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述了水利技术经济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高等学校现行的水利技术经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水利技术经济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遽增加。由此带来学生专业素质降低、师资与硬件设施不足、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当下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笔者主要从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界定、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的必要性、创建服务于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综合性大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问题,从而为新时代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状。阐述了本科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本科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师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高师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并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要突出师范特色 ,它的主要培养模式应是英语 +教育 ,即英语和教育的复合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和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当前普遍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已初见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如弱化英语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同培养目标脱节、专业师资匮乏、实践环节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想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就必须坚持在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增强英语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英语模块和其他模块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新兴学科,但是其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和健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尤其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视理论课、忽视实践课的倾向。经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应重视实践课,增加实践课的场所、课时以及把实践课的成绩带到期末,如此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阐述复合型人才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指出了加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创新学科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对策,以此来加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性。我国原有的外语人才培养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新时期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应按照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宽泛,定位不清,方向不明。为了结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优势,对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进行了实践性探索,从复合型电子商务的教学组织模式出发,着重在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就如何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为相关院校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人才是一种“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模式,它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也适应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人才的综合发展,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文理渗透,优化课程结构是培养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开设活动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对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描述了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高等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我们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 :通过采取设立商贸英语辅修专业的形式 ,开设体现英语知识与商贸知识交叉与融合的人文课程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实践证明 ,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如何培养高质量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是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而其中制订满足这一目标要求的教学计划则是关键环节之一。以修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为例 ,阐述了目前教学计划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 ,论述了全面修订教学计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并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学时确定、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全面修订该专业教学计划的一系列观点及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云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对于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恢复和增长的作用,强调兴修水利以防治水旱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他还提出要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陈云关于水利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总结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水利建设和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水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涉海英语笔译MTI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特色为基础,以涉海英语笔译MTI的学习方式和培养方式为依托,探究构建涉海英语笔译MTI 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化涉海英语笔译高级翻译人才,为我国的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丽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128-129,18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是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主要分析、讨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对实现这一目标所起的作用。对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肯定了产学研合作办学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田水利的高质量供给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乡村文化是指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观念体系的总称,是乡村地区自然、历史的沉淀及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从精神文化层面看,乡村文化振兴是指乡村社会整体精神文化的振兴,其本质内涵在于通过集体性、开放性的文化载体作用于个体的文化感知和价值规范,其基本目的在于"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亦即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乡村"合作文化"、限制乃至最终消除乡村"不合作文化"。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乡村文化振兴推升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内在机理是:乡村"合作文化"激励作用的发挥可促成农户积极参与农田水利供给的合作均衡实现,进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被充分、及时和普遍地供给出来,农田水利工程满足农田灌排需求的充分性、及时性和普遍性也随之提升,即农田水利供给质量随之提升。江西省万载县鲤陂水利协会位于双桥镇鲤陂灌区,是一个百年不衰的农民水利协会,其运作绩效主要体现在"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扩大了灌溉面积""节省了农户灌溉用水劳动力投入""灌区工程质量不断改善""提高了弱势群体灌溉用水的获得性"等方面。鲤陂水利协会的运作绩效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乡村"合作文化"激励对农户在农田水利供给中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及最终对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推升作用。鲤陂水利协会的长期治水实践说明:农户认知结构、农户双边关系、小型"水利社会"中的"合作文化"嵌入均有助于推升农田水利的农户合作供给质量。振兴乡村文化以推升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基本路径在于:培育农民认知结构中的信任与合作理念;建构农户间互惠、互信、互动的行为关系网络;推进乡村场域的"合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民国西京建设档案、地图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安城市供水、排水体系建设、自来水建设规划、渭河航运规划等内容。分析认为:陪都西京时期的城市水利建设是当时西安城乡诸多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城市近代化步伐藉以迅速加快,城市景观面貌得以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待聘人员分流安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待聘人员的分流安置是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文章在总结高等学校待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理论层面探究作为中国经济运行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性,系统总结和提炼这一体制的显著优势。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性体现在能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和政治立场,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相结合,将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理念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基础上,进一步在市场主体活力、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要素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建设等方面不断突破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