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六十年成立60年以来,突发灾难治理取得巨大成果。在突发灾难治理理念方面,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治理理念;重视“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阶段并重;由政府独家治理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的转变。在突发灾难治理体系的发展方面,逐步完成了整体危机管理系统、国际合作治理突发灾难体系、治理突发灾难的技术支撑体系、多方参与治理突发灾难的体系的建设。突发灾难治理法律和政策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展望未来的突发灾难治理,将坚持以人为本,更重视系统研究和协调,灾难治理机构将趋于常设中心加部门联动的模式,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突发灾难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灾难的定义, 如同文化之概念, 纷繁驳杂, 无清晰之定论。斯密斯认为, 灾难定义的不确定性并不妨碍学术的研究, 其持续的争论恰好说明灾难研究领域的活力。灾难定义之争表现为:(1)主观性和客观性;(2)常态与非常态;(3)社会与环境。斯密斯认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是灾难研究的要点,而人类学之传统的适应(adaptation)观念或其对立面——适应性缺失,也即脆弱性(vulnerability)为解释灾难因果与过程的关键。人类学需要强化从政治生态的角度来研究人、环境和社会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灾难教育是预防和减轻灾难的关键环节,灾难教育立法贯彻实是灾难教育施的法律保障。与我国同样为灾难频发国的日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日臻成熟的灾难教育立法道路。日本灾难教育立法实践经验给我国的主要启示是:树立灾难教育法制理念、强化灾难教育立法意识;健全灾难教育立法体系、形塑灾难教育的规范性;严格立法技术、提高灾难教育立法的可操作性;规范立法程序、协调灾难教育立法层次。  相似文献   

4.
从媒体素养的角度出发,透过检视台湾地区主流媒体"电视新闻"对日本发生的3·11大地震灾难新闻再现情况,进一步比较"报纸"的民意论坛与"网络"乡民的意见讨论有何差异,呈现台湾主流媒体所再现的灾难新闻与台湾民众所关注的灾难新闻究竟有何不同,据此讨论当代主流媒体在处理灾难新闻时究竟应扮演何种角色的具体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电视媒体对于灾难新闻的再现是所有媒体中较单一,也较会呈现"灾难秀"的媒介;报纸的民意呈现,以对政府期待灾难的处理、关怀社会国家的面向作为意见呈现的主轴;网络的意见讯息则是较为多元、积极性与行动力。本研究认为,电视主流媒介应多参考贴近民意的讯息呈现,才能使灾难新闻发挥对社会帮助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全国五省市调研数据,考察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中11种因素对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发现:自我教育、社区教育、媒体教育显著促进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掌握程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水平增长上的应有功能未充分发挥;同时,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对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培养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及媒体教育五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国外灾难研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特点而言经历了十大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人类社会百年来灾难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改变,同时也标志着学界理解、分析灾难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改变。这些转变趋势的梳理对于中国本土的灾难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了解我国及美国部分地区透析患者对透析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及灾难应急方面的研究进展?美国透析灾难应急研究围绕经验总结?透析机构及患者调查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成果对透析灾难应急预案起到不断完善的作用,而国内目前对透析灾难应急研究较少?提示我们应借鉴美国透析灾难应急研究取得的成果,重视国内透析应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灾难研究的面向与本土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人类学灾难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关于灾难的定义,检视了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论和主要面向(兼及社会学).文章从地处5·12汶川大地震中心的S市的田野观察出发,就组织应对、社会互动、宗教仪式、生死哲学与文化适应等方面加以探讨,总结了中国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念及其主要面向,以期对未来应对灾难做好理论准备与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研数据,综合利用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和logit回归模型,对我国小学生灾难知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自我教育对小学生灾难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教育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作用机制不具备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小学生灾难教育主体是家庭、学校、媒体、自我和社区;可以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自我教育、社区教育"五位一体"、多元联动的小学生灾难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法则、现代风险社会和灾难教育创新是大学生灾难教育素质化的内在动因,应推进其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责任伦理为大学生灾难教育素质化进行哲学解说和本体论建构,重构灾难教育的理论基底,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构建大学生灾难教育素质化路径:以观念再造推行生命教育;以后果审视进行责任教育;以典型示范开展道德教育;以情境体验实施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灾难∕诗人、灾难∕诗歌两个角度入手可以发现:现代诗人在灾难面前热情参与或刻意回避的背后,折射出知识分子与历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同时,灾难诗歌只有在艺术上坚守“真”与“情”,才可能发挥诗歌在灾难中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2.
2008~2017年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刊载了一系列灾难研究学术成果,以灾难研究为学术增长点,在特色栏目的设立与整合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遗余力地推动学术刊物、学者与学术之间的密切互动和良性发展,不断唤起学术刊物和学者的学术自觉意识。国内外学者围绕灾难/灾害概念、灾后重建、灾害治理、灾害应对等主题,从概念的理论辨析到地震、干旱、泥石流、海啸、风灾、火灾等具体的个案分析;从灾后重建、移民安置到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与适应;从灾难/灾害的现代应对方式到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古为今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介绍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研究结论,阐述了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缘起、目的和原则、促进受灾人员心理状态改善的策略。分析了危机事件压力管理体系以及危机事件压力管理在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情况与效果。研究表明,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灾后的心理创伤和创伤后障碍,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与危机干预人员是否受过专业培训以及危机干预操作是否规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突发灾难下逃生的心理与行为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灾难救援研究侧重于提高专业救援人员的救援效率,忽视了自我逃生对减少灾难伤亡的价值。尽管有些学科已经开始研究突发灾难下个体的逃生行为,由于缺乏对行为背后心理因素的深入分析,这些研究难以对个体的逃生行为进行准确的解释和预测。基于此,文中综合使用三种心理学理论对个体在突发灾难下逃生的心理与行为机制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西南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传统禳灾仪式及日常践行体现出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灾难认知的表述、实践及再生产过程:洪水神话折射出西南少数民族将灾难放入人、自然与超自然力量三维中进行理解与诠释的认知图示;禳灾仪式既是对灾难的传统应对方式,也提供了灾难认知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及社会场域,其对地方性知识的传承具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灾难认知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转化为人们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6.
灾难的人类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类学开始关注灾难,为灾区和灾民增加了一份社会与人文关怀.布莱基等把灾难的社会与自然原因分别置于"原因序列"(spectrum of causation)的两端:有些灾难由社会原因造成,有些灾难由自然原因造成,有些则由社会和自然原因共同造成.目前的灾难人类学有四种研究取向:考古和历史的取向、政治-生态的取向、应用取向、社会-文化及行为的取向.灾难研究还可取"体化"、皮尔斯的"对象"三分理论、社会记忆、"大传统"和"小传统"及"空无"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灾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将灾难中交汇的环境、生物和社会文化三个因素纳入思考的范畴,并在研究中形成了"考古与历史"、"政治生态学"、"社会文化与行为"和"应用与实践"几种范式。这些范式之间相互关联,吸取了其他学科的灾难研究经验,以人类学整体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民族志田野方法对灾难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灾难摄影在新闻领域的各个要素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灾难摄影在政治、经济、文化选择、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必然存在着复杂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关系,引起了在传媒领域及整个社会的诸多伦理问题。因此,对灾难摄影的伦理道德研究显得更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本文分析了灾难摄影中的伦理困境,并提出了灾难摄影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进一步探寻了解决灾难摄影伦理困境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摘要]我国进入灾难频发期,媒体也随之出现灾难报道的热传播,这样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对于灾难事件的信息知情权。但是灾难报道不应该仅局限于抗灾、救灾活动,应该从生态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叙事学等多维视角拓展报道空间。当然,提高报道质量和报道空间,还需要更多相关思考,比如灾难报道的情感把握,灾难报道的报道伦理、不同群体的心理看护等都值得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灾难叙述是灾难人类学行为反应研究取向的视角之一。文章以1933年川西叠溪地震的灾难叙述为个案,尝试了解特定时代中各色人群对这场灾难的叙事方式。透过邓锡侯灾情通电、叠溪积水疏导纪念碑文、《叠溪地质调查特刊》、《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等四份灾难叙述文本的阐释,不仅可获悉书写者对灾难本身的情绪、企图与立场,更能深刻理解文本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与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