括那些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有的。个体意识和人类意识的发展史都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党员自我意识是党员对自己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特殊的主体地位的一种确认,是党员对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所应尽的社会职责、所应有的阶级立场、所应取的人生态度和所应确立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一种自觉,它是人的自我意识在其社会历史内涵上的扩展和升华。人是世上唯一的自为存在物。唯有人才能从浑为一体的自然界中分离出自我并意识到自我。人的这种对自我的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一种相应的动机和确定的目  相似文献   

5.
教育价值观的传统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有其自身的价值。教育价值是教育能够满足、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即教育对于人的意义。教育价值观是教育价值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即教育对于人的需要意味着什么。教育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说,它不可能摆脱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也不可能摆脱主体认识水平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环境,就会导致性质相异的教育价值观的产生。但是,某种性质的教育价值观一旦形成并且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直接目的时,这种价值观就会对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起到定向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与探讨教育价值观问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6.
所谓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追求。价值取向指的是人们对价值的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或指向,是价值观与具体行为之间的中间状态。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程度,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是自身人生价值观迅速形成的阶段。研究、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计划经济已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转轨必然带来文化的转型。文化转型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南北朝、五四运动几个时期都发生过;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是影响最大的文化转型时期。一个民族的文化,其灵魂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文化转型最主要的标志是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文化价值观是世界观与人生观中的轴心和灵魂。价值观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价值观有主观性、导向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是人的行为的最基本的内部指针,而且是个有结构的系统。在价值观这个系统中,我们认为主要有价值心理、价值认识、价值标准和实现价值的手段等四个层次。价值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包括人的欲望、兴趣和情感等,基本上属于对价值的感性认识。价值认识属于理性认识,主要包含理论、道德,意志等,其中理想居核心地位。因为它能满足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所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女性意识与妇女成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内在动力.文章重点分析考察了三种主要女性意识与妇女成材的关系一、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二、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三、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其中,主体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关键;自我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前提;平等意识是妇女成材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价值取向,是指人的价值观念的指向,也就是人们认为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无价值,也可以说是人们对事物的利弊、是非、善恶或美丑的评价。价值取向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也与人们各自的地位、需要、利益、志趣、知识等社会个体因素有关。换言之,价值取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通常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同时,人们处于不同的地位上,具有不同的利益,需要知识等,通常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的价值取向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人的社会化程度的直接反映,是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0.
论现时代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自身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其他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作为现时代的主导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民社会价值观念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是通过有效的整合,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注入未来公民社会价值观念之中,确立一种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观体系强调以个体自主为前提的群体价值观,以经济价值为本位价值,发挥社会政策的调控作用,优化价值调控主体,使社会的各个部分都能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视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个体在已有价值观念基础上,不断探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似之处,并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从而指导和约束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其形成过程包括在意识层面进行的从认知到认同的外显认同阶段和在无意识层面进行的从认同到内化的内隐认同阶段.在前一阶段,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心理成分参与其中,并且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后一阶段则是在反复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习惯化的反应模式,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要真正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同时兼顾,不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3.
意识是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它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社会发展的人所固有的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意识的对象不仅是外部世界,而且也是主体(意识的载体)本身。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有着自我意识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自我意识的成熟才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才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野。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意识着的存在。需要指出的是,人的意识往往以自我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着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幼儿时期所遇到的那种“我”与“非我”的区别,就是在人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实现的。纵览意识观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价值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 ,认为价值观念体系是一种认识论。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 ,更是一种自我意识。价值观念体系是未来社会人们重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变革传统的价值观念,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需在形上层面反思塑造生态价值观的前提问题。生存论根基的前提思考表明,生态问题是一个复合性、关系性的人的问题,而生态意指人类生命诞生后“生命体的存在态势”;价值观视阚的前提清理表明,价值是人追求自身本质生成与丰富的目的物,应超越物性价值观,以一种真实的人性价值观作为塑造生态价值观的观念前提;自觉意识语境的前提探究表明,立足于“人的观点”的思维方式,生态价值观是人的一种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基本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和全面反映,是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的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现实依据,它是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需要;是引领社会思潮,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是引导和规范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意义、衡量人生价值和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处在人们观念体系的较深层次,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政治观、道德观、职业观等观念的形成。 价值观念既能振奋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更新人们的观念,使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前途充满信心,互助友爱,共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前进;同时,价值观念又可能产生负作用。如果人们在价值观念形成时期受到社会不良因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人按自己的需要而选择的存在方式,它是以主体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前提,而客观世界则是价值观念产生的基础。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所选择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当然就来自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同时受时代的限制。《三国演义》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典型地集中于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上。由于《三国演义》以小说的形式演义汉末及三国时期的历史,因此,无法脱离“历  相似文献   

19.
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价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价值的哲学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真正的价值在于使主体及人类社会发展、完善。价值观念是对现实价值关系的评价性反映,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观念。价值观念与价值观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价值观的本质是主体的价值立场、态度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构成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价值观是人们在追求和实现生命价值过程中,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方式所形成和制约的,主导自身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评价他人与社会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